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波伏瓦:不可没有,不可多有
作者:李美皆
字体: 【大 中 小】
对儿子的责备、嗔怪而已,表面上再严厉,骨子里都是溺爱的。曾经在一份小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位男作家的情人来跟他的妻子谈判,妻子说,我是他妈,你代替不了的。可以想象,萨特会像顾城一样,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一个儿子,因为同性相斥。
波伏瓦与萨特,头脑的恋爱大于身体的恋爱。在自传性很强的《名士风流》中,波伏瓦写道,安娜与刘易斯发生肉体关系后,感觉到了性的全面复苏,“重新又拥有了肉体”,“全然变成了另一个人”。那么,她与萨特在一起时拥有的是什么呢?可能更多的是头脑。波伏瓦与萨特的关系确实是一种超越性爱的关系,虽然其中包含着性爱。
波伏瓦并不是一个美女,波伏瓦的吸引力来自智慧的光华和魅力。能够在智慧上与萨特旗鼓相当的女人不会太多,所以,他需要波伏瓦,他们相互激发。智慧并非单纯的智力,智慧是包含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内的,可以断定,萨特不会喜欢居里夫人。萨特从波伏瓦身上所感受到的,就是那种引领他向前的无限可能性。小红帽为花儿吸引,离开大路,在森林里越走越远,波伏瓦就是吸引萨特在森林里越走越远的满地花儿,如同星空一样。还有谁能把萨特带到这么一片璀璨而奇瑰的世界呢?片刻的旖旎无法带来永恒的智慧和满足。玛莉莲·梦露的肉体潜能都是有限的,有人这样说梦露:她是我们大家的女朋友。波伏瓦不可能是大家的女朋友,她的智慧会使许多男人感觉自己像女人。只有真正自信的男人,才能享受到波伏瓦的好处,否则,波伏瓦只是男性压抑的渊薮。只有萨特这种具有足够的思想力和自信力的男人,才能去欣赏和看重一个女人的思想力和自信力。与萨特同行,波伏瓦更好地参与了人类思想的伟大创造,萨特也一样。
其实,波伏瓦看不见这世界才二十年,我们更应该关注在这二十年里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为博士生开设的政治课上,老师说,现代女权主义是讲男女平等,后现代女权主义是不讲男女平等了。颇有哂笑之意:这些女人们越来越不知道怎么闹腾了。波伏瓦在世时,后现代女权主义开始了吗?
我不关心现代和后现代的问题,我只知道.波伏瓦的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造成的”,曾经非常合乎女权主义的教义,鼓舞女权主义者不顾一切地去寻求男女平等。可是,女人肯定是天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她在《第二性》中所写的许多内容都证明了女人是天生的,比如月经,比如生育。后来的女权主义者终于看到机械的男女平等怎样使女性吃了大亏,比如所谓的“铁姑娘”,要让自己承担跟男人一样的重量,完全无视女人的生理局限,结果可想而知。但愿她们都没有落下什么病痛,使她们在晚年不得安生。因此,女权主义者转而要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与男人谋求平等,这是比较聪明的。
一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取决于他实现了什么别人不能实现的价值。波伏瓦的《第二性》不仅改变了同时代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女性的思维。波伏瓦还坚持不懈地与非正义、种族主义、战争作斗争,六十二岁时仍积极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与年轻的女权主义者并肩站在一起,这充分说明了她是一个富有行动力的人。
现在,似乎人人都能成为波伏瓦了,但形似之外,又有几分神似呢?只有在那个年代出现,波伏瓦才具有波伏瓦的意义。当社会允许女性比波伏瓦走得更远的时候,女性如果刚刚接近波伏瓦的里程,实际上是远远地落在了波伏瓦的后面。许多同居而不结婚的女人其实仅仅是为了享受生活,而这个享受很大程度上又是物质的。物质时代的波伏瓦模式并非真正的波伏瓦。波伏瓦其实是一个穷姑娘,差不多一直都是,但她在精神上走得很远。她吸引萨特的,就是这种精神。波伏瓦的可贵在于她的自由独立精神、对于个体生命的完全把握以及选择自己的那种力量和勇气。仅仅在形式上走波伏瓦路线与波伏瓦的精神实质是貌合神离或东施效颦的。波伏瓦的精神潜力在于那种无限可能性,而后世女性并没有创造出更大的可能性。现代女性离波伏瓦越来越近了,这是事实,但并未超越波伏瓦,这也是事实。波伏瓦仍然是女性前进历程中的一盏灯。
波伏瓦不可没有,波伏瓦也不可多有。如果女人都变成波伏瓦,这世界将没有婚姻没有家庭也没有孩子。所有的女性都被启蒙为波伏瓦,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总有一些女人不愿做“作女”,世界因此得以安定。女权主义最忌矫枉过正,使那些想“作”的女人大胆去“作”。使那些不想“作”的女人安心不“作”,可能是较为可取的女权主义。
波伏瓦的一生是非凡的,在众多的身份中,萨特的情人、作家、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反战斗士、社会活动家、女权运动领袖,波伏瓦自己更看重哪一个呢?
[责任编辑 李 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