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4年第5期

如果我们能找到去那里的路

作者:王家新

字体: 【


  是呵,这个谜一样的短语究竟意味的是什么呢?
  海德格尔不是隐士。他有着对整个世界的关怀。在一个无诗、无思,人被连根拔起的“技术统治”的时代,他漫步林中路,守护小木屋,思考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和解救之途。正是出于这种关怀,他很早就对自近现代起日益扩张的现代技术——工业文明提出了质疑,“技术之本质只是缓慢地进入白昼。这个白昼就是变成了单纯技术的白昼的世界黑夜,这个白昼是最短的白昼,一个惟一的无尽头的冬天就用这个白昼来进行威胁”,但只是在今天,在一个资源被耗尽、环境和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时代,人们才渐渐领会了它的含义。耐人寻思的是,在1949年,海氏还在一次讲演中把工业化了的农田耕作、食品生产同集中营的毒气室联系在一起,“本质上同尸体和毒气室的生产一样”。人们注意到,这位对历史一直保持沉默的“老顽固”,这一次提到了纳粹集中营,而且把它和现代技术相提并论——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同样的思想基础上?是的,在海氏看来,它们在本质上都源于西方“形而上学的迷误”。正是这种形而上学彻底破坏了人与世界的统一。它把人作为“主体”放在世界前面,又把世界作为对象放在人面前,认识、测量、征服、改造……在这个日益恶化的过程中,存在被遮蔽了,心灵也被逻辑化了,因而“技术的白昼是世界的黑夜”。
  因而,海德格尔提出了“诗人的天职是还乡”的著名论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德格尔小木屋”的意义显示出来。这样的山上小木屋,不仅完美地体现了海氏“筑居”、“诗意地栖居”的哲思,也不仅以它自己的方式把海氏所说的“天、地、神、人”这四重性再次聚集到自身来,重要的是,它以其超越性,赋予我们另一种视野,另一种观看、思考人类世界的方式。它使每一个探访它的人意识到“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家并且扎根于一个传统”。也可以说,这样的小木屋其实如同海氏的哲思一样,已经参与了“澄明”的敞开境界。
  因而那山上小木屋的存在,就是对一切现代心灵的纠正。
  
  在对海氏的一生作出深入的考察后,萨弗兰斯基在其传记中这样说:出于哲学上的原因,海德格尔被卷入了纳粹的历史,然而,帮助他从中解脱出来的也是他的哲学。我还要加一句,是天地自然的启示。
  海德格尔的人生其实是又一个浮士德的故事。
  哲人离去了,他留下的山上小木屋,像是一个沉默的灵魂,仍在黑森林的边缘张望着。我多么希望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回到这样的山上,去聆听它的潺潺清泉,去呼吸它的精神大气,去触摸它的原始的岩石!它是人类精神“在的地形学”上的一个光辉的坐标。在这驻留之地,人成为森林和峰峦的漫游者,神的沉默的倾听者,人生意义的赞颂者和守护者。在这里,思与诗合一,灵魂的风景洞开——就在《诗·语言·思》的最后,海德格尔还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当人栖居的生活进入遥远的地域……
  森林隐隐呈现,它的形象在黑暗之中
   泛起。
  造化的妙手把四季描绘得无比美丽,
  她吩咐四季前来,可它们却臻于完美
  而倏然离去;
  这时,光辉的苍穹之巅
  为人加冕,宛如盛开的花朵
  用光辉把林木装点。
  
  以后,每当我想到黑森林山上的那小木屋,想到山上那豁然朗照、光明透彻的时刻,我就会想起这样的诗句。
  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去了。胡敏和胡杰还要赶到山下去拍城里的狂欢节,而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假面牛头魔王和小丑的世界。
  
  王家新,诗人,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诗集《王家新的诗》、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等。
  

[1]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