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201

作者:周洁茹

字体: 【

不了快餐,做不了生意,反正也不是他们一家。一禁摩,小一点的快递公司也做不下去了,但是快递公司还可以用脚踏车送货,快餐公司用脚踏车的话,快餐送到了,饭也凉透了,客人会给钱吗?
  那家唯一剩下的快餐公司是用电瓶车送餐的,虽然常出问题,但还在经营。政府禁的是摩托车又不是电瓶车,而且电瓶车快起来就是摩托车了。美英打去电话,电话那边的订餐小姐声音甜丝丝的,好像涨价、禁摩,都与她的公司没有什么关系,她说这次是一定不会迟到的了,他们是有信誉的公司。美英放下电话,因为有着这甜丝丝的承诺,十二分钟的午餐加上休息,发自内心地笑了一下。
  美英最近一次叫快餐还是一个多月前了,送快餐的说迟到了是因为刚才送二十盒快餐去那边一个棉织厂的厂长室,工人们都坐在里面,风卷残云吃完了他的快餐,可是没有人付钱。
  他就说,你们吃了饭怎么不给钱啊?
  工人们说我们没钱给啊,我们是坐在这里等厂长发工资的,我们都坐了一天了。
  送快餐的说,不管怎么样,你们吃了饭,不给钱不行的。
  工人们说,为什么啊?既然你快餐是送到厂长室,就应该厂长给钱。
  送快餐的就去旁边的办公室找人。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个会计,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会计说,我又没有吃你的饭,找我干吗?
  送快餐的急了,说,一个女的打的电话,要的二一卜盒十块钱的快餐。
  又不是我,会计说。锁上抽屉,要走。工人们马上又察觉,围上去揪住了,七嘴八舌地说工资不发不好走。会计就尖尖地叫,说她也是打工的。工人们不放手,像是抓住了最后的稻草。
  送快餐的只能走了,到底没有人付钱。
  下午还要再去一下那个厂,怎么办呢?送快餐的说,没有人给钱,二十盒就是两百块,就要我来赔,我怎么有钱赔出来呢?说得眼泪都出来了。
  美英埋着头咽下了盖在饭上面的一只蛋,还有半分钟就要出车了,都快要噎死了,可是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美英在心里面诚实地想,不管怎么样自己到底比这个送快餐的要好一点,送快餐的人,天天风里来雨里去,送一盒饭才一块五。
  可是今天,那盒快餐终于没有等到。美英空着肚子出了车,早上三点钟吃的早饭,现在已经快十点了,马上都要吃下午三点多钟的晚饭了,美英对自己说我是要去投诉的,我是真的有点火了。
  车到黄金花苑那一站的时候,上来一个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小孩,女人投了一块钱,牵着小孩的手走进车厢。美英车已经开出去了一段,突然就大声地说,喂,那个小孩要买票的。女人不理她,直往车厢后面走。美英更大声地说,说你呢,小孩那么高要买票了。女人说我家小孩身高不到一米二,不要买票。美英不说话,又往前开了一段,突然停下来,说,你不买票我就不开了。
  坐在车里的人都叫起来,去买票去买票,停在这里算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好走了。
  女人不动。
  就有人过来劝美英,司机师傅啊,就为了一块钱,你也太认真了吧。
  美英也不动。
  坐在美英后面的一男一女就开始偷偷摸摸地说,昨天也是这站,上来一个老头儿带一个学生,就刷了一张老年卡,司机叫他帮小孩买票,老头说孩子才一年级,买什么买,那孩子至少一米五了。司机也没理他们,继续开车了。
  女的就说,这种事情多了,又没什么。
  女人恨恨地走过去,又投了一块钱。车厢里的声音都没有了。
  美英开始发动汽车,可是美英不觉得自己胜利了,美英又饿又疲惫,心里面真是糟透了。
  我要投诉你。女人把脸凑得离美英很近,说,我要投诉你。
  美英看了看那张突然放大的脸,似乎是笑的。美英几乎也要笑出来了。
  投这一块钱不是我的小孩真的超过一米二了,而是不影响别人。女人又说。
  美英不理她,继续开车。美英的眉头皱成了一条线。
  第一小学是真正令美英头疼的那一站,每一个中午和傍晚那里都会水泄不通,所有接小孩的车都横在马路中间,一辆都不动。小孩们就在不动的车和车的间隙游来游去,像鱼,有一些游到站牌下面,叽叽喳喳的,又变成了小麻雀。
  没有人会来疏导,做点什么,每天都一样,大家都习惯了,车上面的人习惯了,车外面的人也习惯了,所有的人都习惯了。如果有人抱怨,只要一句,所有的人就会齐齐地看过去,因为这个人肯定是从乡下来的,一点耐心都没有。又不是一直堵下去,什么都是有规则的,接到了小孩的车就会努力地钻出去,然后是第二辆,第三辆,然后就是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很多时候比出租车还要横,并没有法律规定给予公共汽车特权,公共汽车只好自己想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横,比你横。
  美英理想中的特权就是公共汽车有公共汽车的道,没有任何一辆车可以占用公共汽车的道,消防车和救护车是可以的,在紧急的情况下。警车呢?美英晃了晃脑袋,马尾辫有点松了,美英抓住辫子的末梢,分成两半.往两边拉了一下,辫子紧了。美英奇怪地笑了一笑,美英又不是没有见过执行任务的警车,车里的人悠闲地吸着烟,脸上的肌肉松弛着,可是车顶上的灯光在旋转,并且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不过他们执行不执行任务也是看不出来的,美英最后也给了警车一个机会,但一定是要在紧急和必需的情况下。
  美英是顶不要见到新闻采访车的,那些车太多了,每一个区每一个乡每一个镇都有报纸和电台,还有电视台,电视台又分成一台二台,三台四台,电台又分成经济台交通台,人民台音乐台,报纸又分成早报快报,日报晚报,这些车每一辆都挂着新闻采访的牌子,它们多得把美英都搞乱了,它们甚至会停在美英的站台上,从里面钻出一些眼珠转来转去的人,肩上都长了一个摄像机,笔直地站在美英的车头前,摄像机的镜头直挺挺迎着美英的脸。今天夜里的新闻!是的!是今天夜里!几秒钟以后他们会大声地喊,像是喊给全世界听的,你会在电视机里看到你的!他们一定要喊出你的反应来,一定要是受宠若惊的反应。可是对于美英来说,只要自己的车没有准确地停靠在离站台一米远的地方,就是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这一趟车的工时和公里就没有了,这一趟,就白跑了。
  摄像机,记者,领导,在晚新闻里出现三秒都不能平息的愤怒,更何况每一天的晚新闻,晚饭桌上的一家团聚,对于美英来说更是奢侈,那个时候,美英一定是在马路上跑的,美英的晚饭,是下午三点,而不是大家的六点半。美英的嘴角又抿了起来,很紧地笑了一笑。
  凡是新闻采访车都不可以占用公共汽车的道,只要有个轮子过界,就是违法。美英恨恨地想,很快又回到了现实。其实美英是很少走神的,即使是在长时间的堵车中,美英从不走神,走神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在堵车中走神,就会在红绿灯前面走神。经常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驾驶又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是事实上的疲劳驾驶了,公司要求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就是连续开十个小时。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