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立言”,把它看作是千秋万载的事,因此决不马虎。这种慎重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但有些人对于慎重的理解,却有所不同。他们凡是遇到别人提出问题,要求回答时,总是“慎重”地说:“考虑考虑再说”,“研究研究再说”。
而且决不回答什么时候可以“考虑”或“研究”出结果来。实际上往往是石沉大海,没有下文。
就拿戏曲改革工作来说吧,几年来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也发生了一些问题。除了一些干部公开的“粗暴”作风外,另有一些干部,他们对于自己认为不大好或意义不大的戏,总是不干脆地发表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只是说:“再考虑考虑吧!”于是这样一来,某些剧目——甚至是大批剧目便被打入冷宫。这话似乎原是为了“慎重”而说的,但结果成了枪毙剧目的子弹了。这算不算得“粗暴”呢?艺人们说得好,这是“婉转的粗暴”。
如果只是些无关宏旨的问题,或者被请教的也并非最后决定可否的人,那么让他“慎重”一下也是无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问题往往是重要的,被请教的也往往是举足轻重的领导干部。于是许多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等等,都在他们的“慎重”下牺牲了;至少要暂时不得见天日。
为了博重,因而不敢“立言”,说是“慢慢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言”。但它并没有显示出立言者的“慎重”,却反映了他们的不负责任,其后果是工作上遭受巨大的损失。
原载《人民日报》1956年7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