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辛亥年的枪声
作者:南 帆
字体: 【大 中 小】
林觉民的嗣父林孝颖是林觉民的叔叔。他饱学多才,诗文名重一时。考上秀才时,福州的一位黄姓富翁托媒议亲,招为乘龙快婿。不料林孝颖根本不乐意接受这一门父兄包办的亲事。他第一天就拒绝进入洞房,并且因为心灰意冷而从此寄情于诗酒。大宅院之中,黄氏徒然顶一个妻子的名份煎熬清水般的日子,白天笑脸周旋于妯娌之间,夜里蒙头悲泣,嘤嘤之声盘旋在几进院落的墙角。为了安慰黄氏,排遣她的孤单和寂寞,林孝颖的哥哥将幼小的林觉民过继给黄氏抚养。
随着年龄渐长,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他一辈子感到幸运的是娶到了陈意映。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吾妻性癖、好尚与余绝同,天真浪漫女子也!”
但是,情种林觉民就要离开这座大宅院,远赴疆场,九死一生。嗣父一定感到林觉民神色异常,再三询问。林觉民推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他约了几个日本的同学要到江浙一带游玩。生母一定也察觉到了什么,但是问不出原因。死何足惧,真正割舍不下的是陈意映,然而她茫然无知———是不是八个月的身孕转移了她的注意力?林觉民肝肠寸断,欲说还休,惟有日复一日地借酒浇愁。所以,《与妻书》之中的这几段话既是说给陈意映,也是说给自己———不说服自己怎么能走得动?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时无地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今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尤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情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而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其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子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伴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及。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无限的牵挂和负疚,可是林觉民不得不动身了。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林觉民的内心一定轻松许多;可是,没有一个至爱的女人,生活还值得喷出一腔的鲜血吗?“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长吁短叹,家国不可两全。就是在这一刻,历史无情地撕裂了这个男子。
6
盖棺论定。一个人做了该做的一切,然后问心无愧地进入历史。历史公正地铭记一切。可是,这种观点又一次遭到了那一位本地业余历史学家的哂笑。他认为,历史就是遗忘绝大多数人,保存极其个别幸运者的事迹。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幸运者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烙印在历史上的形象,也不清楚自己会在哪一天突然大红大紫,或者在另一天被骂个狗血喷头。
黄花岗烈士之中,福州乡亲有名有姓的计十九名。林文、林觉民、林尹民号称“三林”,林文为首。“独来数孤雁,到处总悠悠”,“露枯野草频嘶马,水满荒塘不见花”,写得出这种诗句的人一定是不凡之辈。可是,除了些许零散的诗篇,林文不再为历史留下什么。福州已经找不到他的故址。他的亲戚后人杳无音讯。林觉民追随孙中山先生,秘密奔走于日本、福建、香港、广州之间,最终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杀入总督衙门,然而,现在许多人记住他的原因是《与妻书》。
至少在网络上,革命家林觉民已经成为一个没有温度的称号,情种林觉民仍然炙手可热。我利用搜索引擎查到了虚拟空间的一次圆桌讨论,登录网络的众女士曾经深入研究“我生命中的男人”。林觉民榜上有名。当然,许多男人的名字都出现在这个圆桌讨论之中。曾国藩据说适合当父亲,因为他家教甚严;肖峰———金庸小说之中的人物———豪情磊落,适合当大哥;李白做一个浪漫的小弟挺好;周润发风度翩翩,是男朋友的理想人选;至于丈夫当然要找胡雪岩,因为这老儿有的是钱;如果有可能,再要一个比尔·盖茨做儿子,这娃娃脑子好使,孺子可教也,当妈的省心;也有人提出喜欢贾宝玉,原因是公子听话;另一个女士爱上了孙悟空,因为这猴儿能够七十二变,好玩。这些意见多少有些俗。另一个识见不凡的女士发来一个长长的帖子,她提出了三个理想的男子:项羽,林觉民,关汉卿。项羽显然不仅因为他破釜沉舟的豪迈,这个敢做敢当的男人与虞姬的生死之恋永垂千古;林觉民单凭一封《与妻书》就可以征服无数的芳心;关汉卿这家伙落拓不羁,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顽劣而又风流,叫人如何不想他。这份帖子赢得了不少掌声,尽管另一些女士表示了某种无关紧要的分歧,例如这些男人都过于霸气,如此等等。
必须承认,这些意见视野开阔,一些妙想甚至匪夷所思。即使林觉民再有想象力恐怕也料想不到,多年以后他可以在这种场合与曾国藩、周润发或者比尔·盖茨同台竞技。抱怨播下龙种而收获跳蚤肯定有些自以为是,但是,这至少可以证明,凡人很难预料,神秘莫测的历史会给未来孕育出什么。
大半个世纪之前,人们曾经从鲁迅的《药》读出了深刻的悲哀———革命者上了断头台,一批无知的庸众竟然在兴高采烈地当看客,甚至吮他的血。可是,历史上的大英雄什么时候躲得开寂寞和孤愤?也许,是大英雄自风流,没有必要为这种遭遇而伤感。这时,我又想到那位业余历史学家的观点:人生一世,有幸来到天地之间走一遭,能够认定什么是真理,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头颅潇洒一掷,长笑而去,这就是幸运的一生,壮烈的一生。那些蝇营狗苟的凡夫俗子并不是天生猥琐———因为他们找不到值得豁出命的事业。一辈子能够有一回惊天地,泣鬼神,如此快意,夫复何求!做了就做了,至于红尘滚滚之中的后人如何指指点点,褒贬引申,那只能随他去了。留下的历史无非是一些印刷品或者象征符号,笑骂由人,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可是,林觉民身后的陈意映呢?林觉民慷慨就义,功德圆满,他是不是将无尽的痛苦抛给了陈意映?
躲不开的一问。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说,林觉民不负天下,但负了一人;他不知道天下人的名字,却恨不得将这人的名字记到来世。陈意映愿意追随林觉民上天入地,林觉民却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铁肩担道义,无论什么时候,林觉民都是一个堂堂男子汉。但是,他挥挥手将陈意映抛在彼岸———他有这个权利吗?
道理说得出千千万万,痛苦依然尖锐如故。即使霓虹灯闪烁的歌舞厅、富有磁性的嗓音或者重金属打击乐也无法覆盖这种人生难题。童安格,这个绰号“学生王子”的歌手居然幽幽地唱起了林觉民,唱起了香港滨江楼的《诀别》: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