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中国:文化大国的兴衰与重构

作者:祝东力 玛 雅

字体: 【


  上面说过,革命意识形态支撑现代中国完成了几件大事。其中,第四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实验。正是在这第四件大事上遭遇了失败,以“文革”的挫折为标志。这个失败,在当时人们的观感印象中,不但抵消了前三件大事的成功,甚至吞噬了这些成功。“文革”后,战略调整也好,战略收缩也好,都是时代的需求,本来中国也需要转向“和平体制”,进入“发展”阶段。但是,因为官方采取了彻底否定“文革”的政策,结果,中国革命的逻辑就中断了,中国革命的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一次“硬着陆”。
  
  中国启蒙主义的产生、局限与糟粕
  
  玛雅:这种“硬着陆”的后果是什么?
  祝东力: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失落。
  “文革”结束后,原先的怀疑主义思潮为之一变,转型为启蒙主义思潮,反封建、反传统,鼓吹个性、张扬自我。这种启蒙主义很快就主导了社会舆论。七十年代末,启蒙主义表现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表现为哲学界关于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的讨论,过去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那套革命意识形态,基本上被颠覆了。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开始了文化大讨论,学术界似乎人人都在做中西比较,批判中国传统文化,鼓吹西方现代文化,告别“黄色文明”,回归“蓝色文明”。所以,八十年代,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彻底取代了过去以“革命”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再到八十年代末,这个启蒙主义,就明确地指向了政治领域,先是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激烈讨论,然后是走向街头广场。结果,启蒙主义的理想破灭,只留下启蒙主义的糟粕,谬种流传。
  玛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异化”,造成启蒙理想破灭,只留下了糟粕?
  祝东力:这和它的历史起源有关。中国的启蒙主义产生于“文革”结束前后的那个时期。那个时候,由于群众造反运动失败,导致国家支配一切,的确存在着国家主义的弊病。同时,也因为“文革”陷入困境,不同方向的运动翻来覆去,使好多人在政治上、精神上遭受打击。还有,长期的重工业优先战略导致民生艰苦,所以便有了《五七一工程纪要》里面所谓“国富民穷”的说法。反过来看这时候的西方国家,经过战后二十几年的重建和繁荣,已经进入富裕的高度工业化阶段,同时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造反运动也已经偃旗息鼓,社会趋向稳定。中西之间在观感印象上的强烈对比,相信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都还记忆犹新。这样,就出现了民族失败主义的情绪。
  所以,启蒙主义在中国的产生,有它非常特殊的时代环境,这决定了它严重的时代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启蒙主义只反对国家、政权和暴力对人的强制,而回避市场、资本和金钱对人的强制。解构专制政治,为资本逻辑开辟道路,这是一切启蒙主义的特点。这种只反政治强制,不反资本强制的观念,在1992年以后深入人心,成为市场经济的思想前提。启蒙主义的第二个局限,是培育了一种殖民地文化心理,根深蒂固。经过八十年代的洗礼,在中国人心目中,西方成了文明、富裕、智慧的人间天堂,成了人权、法治、自由的理想国。五百年血腥的殖民主义历史不见了,相反,这五百年成了传播文明、科技和贸易的历史。而中国,包括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诸文明前列的中国,包括它的山川、风土、人情,都成了专制、黑暗、愚昧的象征。
  
  理想的瓦解造成现代中国文化缺席
  
  玛雅:《大国崛起》就是这个问题,把十九世纪西方扩张的血腥历史几乎一笔抹掉,对它的崛起完全是正面描述。其实就连西方人自己对他们对内掠夺、对外扩张的那段历史也是承认的,我们竟然这样“蒙昧”。
  祝东力:所以,中国的启蒙主义要想摆脱这种局限性,就必须向上升华,反思自己,超越自己。不但要批判国家对人的压迫,而且也批判市场对人的压迫,追求人的全面解放,并且以此为立场,重新认识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当然,除了向上升华,启蒙主义也可能向下堕落,继续发展它的局限和糟粕,把资本逻辑和殖民地文化推向极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经济学界的新自由主义,直到文艺界的感官路线和调侃风格,其实都是启蒙主义的局限和糟粕的表现形式。所以,启蒙主义及其堕落,可以概括“文革”结束以来的思想文化史。同时,启蒙主义在文化上并没有形成什么有力量的作品和成就,也就不奇怪了。
  革命理想瓦解,启蒙理想瓦解,这就是九十年代的文化境况。八十年代批判国家体制和集体伦理,九十年代,经济学界的新自由主义延续了这个传统,把它们改造成经济政策,全面推进私有化,鼓吹市场伦理。文艺界的感官路线和调侃风格分别代表了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感官路线无非是声色犬马,适应了九十年代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但同样也是八十年代人性论和个人主义观念的进一步延伸。调侃风格反崇高、反价值、反权威,也仍然在启蒙主义的延长线上。在市场经济环境里,这种以调侃、解构和玩世为特征的,嬉皮笑脸的喜剧文化主导了都市主流人群。从王朔小说到贺岁片,从小剧场戏剧到网络论坛和手机短信,这种人生态度和语言风格,可以说比比皆是。
  玛雅:革命理想、启蒙理想的瓦解,似乎可以解释当前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解释雅典奥运会上现代中国文化的缺席。
  祝东力:是这样。没有理想,也就没有未来,或者至少,未来是残缺的——这里说的理想,是要被足够多的人从内心里真正信奉,并为之奋斗,而不仅仅是那种自上而下的官方提法。因为没有理想,所以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目标,只能把眼前的实惠和利益向未来延伸。所以,新世纪以来比如对“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规划,基本上都是经济方面的指标。换句话说,目前中国对于未来,就只有经济的计算和谋划,而缺少政治的、文化的想象和预期。
  没有理想,缺少一个精神世界,这就是当前文化的困境。九十年代以来,文化遗产热迅速兴起,其实也是文化陷入困境的表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尽管财富迅速增长,但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社会分化,贫富对立,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个体的焦虑、孤独、紧张无处不在。在这种现实境遇下,因为看不到未来的出路,传统社会的某些价值和符号就似乎显得弥足珍贵。这种普遍的对传统价值和符号的留恋和维护,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玛雅:这种理想缺失反映在文化产业上是什么情况?
  祝东力:这两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确发展比较快。但是,对外贸易的文化“入超”或“赤字”问题,谈论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并且顺差还持续增长,但文化产业却是逆差,而且逆差比例高达1:7。具体到图书贸易逆差比则达到1:10,影视的逆差比更高。也是这一两年,许多人都在引用据说是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她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段话我查过,可能并非出自撒切尔夫人之口,但它的确说出了问题的实质。文化入超,说到底,是思想观念的入超,是核心价值观的入超。相反,美国从1996年以来,其文化产品的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2004年,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2005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00种,输出24种。对于美国来说,这其实也是思想观念的出超,核心价值观的出超。
  
  国家软实力萎缩主要是精英出了问题
  
  玛雅:中美文化产业的比较说明,我们在价值观上处于绝对劣势。
  

[1] [2] [3] [5]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