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4年第5期

一千根柱子的房屋

作者:黑 陶

字体: 【


  
  千柱屋新宅初成时,只有斯元儒和他的四个儿子霖槐、霖棣、霖楚、霖株居住;两个世纪以后的今天,同样的宅屋之内,已居住了六十余户人家,计有二百多人口在此生息炊烟。古屋大厅是居民们聚会、休憩、举办婚丧红白宴席的公共活动空间。厅间墙上残剩的各类字迹,在我看来,是生存密码,它们顽强透露出这一聚落人民烟火生活的历史和“秘密”。
  在大厅照壁后面的墙上,有已经变淡的墨笔字迹:“各地工农及亲戚朋友来此屋接洽,公事按宪法法律政策依法办事,私事按祖上风俗习惯……”——此接待原则,显示社会主义山村的某种意识形态话语气象。
  大厅两边的墙上,是大小、高低、笔触、笔源不一的字迹,计有:1、“共产党如生饲养家禽鸡”——肯定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期所写;2、“1×1”——幼儿所为;3、“菊英、×小伟两相好”——已经晓白于天下的私情,还是即将成家的小两口?4、“十五担半,三担”——某次稻谷或干柴交易的临时账簿;5、“斯重兴偷柴”——两边墙上都有相同笔迹的这句话,也许这个揭发是真的;6、“过年来了”——春节到来的欣喜;7、“卡特先生。南北战争基本结束。林肯解放中国奴隶主义”——后现代的美国历史……
  大厅照壁上,我注意到一张已经完全泛白的、驳蚀了的(红)纸头,内容是“螽斯桥造桥付款清单”,上面详细列出了造桥所花的所有费用。我随意记下了若干项,它们是:“……均贤、培林去诸暨采购灯具车旅费97元;闸刀一把18.50元;仲乔制图费500元;×名茶785.40元;茶叶包装75元;桥头菩萨费用133.90元;培林去诸暨发信费用20元;均贤电话费100元;公事电话费51元;××经办桥字、石头、运费等1202.60元;×××晚餐招待费用240元;均贤去杭州5次车旅费150元;均贤去里浦车旅费24元……”——从中可见,现在乡间推行的“集体财务公开”,在这种宗族遗风的办事方式里早已实施;另外,均贤肯定是族中能人,而且,他相当廉洁,5次赴杭州车旅费150元,每往返一次只用30元,那他在杭州城里肯定是没有舍得花大伙的钱去奢侈“打的”,他肯定是步履匆匆地完事即返。
  
  出千柱屋南面后门,有一条山石古道,沿道只需上行百米,便到一个清静幽闲之处:笔峰书屋。《诸暨县志》记载:“笔峰书屋在松啸湾之麓。襟山带水,曲折幽邃。门前曲池,红莲盈亩;夹路皆植红白杜鹃、月季玫瑰、桃杏梅柳,灿烂如锦;山上杂种松竹。有三层楼,朝揖五老峰。又有小池,水从石龙嘴中喷出。林泉之胜,甲于一邑……”,现实中,红莲盈亩的曲池已然不见,只是古道两旁的森森古木,蔚然深秀,令我震撼肃敬。这里盘根错节地长着枫香、罗汉松、黄檀、柳杉、香樟、紫薇,皆硕大无朋(有的树身,遍布像由雨水冲刷的深深沟痕)。山风吹树,其声飒飒;西来的夕阳被挡射,迷离金光,隐约耀眼。过古道尽头残存的一扇“洪门”,便入书屋。此处原来曾做小学(墙字为证),现在则已相当残破。木结构的三层房屋,瓦顶多处透光。杂草丛生的屋外庭地上,突然出现的两只狗在凶猛地朝我吠叫,住在屋内的,一个口齿含糊、无法听清其音的男人出来与我交谈……“耕”与“读”,残破书屋涌溢不竭的强劲文气,像低低的云,弥漫在切近的、古老千柱屋的上空。
  
  暮晚的千柱屋明显热闹起来。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进入古屋仍不愿意下车推行,用力按响着自行车铃,东扭西歪地骑行在屋内朦胧的檐廊走道上。出外干活的大人也陆续返家。炊烟升起。大嗓门的讲话、招呼声。生菜入爆热油锅的翻炒声。这种影像,与我后来在碟片《西施眼》中所见的影调灰暗的画面完全一致(《西施眼》VCD片,诸暨城内的朋友周明所赠,管虎导演,影片主要背景即是千柱屋)。晚饭之前,男人们都穿着短裤到屋前的上林溪里洗澡。溪中卵石累累,水则清纯见底。我也加入其中,沁凉的水,洗去了初秋仍存的暑气和身上的疲乏,我将自己的头,深深地、舒服地,久久浸于这溪水之中。晚饭依然和国材全家一起吃。晚饭过后,千柱屋的住民们三三两两,拎凳携椅,到屋外的晒场上憩息乘凉(屋与溪之间,有一块面积很大的场地,上面还竖着两根篮球架)。国材给了我一张竹质躺椅。安静地躺着,我是千柱屋的一分子,宛如从来我就是这里的子民。夜空,挂一轮刚从东南山峰上出来的已近于圆的明晃月亮(我到的这天,是八月十二,节气为白露)。不久前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才知道抗战胜利后,他也曾短暂避罪于斯宅。那么,他该是看过这山间明月的,但这位背叛者的心境,则肯定无法有我这般的安闲与坦然。在这露天的山间场地,奇怪的竟是无蚊。周围乘凉的乡人,散淡地说话,皆是我不能听懂全意的古奥越语。慢慢地,先是一个年老的妇人起身携椅回家,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明月悬空,夜已深寂。在散发松杉榧栗杂树气息的、古旧千柱屋的一处阁楼上,我准备入睡。偶尔,人家启合木门的醒耳“吱扭”声,在深夜未眠者听来,深含有人世的沧桑、温暖和荒凉……
  
  黑陶,作家,现居江苏无锡。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夜晚灼烫》等。
  

[1]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