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阳光之门
作者:商 震 李 力
字体: 【大 中 小】
李增森说起他办的一些案子,略显沉重,他说:“有些青年人犯罪,就是一时冲动,情节一般,后果却严重,宣判他时,我也心疼,真冤,也真应该判:因为我必须忠诚地执行法律。还有一些是生活上出现了问题,饥寒生盗心啊,盲目犯罪;这样的人我能拉他一把决不推他。刑事案件和人们的生活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作为刑庭法官的,既要懂法,更要懂得社会生活现状啊。”
李增森总忘不了他刚参加工作时,他母亲对他说的话:哪个单位都喜欢勤快的孩子,不喜欢偷懒的孩子。李增森说:我把母亲的话理解为,在工作上尽职尽责不惜力,把工作干好。这样,我的主管院长就放心,院长就放心,群众也放心,我在单位也安心。
李增森的话很简单,却像石头一样掷地有声。
五、“我怎么能说不幸呢”
. 我知道
你渴望情感与法理的共鸣
——董华《寻觅》
曹西林长着一张清秀俊朗的书生脸,其实他是丰台法院右安门法庭的民事法官。2002年度荣立北京市法院系统个人二等功,2003年荣获丰台区“人民好公仆”称号,并再次荣立北京市法院系统个人二等功。
曹西林1987年到法院工作,十多年来一直是兢兢业业,表现优异。但1998年他开始遭遇家庭的不幸,那年他年仅3岁的孩子被查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白血病”。这种病常常被人称作是人去财空的病,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如不丈夫”啊。为了节约开支,也是为了用血安全,曹西林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孩子输150ce的血。这一切他并没有告诉单位和同事,他照常上班审案,几乎就在同时,他62
岁的母亲又被查出脑瘤。需开颅手术,作为长子的他,只在母亲手术的当天,请了一天假,接着就投入到工作之中。
生活的拮据,没有让他有一点破坏廉政的活思想,在这期间,他十余次拒收当事人的礼金与礼物,从未在廉政方面出现过问题。身体的疲惫,没让他耽误一件案子的审理,2001年他全年结案 545件,居全院之首。2002年他结案447件,位居全院第二名。2003年结案600多件,继续位居全院前茅。工作中,他是这样的努力,可他心里是怎样的呢,他说:“孩子病了,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孩子也失去了一个正常儿童应该享有的快乐时光,孩子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医院,见的最多的人是医生,吃的最多的是药。”
“我头天给孩子输血,第二天上班还真有点头晕腿软,可一坐在法庭上,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眼前的案子。后来,大家知道我的事后,每个人都慷慨解囊,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份组织情,战友情,深深地记在我和家人的心上。那天,我从董院长手中接过全院干警的捐款时,我看到董院长鼓励的眼神,我的心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站在全院同事面前,本来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当时一句话也讲不出来,手捧着捐款我感觉是那样的沉重和火热。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家中遭遇那么多的不幸,我都告诉自己不能流泪,你要咬牙挺过去,你要微笑地面对人生。但是那天,我满眼都是泪花,我虽然遇到了家庭生活中的不幸,但我是幸运的,生活在丰台法院这个大家庭中有如此关爱干警的院领导和如此热情的同事们,我怎么能说不幸呢?直到现在,我和爱人一直都保留着系钱的红绳,把它当成珍品收藏。我要等到孩子懂事的时候,告诉他“红绳子”的故事,告诉他不要忘记是丰台法院的院领导和干警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从那之后,我的工作干劲更足了,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组织的,只能以加倍努力的工作回报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爱。”
曹西林的家庭遭遇是不幸的,曹西林工作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又是万幸的。正因为他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温暖向上的集体里,他才能克服小家的困难,而溶人大家的勃勃生机之中,才能有那些突出的工作成绩。
六、三十功名与八千里路
那一颗并非显赫的小星
是不是我心中崇敬的你
——董华《寻觅》
董华院长在阐释动态化管理时说:“动态化管理就是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永动机,创新就要给年轻人脱颖而出的机会。”丰台法院的年轻法官蔡慧永就是这种机会的受益者。
蔡慧水1969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市商学院经济法系,后读完北京大学在职法律硕士,他的知识结构为他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他平时严于律己,虚心学习,善于总结审判经验,使他很快就在法院脱颖而出。
2001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组织外国记者和驻华使馆新闻官赴丰台法院旁听一起广告包销合同纠纷案。这是外交部首次组织驻京外国记者旁听法庭庭审,对宣传中国法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旁听活动。蔡慧永担任了此案审判长,在开庭过程中,他沉着、冷静、娴熟地组织、引导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展开庭审调查和辩论,成功地驾驭庭审的整个过程并当庭作出判决。在庭审结束后举行的记者问答会上,美联社、路透社和日本朝日新闻等西方记者就审判长产生的法律程序,上下级法院的关系,法院与党委、政府的关系,庭审公开旁听制度,政治性案件和涉外案件审理,以及法官审案是否受到政治干预和当事人行贿的干扰等提出问题,蔡慧永给予了合理到位的回答。蔡慧永的庭审活动和答记者问的出色表现,向外国记者和新闻官员展现了中国的司法制度、民事审判程序和审判方式改革成就,展示了中国法官良好的素质和中国法院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活动结束后,外交部和外国记者新闻中心对主审法官蔡慧永的表现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活动向外界展现了北京基层法院司法人员公正司法的风采,让外界了解到北京在法制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他的专业知识和他沉稳机智的特点,使他在办案中有着游刃有余的感觉。自他独立办案以来, 1200余件经济案未发生一起错案。展示了知识型青年法官的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形象。同时他也不断的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蔡慧永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工作状态,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进行了“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选任”工作。实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的选任后,围绕审判长构建新的审判机制成为法院面临的新课题。
蔡慧永作为北京市法院系统选任的第一批审判长,在院庭两级领导的支持下,大胆提出“121”审判运行新机制的构想,并进行了亲身的实践和探索。“1211”审判运行机制是由一名审判长、两名法官助理(程序助理和文字助理)、一名书记员和一名速录员构建成以审判长裁判工作为中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高效协调的审判运行机制。试行半年后,该机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当年1至10月份,蔡慧永审判组审结各类经济案件共计593件,案件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公正和高效”目标。“121”审判机制运行模式在全国法院系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外地法院到丰台法院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并称赞“1211”审判机制符合审判特点和规律,与国际新的审判工作机制接轨,为今后法院组织形式和审判机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公正执法,克己奉公是人民法官的职业要求,也是蔡慧永在审判岗位上的一贯追求。对拉拢、腐蚀、引诱他而想达到非法目的的人,他都一概严辞拒绝。他说,清正廉洁,秉公办案,这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做,才能问心无愧。如 1999年他审理的一件经济纠纷案件,被告是外地公司。被告趁蔡慧永上厕所的机会,见四周无人,悄悄地对蔡慧永说:“蔡法官,这是你的辛苦费,没人知道,官司不赢没有关系,请你收下。”说着就塞进他兜里5000元钱,但立刻遭到蔡慧永的拒绝。事后,这位被告还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我们是在外省市扪‘官司,给点钱心里踏实,真没有想到您审理得这么公正,我们为首都北京有您这样的法官而感到高兴。”
严于律己,全面锻造法官人格,追求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他的人生追求。蔡慧永深知,人民法官是法律和社会正义的化身,要做一名合格的共和国法官,除具备深厚的法学修养外,必须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完善的人格,所以,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工作中,他都十分注意培养和锻造自己的法官人格。为了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锻造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曾无数次顶风冒雨,无数次不顾酷暑炎热,深入郊区农村送达、走访。他曾工作、吃住在不足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从无怨言;为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安徽、江西等地区普遭水灾时,他不顾同事们的劝阻,曾把自己惟一的一床过冬棉被捐献给了灾区。他带头为“希望工程”捐款,资助一名远在内蒙古的失学儿童孙云龙,为此,还在丰台法院引发了一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为了培养法官文明形象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他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审判庭,都能严格按照审判工作纪律要求自己,特别是在庭审中,他着装整齐,举止文明,谨言慎行,从不做与审判工作无关的事,从不说对审判工作不利的话。他深知,一个着装不整,一个信口开河,一个说话不负责任的法官,当事人是不会相信他能公正审判的。良好的形象,是职业所需,是人民法官形象的所需,也是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为了锻造和保持清正廉洁的品德和意志,他生活俭朴,关心同志,乐于助人,1997年被丰台区评为“首都文明市民”荣誉称号,2001年被丰台区评为“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同年,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北京市十佳法官”。
蔡慧永是年轻的,年轻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拥有未来。据说蔡慧永很快就会走向新的领导岗位。董华院长的“永动机”理论,在蔡慧永的身上将得到了更具体的体现。
七、刻“早”与刚柔相济
若没有你——
万千司法卫士的精心呵护
华夏怎能如此壮丽
——董华《寻觅》
在近期的《人民法院报》上刊有一篇董华院长的文章,题目叫《鲁迅刻“早”的联想》。文章的
中心是,提醒人们重时守诺。他在结尾一段这样写道:“为了确保审判工作准时正点,各级法院普遍加强了考勤考纪和工作监督,不少法院还购置了考勤‘打卡机’。应当说,这些举措都是必要的,而且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只能治‘标’,并不治‘本’。笔者认为,治本之策还是要强化对法官的宗旨教育和守时重诺教育,使其从内心深处领悟守时重诺的真谛,就像鲁迅刻‘早’自勉那样,在心中牢牢刻上一个‘早’字,时时严以自律,事事重诺守时。倘能如此,我们就能锻造一支‘为民、务实、廉洁’的、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法官队伍,就能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
同样是说管理,董华在另一篇文章中说:“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新时期人民法院也需要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归纳起来,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管理,也可称之为‘堵’,就是强调循规守纪,对干警中不守法纪违反程序的行为,即亮‘红灯’警之,以‘堤坝’堵之,该依法查处的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另一类则是‘柔性’管理,也可称之为‘疏’,就是强调教育疏导,对干警中的一些失误和思想认识问题,坚持启发沟通,疏导转化,而不能动辄就扣‘帽子’打‘棍子’。特别是在当前法院队伍中青年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更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想干警之所想,帮干警之所需,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实事,以增强法院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于董华先生的管理思路已无需多言,关于丰台法院的明天也无需多虑。
能每天迎接太阳的人,一定是那些肯起早的人;能透彻地享受太阳温暖的人,一定是那些胸怀坦荡心底无私的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