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绿水青山颂公仆

作者:张晓明

字体: 【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毛泽东
  
  序
  
  劳模之乡地处太行山南端的—亡党盆地边缘地带,境内沟壑迂回,峰峦叠嶂,土地贫瘠,资源贫乏。数千年来,大山给予平顺人民以持久的磨难和艰辛,寄平顺人民以无数的期盼和向往。然而,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人们靠“一把镢头一张镰,一条扁担不离肩”的古老生产方式,以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是伟大而英雄的人民在与各种艰难困苦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抗战时期,朱德、杨秀峰、杨献珍、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解放战争,著名的上党战役后勤指挥部就设在平顺。这块以老根据地而著称的红色热土曾两度遴选优秀干部南下,为解放全中国和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输送出数以百计的优秀青年干部而名存青史。她又因著名的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而享誉海内外。他们是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又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光辉典范的一面旗帜。
  九十年代,这里受到国家领导胡锦涛、李鹏、朱镕基、姜春云的亲临视察调研,对自力更生、改造山河、全面发展山区经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对平顺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然而,建国50多年来,这里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据有关专家探明地下有15种矿藏,尤以硅矿储量26亿吨,含SiO298%而著称华北第一。但由于不具备开采技术和资金,现尚未形成规模开采。磁铁矿储量2202万吨,已占有储量1859.16万吨,剩余储量318.52万吨。花岗岩和大理石分别储量达2000万立方米和320万立方米,又是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平顺大红袍和纪兰核桃露畅销海内外……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收入1999年只有2000万元。到2000年,任三年县委副书记的张富梅以竞选的方式当选为该县建国后的第十五任县长,成为平顺没县以来的第一位女县长。由于她和之后到任的杜保和书记的精诚合作,几年来县财政收入呈翻倍增长的态势,到 2004年底已突破一个亿,是2000年的5倍,2004年增幅居长治前矛。
  
  A 篇
  
  张富梅1953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襄垣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职研究生学历。1976年参加工作,1979年全国招聘计划生育助理员,她考上计生助理员后分配到王桥公社任专职计生助理员。 1983年12月,她被组织上破格提拔为襄垣县王桥公社管委会主任,先后历任王桥镇镇长、党委书记 10年,于1993年6月当选为襄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8年调任平顺县委副书记至2000年,2000年 6月任平顺县代县长、县长至今。先后分别当选为山西省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第六次、长治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她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的一位普通北方女性,夸张地说她又是共和国成千上万公务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平凡而政绩卓著的典范。她把她人生的黄金年华洒向太行老区;洒向她为之奋斗终生的公务员事业。
  无论在襄垣还是在平J顷,提起张富梅,都说她是个脚踏实地立说立行的实干家。从事乡镇主干十年,她与王桥的干部群众同舟共济,血肉相连,使王桥成为当时上党的首富镇,人均收入最高。出任副县长的5年里,三次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在平顺副书记任上她创办了平顺历史上第一所特教学校,开创了平顺残疾儿童受教育的历史。人们不会忘记,在乡村小学130所危房改造现场,留下张富梅的脚印,3晰新建校舍,她参与规划和筹资……
  命运与时机并存,机遇与挑战共生。2000年5月,命运之神向张富梅打开一扇希望的窗口,这一年长治市委决定公开选拔包括平顺县在内的4名正处级干部。面对市委电视媒体上的公选公告,张富梅夜不成寐,拳拳报国之心迫使她对未来大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她决定奋力一搏。她报名加入了百余人的竞选“大军”。她一路过关斩将,以高剽顷利通过,被确定为平顺县长的候选人。然而事与愿违,她的名字公示之后,又有人揭榜竞争,参与平顺县的县长竞选。张富梅陷入了深思。面对命运和现实的考验,她既沉着,又冷静,她对人民的选择充满希望,她对自己二十多年的无私奉献予以肯定。说句心里话,当时的张富梅心里想的是如果人民选择了她,她殚精竭虑,竭尽全力报效党和人民。如果人民没有选择她,这只说明她离人民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她无怨无悔,会更加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
  出任代县长价月后的2000年10月19日上午,对张富梅来说,那一刻既庄严又神圣。在复杂的艰难的环境中,她当选为平顺县第15任县长,是平顺历史上第一位女县长。当选的那一刻,个性刚强,有泪不轻弹的她眼睛湿润了,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她相信眼泪是对人民信任的感激,更是对未来自己的神圣使命的憧憬。
  
  B 篇
  
  我的第二位主人公平顺县委书记杜保和是 2001年8月从潞城市长的位子上调任平顺的。杜保和书记和张富梅县长精诚合作源自对平顺长:远发展大计的不谋而合:创环境,促经济。
  从改变软环境人手,用杜保和书记和张富梅县长的话说,就是要让每一个来平顺办企业的外地人或本地人,从内心深处体验到“进了平顺门,事事都好办”,树立“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为了方便纳税人,一切服务纳税人,一切让位纳税人”的服务宗旨,彻底转变过去的官老爷作风,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作风,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基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平顺县相继出台了《平顺县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实施办法》、《关于经济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的规定》、《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的规定》等文件,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取消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274项,为企业减负150多万元,还开通了县长热线和经济110电话。
  硬环境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和通讯。交通不便何谈发展经济。平顺过去已经搞过两次全民义务修路。第一次是1958年,第二次是1996年。1996年同时在7条主干线上铺开拓宽改造工作 133公里,规模空前,但汕面铺装和购买水泥的钱还没着落。在2001年11月18日召开的村通水泥 (油)路动员大会上,杜书记提出,金钱不足精神补,机械不足力气补,水泥不足石头补,拉开了平顺村通水泥(油)路的序幕。在修花壶线过程,中资金紧缺,面临停修,张县长心急如焚,与交通局长郭忠胜就直奔省城,想请王晓林厅长抽空去平顺一趟,看一下平顺人民义务修路的热情,好补贴平顺在修路上的资金缺口。前后8次找王厅长,见到过四次,最让王厅长感动的一次是王厅长出国返回,刚下飞机,在省交通大厦的楼道里,张县长想见又怕见,嘴里念叨说:见吧,王厅长旅途劳累还未喘口气;不见吧,等了两天,就这样回去又不甘心。不想她的这句话被王厅长听见,王厅长就跟秘书说:去把楼道里平顺县的县长叫来吧。本想请王厅长吃一顿饭,反而成了王厅长的座上宾宾。这次王厅长亲临平顺视察公路,,在花壶线上,王厅长看到平整的路基和备足的石子和石灰,感慨万千。王厅长看到的不仅是一条条的公路。而是老区人民义务修路所彰显出的一种精神,一种不图报酬,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他倍受感动,当即问张县长,你这条路还缺多少资金。张县长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狠了狠心说:400万。王厅长当即拍板,给你400万!事后张县长给我说,王厅长善解人意,性格爽快,支持贫困县,同贫困县有感情,花壶线的形成,长治市政协的常福江主席和长治市煤运帮了很大的忙。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优秀务实的国家公务员,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三个代表”,履行人民赋予的使命。几年来,平顺县村通水泥(油)路568公里,全县85%的村修通水泥(油)路。2004年4月,交通部长张春贤视察平顺公路时赞叹道:太行山上显奇迹,致富路修进农家里。
  
  C 篇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