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责任——汪家玉58年人生历程与价值观
作者:王朝贵
字体: 【大 中 小】
俗话说“知足常乐”,这似乎很容易理解,而要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因此,汪家玉常讲“人生难得知足”。
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中,有不少贪官污吏、不良企业家倒下去了,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当他们大权在握有利可图时,往往是人心不足,贪得无厌;而当他们想起“知足常乐”时,已是后悔莫及了,可见“知足”难得呀!
什么才叫足”?很难有一个量的标准。如何定性“知足”,也很值得研究。在笔者看来,“知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健康心态的表现。人皆有欲望,这是客观存在;这种欲望推动着人去工作、去奋斗,这也是客观存在。然而,人毕竟是理性的,欲望得有一个“度”,抽象地说,这个“度”,就是“足”的标准;“知”就是人的理性的体现。“足”还有一个“法”的界定,必须是合理合法所得。否则就会触犯了法律受到惩处。汪家玉认为,首先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做到“知足常乐”。
第一,要处理好作为一个国家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是属于每一个公民的,这是最大的“国有资产”。关心国家、爱国、建设国家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而要首先问自己:作为一个公民,你给国家贡献了什么。一个公民,应该知道:在不同的时期,国家有何不足,我们应该为国家之不足做点什么贡献。知国家之所不足才能知自己之所足。这是“知足”的大前提。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对立起来,甚至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这种人不会懂得“知足”,也不会做到“知足”,也不能快乐。谁见过卖国求荣、盗国求富的人有过真正的快乐?
第二,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企业的关系。知集体、知企业之所不足才能知自己之所足,必须把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利益之中。坑害企业而养肥自己的人,最终会走向反面,走向犯罪。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人生的目的。汪家玉写过两篇文章,题目是《寻找人生定位》、《装饰人生》,把这些道理讲得很清楚。受汗家玉的影响,笔者也写过一组谈生活质量的文章,共5篇,其中一篇是《你到底要什么?》。人生中,金钱、名誉、地位、权力固然重要,但从哲学的高度看,这并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其实,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要的金钱和物质是极其有限的。有广厦千万间,一个人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有美食千万种,一个人也只有一个肚子。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是最大的无知;拼命去追求不值得追求的东西是最大的愚昧。而很多人,包括不少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其生活质量并不高,也逃不了这种无知、这种愚昧。汪家玉认为,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一个人才能真正知自已有所足有所不足,在精神上、文化上、经济上才能对国家、对集体有所贡献。在追求对国家、对集体的贡献中更重视“有所不足”,在追求个人的名利享受中更重视“有所足”。这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一个人人品人格更有价值的体现。汪家玉常说:人生之乐在于知足,而人生知足难得啊!”人生之乐在于乐在朴实的生活之中,乐在对企业、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工作之中,还有什么比朴实生活本身、比有贡献的工作本身更重要、更快乐的呢?”这是汪家玉独到的见解,也是他一生工作与生活的真实反映。
人总是要做事的。在汪家玉看来,做事有两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一是要有益于社会;二是要诚信、要有始有终。事实上,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有始有终做成功一件事。
一件事,特别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做,也可以选择不做。但是,你一旦选择了做,承诺了。那么你就应该有始有终把事情做好。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做事情,不但要“慎始”,更重要的是要“善终”,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并不苛求每一件事都做成功,也不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但你总得有一个交代呀!戊戌变法失败了,谭嗣同昂然走上刑场,他以生命向历史作出了有始有终的交代,不失为一个民族英雄。所以,汪家玉认为有始有终做成功一件事,不但是做事的一条准则,也是做人的一条准则。
责任,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汪家玉看来,作为一个企业家,还必须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负责,对员工的利益负责;作为一个公民,还要对国有资产负责,对国家负责。仅仅是对自己个人的工作负责,汪家玉说,这个标准太低了。
十几年的奋斗,装饰集团市场做大了,品牌打响了,企业发展了,根据国企改制的要求,装饰集团要进行改制,消息一传出,就有人要出高价收购装饰集团;有实力的企业亦愿出高价收购装饰集团。怎么办呢?高价拍卖了,国有资产更多地保值增值了,也算得上是汪家玉这些年来的一分成绩、一分功劳。何况,处在他作为董事长、总经理的位置上,个人利益也决不会吃亏。把装饰集团卖了,员工怎么办?十六年装饰集团形成的无形资产就这样拱手送人?这算得上是有始有终干好装饰行业这件事吗?所以,汪家玉不同意,企业经营者不同意,97.8%的员工不同意。在改制过程中,汪家玉提出了三个确保:改制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员工利益不受损失,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坚持经营者与员工持股,坚持面对市场搞股份制运作,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后,汪家玉将面对挑战,开始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转变。这个转变,身份不同了,但依然在装饰行业,依然要有始有终地把装饰行业这件事做好。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原会长、现名誉会长张恩树老先生不胜感慨地说: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汪家玉功不可没!
从装饰“外行”成为装饰“内行”的汪家玉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他认为,现代装饰的文化含量越高,其价值越大。他对装饰行业的历史作了深入的分析,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情况,写了一篇文章——《装饰是一种文化》。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公司特地作了一本关于装饰文化的台历,从远古穴居装饰到现代装饰,从希腊神话神庙装饰到我国传统装饰,收集了不少资料。他在这篇文章中把我国装饰文化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的装饰”,在远古及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装饰往往是为了美化神的,从图腾装饰到祭祀中的装饰,神的理念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希腊、埃及、印度等一些文明古国,寺庙本身的装饰以及神灵的装饰规模之大,水平之高是罕见的:人民生活在贫苦与愚昧之中,神与庙却享受着豪华的装饰。
第二阶段是“帝王的装饰”。统治者巧取豪夺,从一把火已无迹可查的阿房宫到如今仍气势恢弘的故宫,帝王们在享受着尽善尽美的装饰,而天下寒士却没有遮风挡雨的茅屋。
第三阶段是“政治的装饰”。一方面,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有一些暴发户在装饰上穷奢极欲,其装饰的富贵与缺少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诸如用黄金装饰马桶。这种装饰不是为了美化,而在于显示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中国在“极左”路线时期,社会上以穷为美,宜扬“越穷越革命”。那个时期刻意以“革合化”为宗旨的装饰也不是为了美化,而是为了“突出政治”,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显示自己的政治地位,从而与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划清界限。这个时期,“政治”理念严重扭曲了装饰文化与人们的心灵。
第四个阶段是“人民的装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装饰行业蓬勃发展起来,装饰彻底从神的依附中解放出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老百姓、更加富有人情味;装饰从帝王之家、从庙堂之高走下来,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装饰的春天真正来临了,装饰文化揭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