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3年第3期

移民上海

作者:陈映芳 等

字体: 【


  
  台商邱先生
  刘珊
  
  问:可以从你来上海的原因说起吗?是什么契机使你从台北到上海工作的?
  答:我是一个专业管理人员,这次到上海来完全是集团的人员调动。但是,这其中也有我自己的看法。今天这个时代,把事业的中心转向上海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焦点在中国,而中国经济的核心是上海,全世界都在关注这里,我每年都会来上海看市场,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并且,我本身也是上海人,对这里比较熟悉,会适应得比较快;再说,1990年在这边做了两年生意,后来由于经营不好,就回去了。每年又来这扫墓或者度假,对这里比较了解,当然愿意回来。这次来上海,又新交了许多朋友,干我们这一行的接触面比较宽,会认识不少不同行业的朋友。我想,由于具备这些条件,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我会很容易、更宽地融入这个地方。
  问:你是上海人?
  答:嗯。我是在上海出生的,并且小时侯是住在上海,和外婆住一起。后来,以探亲的名义,到了加拿大。加拿大的留学生活使我转变了很多,从一个十分依赖家庭、依赖他人的状态转变到了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可以说,这段生活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想想,从1979年我十九岁离开家,至今二十多年, 我从未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问:后来怎么会去台湾?在台湾的生活状况怎样?
  答:这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女朋友是台湾人,就一起回台湾。另外,我有很多大学同学是台湾人,他们毕业后都准备回台湾。再就是当时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当时台湾议价律师事务所需要资讯方面的人,主要是商业投资方面的,我就去了,在律师事务所呆了三年半时间。后来,朋友开公司,我作为合伙人入股,开始创业,搞的是贸易。再后来,作为合伙人之一,在一个以小投资办起的小店里任经理,干了一年多。由于业绩不错,又逢股东放股,我就成了总经理。在这期间,我经营过西餐、中餐、夜总会等许多服务性行业。
  问:今天的上海和你去国外前的上海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你对今天这样一个上海有什么看法吗?
  答:今天的上海和东京、台北、香港、纽约等城市都已经十分接近和相似,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市场经济十分活跃,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同时必然会引起激烈的竞争,但是也只有充满竞争,市场、社会才会有生气、有动力。在上海的机会率甚至超过了东京、香港等城市,发展潜力十分大。
  问:据你了解,台湾人来上海前后会有什么差别吗?
  答:其实,他们在台湾和在上海的生活状况大致上没有什么变化。比如,在台湾是经理,到这里也是经理;在台湾是代理商,到这里也同样是代理商;在台湾有的,在这里也会有,比如,房子、小车、司机等。但是,落差是一定会有的。比如说人文环境就有差别,其实,这不光是台湾与上海的问题,各个地方之间的人文环境本身是有差异的,每个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种人文环境到另一种人文环境都会有一个长短不一的适应期。因为我本身是上海人,对这里的情况、习俗、生活方式比较熟悉,因此,这个适应期会相对较短。但是,事实上有许多人却不适应。这表现在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就办事作风和方式来说,我们这些从国外回来的人,会觉得这里的办事人员工作效率比较低。在国外一天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如果你要两天。我会试着去改变,如果改变不了,就只好另外请人来承担这项工作了。总之,我相信,这些落差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消失,这对任何人又是一样的情况。
  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上海人的优越感比较强。有许多人是对这种优越感的“滥用”。
  问:这从何说起?
  答:上海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对外开放,是东亚地区最繁华的地方,许多外资企业进驻上海,同时带来了西方文化。虽然,五十年代封闭过一阵子,但是,上海人始终觉得自己有洋文化,自己吸收资讯最快,自己走在所有中国人前面,自己是最modern的;上缴的税收是全国最多的,占全国税收的40%。在我看来,上海人觉得自己是最优越,最擅长经商。实际上只是掌握的资讯多,有足够的信息而已。任何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资讯都会有经商的能力,不限于上海人。
  问:如果,有朋友打算来上海,你会给他一些什么建议呢?
  答:这里有两种情况,要区别对待。对于来上海做生意,来发展事业,发展项目的人,我会建议他们先看,再作决定。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本地文化和风土人情,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就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就要能够融入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才能开展业务。至于,商业评估方式和筹建程序与一般的商业行为大致是一样的。但是,上海又比较特殊,会有一些隐性的规范。比如,你认识某个办事人员,可能办一个手续从计划申请到建立只需半天,但是如果你没有认识的人,就要花一个星期也不止了。所以,你认识的人多了,办事就会比较顺利、比较快。在上海,是很讲究人情关系的。所以就要求首先融入这个城市、融入这个社会。还有一点,相对而言,大集团比较容易融入,而如果是小生意、小规模投资,我就会建议他,还是不要来的好。市场评估应该从竞争力和经营两方面进行,而小生意在这两方面都比不过他人。有许多外来人,在这里经营了几个月、几年后,血本无归,最后走了,这种例子很多的。
  还有一类就是想来上海生活的,我觉得,只要你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会建议他来。因为上海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服务设施,只要有钱,就可以来享受任何你所需要的。
  问:能谈谈你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吗?
  答:OK。每天早晨,我八点起床,然后开车到附近的一个游泳池游泳,因为住在古北,开车只要五分钟。大约在九点到达这里(餐厅)。虽然,我是总经理,而且公司并没有规定我几点上班,但是,除了有特殊情况,如会客户、和厂商洽谈之外,我一般都会保持和其他人一样的时间来上班(九点)。然后,就开始批文件,总是在星期一、星期二最忙,要开许多部门会议,要听取工作汇报、解决问题、制定策略……,有时候,忙到下午两点,感到肚子饿了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饭。
  问:你中午不休息吗?
  答: 没有呀,中午一般是没有时间休息的。其实,作为领导人就必须这样。据我了解,以前上海的公司里人们都很闲,来公司报个到,就跑到大街上去转悠,根本就没什么事情干。许多人的潜力未被发掘,大家都吃大锅饭、效率极其低下,于是就导致了落后。在我接手这里的时候许多部门还存在效率不够高的问题,资源闲置情况较多。我上面那个办公室,也存在没什么事干的情况。在我来之后,我要使每个人都动起来、都忙起来,要是真有事业心怎么会存在没事干的情况呢?
  问:那你用什么方法呢?
  答:我会给部门经理安排工作,然后部门经理再给下面分配任务。现在,他们基本上,从早到晚都不会有停的时候了(十分自豪)。比如说,客户来了,你要干什么?除了基本的服务外,你还需要掌握客户的动向,建立客户资料,如举行调查活动等,来询问他们的建议,以及需要何种菜色和品质等。在结束的时候,送上一份小礼物。这样,就可以与客户建立起周期性的互动。如果他有一段时间没来,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他,如E-mail、电话、传真等方式,询问原因。可能会有一些人觉得,你打我电话干什么,不太高兴;也有的人会很理解地回答你。通过这种联络方式,你可以告诉客户,这里正在举行什么活动,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者,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想起你。平时,工作中,我不会让每个人只是等在那接受指令、等待任务,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在我们开会时可以提出来。比如你和家人或朋友出去走动、或吃饭时,可以各处都看看,发现了哪个餐厅办得很好,就看好在什么地方;他们有些什么好的活动和花样来吸引顾客,你可以学习借鉴过来。这样,就发挥了每个人的积极性,整个运营机制就可以很活络地运转起来了。
  

[1] [2] [3] [4] [5] [7]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