首页 -> 2000年第7期

刚柔并济画中情

作者:蓝 帆

字体: 【


  林福久珍惜这一切,从到检察院工作以后,文学创作、专业论文都多次获奖。
  几年的时光,他的职务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书记员、助理检察员、调研室副主任、副处长、处长等。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刻苦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辽宁公安司法管 理干部学院法律(检察)专业、辽宁职工高等学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等几个毕业证书。凡是走过自学道路的人,都不难体会,这里面所包含的苦涩与艰难,他本人却只怕是无从说起。
  始终坚持自学的林福久一直是"学而后知不足",当他从噩梦中醒来时,当他相信生存环境不会再有"蛇蝎"在暗地里"咬"他而重新拿起画笔时,深感艺术创作的生疏。他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学习后,绘画技艺又有了新的飞跃,理性认识也加 深了,他更加感受艺术之海的浩瀚,更加感到自己作品与名家的距离,也更加意识到内心强烈的紧迫感。他废寝忘食,研究名家作品,躬身名师门下;一张张雪白的宣纸被他泼墨,一张张出手不凡的作品被名家评点。他引起了辽宁省乃至中国书画界一代名流的关注。
  林福久感觉到自己作品的不足,那么,差距究竟何在?他除了认为是自身的创作技巧不够以外,还有理论功底的不足。自己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之美的感染力不足。功底不够,导致感染力不强,感染力不强,即美之不足。那么,何谓美?怎样才能美?美的张力来自什么?林福久用自己的感性认识,解释了美,那就是真的体现,善的升华。
  如何让作品完成真的体现和美的升华?这除了正确的创作观念的确立,还有创作技巧带来的硕大张力。试想,没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艺术表现力,真又从何谈起?而没有真,首先是没有了和谐,不和谐的事物其美 又从何谈起呢?
  黑格尔从美与真的比较中,给美下了一个定义:
  美就是理念,所以,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说得更严格一点,真与美却是有分别的,说理念是真的,就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
  因此,可以给美下这样一个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林福久为此想到了没有一定层次的感性,显现就无从谈起。即使就一幅画儿的画面来讲,光有呆板甚至准确轮廓、合适的比例与流畅的线条,而不能传神、不能传情,表现不出事物的最为真实的质感与灵魂,作品也谈不到美。因此,他认真观察生活,体会人的心理活动,尤其关注人的心窗--眼睛,从而,使他的艺术质感不断增强。除此之外,还应当以艺术家特有的善解人意、善解风情、善解花香鸟语这些世间奇妙的寄托,来化解世间的不足,展示人性的完善。这也许正是他理解了狄德罗的美学观点:
  真、善、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加上某些和谐罕见的、令人注目的情景,真就变成美了,善也就变成美了。林福久不想当画匠,不想当美工,而是想当艺术家。所以,他要通过自己创造的"情景"
  得到更多的审美趣味,陶冶自己的情操,愉悦自己的心灵。
  他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3年时间,他学完了书法、绘画两个专业的全部课程。书法专业课有:草书、楷书、行书、隶书、小篆;书论文艺概论、书法美学、古汉语基础、古诗文选、书法创作、古字画鉴定、装裱技术等等。书画专业课有:中国传统人物白描、中国传统人物素描、工笔重彩人物、写意人物、山水写生、水墨山水、写意山水、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中国画论、中国画史、古典诗词、中国画创作等等。
  领略这些知识,让他仿佛结识了品行高尚、技艺非凡的美术教师,让他掌握了神来之笔,使许多问题顿开茅塞,让他常常激动得彻夜难眠。有时,他还在睡梦中徜徉在妙笔惊人、精品琳琅的艺术宫殿中,看得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他有许多天赋,可他更是平常之躯的凡夫俗子,有时要随波逐流,放下创作避免闲言碎语,以免再遭伤害。他更有痴迷的时候,为了画画儿,他忘记一切,我行我素,曾被一位最爱他的人歇斯底里地撕毁了几百幅大大小小的作品,这犹如扯碎了林福久的心。这件事直到今天,他还是愤愤不平。
  转眼算来,他放下画笔足有几千天,一切世俗的压力消失了,一切一时难平的事件淡漠了,一个大彻大悟的林福久又让艺术的生命重新振奋起来,他拿出了闭门索居后创作的一幅幅作品,认真琢磨其中短长。他画的泼墨画《千重云雾万重山》,云蒸霞蔚,雾气迷离,使层层山峦那刚刚冒出的嫩绿色像怕羞的少女, 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遥看山有色,近闻水无声"。而在山脚下,拂晓中的农家的田园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炊烟袅袅,小鸡刨食,小狗摇着尾巴跟着抱柴的农妇……
  他画的《水牛》更充满了童趣。一个梳着一撮毛的光腚牧童,手拿一根柳条,带着鱼篓骑在一头牛背上,牛怡然自得地戏水,其余三头牛也在懒散而安然地围在主人左右在水中避暑。太阳早已落下山去,可是,牧童看着心爱的牛那得意的样子,竟然忘 记回家。如此让人怡神美性的画面作者还不满足,他又在画中让老牛"旁白":明天主人还能带我到这儿来、像这样地戏水乘凉吗?而再看牛背上的主人,热得已把衣服从肩上褪下来的样子,仿佛可以让人体会到,此时人畜共乐、物我两忘的心态。这种真、善、美的统一,体现了林福久长期的艺术追求。
  林福久画的以《富贵满园》为题的没骨牡丹花,那满纸的妩媚妖娆、挺拔敦厚,仿佛真的以其高贵典雅的风范让百花逊色。然而,他画起古典画打鬼的钟魁,却是皂衣怒目、愤贯全身,就连手里那把月芽铲,都好像要被他攥断一般。
  林福久的作品形象逼真到什么程度,笔者无法奢谈,但是,有个奇迹笔者确已认定,是他的艺术感召力所致,是他的仁爱、慈善所致,那就是,自从他重新拿起画笔,他办公室里所养的每一盆花,都花鲜叶绿、郁郁葱葱、挺拔繁盛。更有趣的是,春节过后的一天,林福久打开小窗想换换新鲜空气,不知从何处飞来 有情鸟,它们落在小窗口片刻四处张望,而后,便毫不陌生地像老朋友一样,相随相恋地飞进这艺术之室。梧桐招凤凰,美色招鹦鹉,不知是这屋子里的满眼绿色吸引了它们,还是那以假乱真的湖光山色打动了它们,或许是林福久儿时所养的鸟又来寻找他了?它们落在窗台上最高的一盆花上,鸟瞰地上的画,墙上的画,一张林福久熬了多少个夜晚刚刚画成的虎虎生威、虎视眈眈的群虎图,仿佛呼之欲出,可是,这对可爱的生灵却毫无惧色。
  说到这只可怕的老虎,笔者还真是望而生畏。这是林福久拜一位画虎闻名的老师后,自己学画的。可是,他画的老虎,不论是雄虎独处还是群虎争雄,都力求神态传神逼真,他没有单纯从比例、轮廓、颜色上下工夫,而是反复琢磨,冥思苦想,体会它的姿态、目光,他画出来的老虎活灵活现充满立体的动感,就连毛针都活了,就好像因为空气的流动而动。更可怕的是,那虎眼看着就要扑到你的身上。而那凶狠饥饿的神态透过眼神射出画外,如果走到近前,真让人如临虎穴而不由得为自己捏出一把汗。而这一切,又都是与他的心智和谦虚分不开的。
  多年来,林福久已在心目中暗暗地拜了很多师,为了琢磨一个写得好的字,为了借鉴一张画得好的画,他时常忘记身在何处。他曾让人家画展里的保安人员以为是企图盗画的贼,他曾经在深圳的美术馆里因琢磨一个字而耽误了上飞机。他琢磨李可染的牛,他玩味刘声雨的虎,他临摹 范曾的人物,他更注重现代诸多名画家的山水写意。博采众家所长于一炉,这是林福久艺术水准快速提高的根本所在。
  已成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的林福久,目前更忙了,他正在为些精选出来的作品装裱,之后,他将举办一次个人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展。
  无论他画的执著向上的竹子,还是卓尔不群的牡丹,也不论是奋飞的苍鹰,还是风花雪月的花前月下、亭台楼阁,不管作品的题材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 有着他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蕴含其中。
  他的一生,有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那就是因为没有进过正统的高等学院,而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恩师为他指点迷津;他这一生有一个最大的幸运,别看目前他尚未有什么大名气,可是,他所结识的每一位艺术家都充分肯定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品位,他们在扶持他走向更高层次。
  无师自通,有师则更通。
  林福久的作品有苏东坡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以充分显示他的阳刚之气,也不乏李清照的婉约之风,以显艺术家特有的细腻和作为人性自身所具有的另一重天性。
  林福久为追求艺术有充分的自信心,他曾读过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绘画论》。人所共知,达·芬奇作为艺术家,他的主要实践和成就就是绘画。林福久崇尚这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大师的观点:艺术是科学和哲学,它所研究的也是科学和哲学所研究的,而在艺术中,绘画 又胜于其他艺术,绘画是一门有价值的科学。
  林福久喜欢这门科学,他理解了达·芬奇所倡导的思想,即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因此,他始终在表现人的思想、人的内心世界上下工夫;力求用眼睛传神。
  是的,正如达·芬奇这位艺术大师所说:绘画研究自然,主要研究人的形体和反映在人体动态上的精神活动。绘画作为一门科学,它凭借人类最高贵的感官 即视觉和理想,靠点、线、面去表现可见物体的形状和运动,去再现世界和谐的美,以引起最大的美感。
  达·芬奇认为,绘画在表现自然之美和人士之美上,远胜于诗、音乐、雕塑,具体说来,在表现美的真实性上,绘画胜于诗,在表现美的永久性上,绘画胜于音乐,在表现美的技巧性上,绘画胜于雕塑。而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林福久没在这方面论述什么,他却深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人各有志。他的志,今生今世不会改变,与此同时,他还相信自己能够在名家、名师的指点下,一鸣惊人,大器晚成。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