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实践
作者:弘 陶
字体: 【大 中 小】
从2000年开始,海南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文明生态村,什么含义呢,就是以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为单位,大力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发展,改变农村面貌。这个文明生态村,它的提出,首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因为在此以前,文明村已经建设了十多年,但是多半都是停留在打扫卫生、整治环境,检查评比一过,一切照旧,文明一直文明不起来,所以文明建设、乡村文明建设得有新思路,这是一个。第二个,农民的生产生活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就拿海南来说,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使得海口、三亚、琼海等城市面貌一天一个样,而广大的农村,基本上没有特别的改变,农村有的地方不仅没有享受到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所带来的好处,有的还深受其害。物价上去了,收入没有上来,生态没有发展。所以当时我们就这么想,农民农村的问题总得有人管。所以当时我们文明生态村的设计也是考虑到乡村的变化。第三个考虑就是海南建设生态省,现在全国已经有九个省市区提出建设生态省,海南是第一个提出来的,1998年提出来的。那么生态省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大气的污染问题,水的污染问题,土质、垃圾的卫生问题,村庄如果还是脏乱差,那生态省就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认为一个一个的自然村落就是一个省的社会细胞,如果细胞不健全,那么生态省这个有机体也是不健全的。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我们构思了文明生态村。当时我们讲的三句话,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在于:第一,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第二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第三它是建设生态省的细胞工程。当时有的同志感到没把握,说这个文明生态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个话说得准不准,贴切不贴切。我说肯定没问题。因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未来到底是怎么样的,咱们不知道,但是从我们这个样子抓起,这个思路抓起,无疑是一个重要开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就是必由之路。这样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开展了一次文明生态村声势浩大的创建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乡村建设的过程。
经过五年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文明生态村已经有六千五百个,将近三分之一,海南的自然村一共两万两千个。当然,这个文明生态村的建设的标准有高有低,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条件走。所以大家在创建当中,分为省级的,市县级的,还有乡镇级的。这个乡镇级的可想而知呀,建设的质量是不高的。但总的说来,文明村的创建带来这么几个变化:第一个,自然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脏乱差不见了,违章建筑不见了,乱搭建不见了。凡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地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村庄在一片苍翠之中,小石凳、小石桌点缀其间,进了文明生态村,就像一个小公园。第二,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变了,也不随地乱扔果皮果壳了。门前也实行三包了,村里有了垃圾箱,垃圾车。农民饭后茶余,一家子也沿村庄的道路散步。有的村庄是个光棍村,文明生态村一建,一年当中带进了四个漂亮的媳妇。我认为更重要的变化,是农民心理的变化:我们跟城市也差不到哪里了,城里人的环境我们也有了,我们甚至比城里人生活得还自在。外出的人愿意回家了,村里的人也愿意把客人引进来看一看,介绍这介绍那。农民脸上是喜气洋洋,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发自内心地更加深厚了。第三,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以前干部到农村,到村里,不是要钱,就是要命。要钱是收费、收税,要命就是计划生育。现在,各种费用没有了,计划生育也成规矩了。干部通过跟群众一起建设文明生态村,摸爬滚打在一起,干群关系变好了,现在只要干部下乡,农民都会敬茶递烟拿点心,连声夸干部好,欢迎干部来。文明生态村才开始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大家知道,要把农民的现状给他改变,本身就是难。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出劳力,出钱;另外呢,修路还要涉及到自家的菜园子,农民有这么一分地,一寸地,想跟他协商是相当困难的。现在农民主动地要求建文明生态村,结果要建的太多,我们能建的能力太少,怎么办呢,建文明生态村的条件越来越苛刻,比如要求村里必须没有吸毒的,结果有一个村一个小青年吸毒,他自己拖了全村的后腿,他就自己跑到戒毒所戒毒。还有,凡是超计划生育的,都不能叫文明生态村,这个条件哪,越来越苛刻。所以文明生态村真是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许多工作常常是一阵子,没法持久。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原因是因为我们工作中新任务太多,频繁地转换,一件事情刚开始抓,另外一项任务又来了,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干部有兴趣,农民不积极,就是说干部的愿望和农民的愿望是分离的。所以海南文明生态村这样一个决策,能够六年长盛不衰,而且越抓大家的热情越高,这不是靠决心就能维持的,它毕竟有它深层次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第一,文明生态村实现了创建动机和创建效果的有机统一。解放以后,我们各级干部在不同时期,怀着良好的愿望,为农民翻身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有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的相当一部分效果很不好。比如人民公社化,再比如农业学大赛,再比如干部指挥农民种田种庄稼,农民已形成了一种经验,凡是政府号召我们种什么,我们千万不能种什么,上当。你想,市场是无情的。你一窝蜂种这种东西,这种东西能卖的出去吗?所以政府号召种什么,我们绝对不能种什么。干部的好心办不了好事,动机与效果相分离。而文明生态村把两者很好的统一起来做。他们想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改变面貌,而结果呢,做了好事办了实事受到农民的欢迎。这是第一个统一。
第二个统一:实现了农民利益和干部政绩的完美统一。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只有有利益的事情,他才能支持。而农民的利益跟干部的政绩很多时候都是统一的。但是在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引导下,在不正确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干部的政绩常常是背离的,农民有利的事情干部往往不干,觉得没有政绩。干部认为有政绩的时候,农民常常没有利益,农民不支持,这样的例子就太多太多了。各种各样的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所以受到农民的唾弃,受到国家的禁止,就在于它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我们政绩的严重的背离。文明生态村把两者完美统一起来。凡是建文明生态村的地方,农民的利益得到很多方面的满足,经济的,文化的,环境的。而每一座文明生态村的建成,又等于给干部树起一座小小的丰碑。
第三,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文明生态村是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来的,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内容。同时它包含了乡村建设,乡村改造,包含了干群关系,管理民主的内容。很多文明生态村都有民主公告墙。虽然是初步的,低层次的,但是它把三个文明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文明生态村成了我们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综合抓手。农村的改厕、改水、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基层组织建设,都放在文明生态村里去做,效果才明显。我先说一个改厕改水吧,海南乡村多年来没有厕所,怎么办呢?凡人都要方便。那就家前屋后找没人的地方。从村里走出去的干部、工作人员,等孩子长大了,特别是姑娘长大了,不愿意回老家,就是因为没有厕所。所以建厕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内容。结果我们发现,破烂不堪,全是茅草房的村庄,建成了一个个的白色的厕所,远看像墓碑,近看像土地庙,这么大这么高,推开来一看,是厕所,厕所里堆满了东西,农民没法用,为什么呢,茅草房没有自来水,那个蹲坑怎么用呢?第二,农民买得起筒纸吗?手纸筒纸他买不起啊,所以厕所没法用。同样你要搞爱国卫生运动,也搞不起来,你搞扶贫,年年扶贫年年贫,至于你搞基层党组的建设,像这样一个极端落后的地方,你想组织堡垒还在不在,基本不在。好了,现在在文明生态村所有这些钱捆绑使用,所有这些工作结合进行,海南科技厅最近把科技110、科技指挥中心都放在了文明生态村,效果相当好。农民在村里点开电脑,拿着一个黄瓜,说这个黄瓜这个地方烂了,什么毛病呀,这是什么虫呀。远在省城的专家通过这边的电视终端,就告诉他这是什么病,你应当去怎么治。远程诊断。另外知道农产品的价格,知道什么时候该施什么肥,这就是农村科技110。所以,自从文明生态村建设提出来以后,党中央所有关于党建工作的部署,国务院所有关于发展的决策,文明生态村都是载体。三个代表,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实现三个代表,那么,最好的三个代表就是为农民去建文明生态村。接着改善和加强转变党的作风,建文明生态村也是一个重要渠道。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到农村去。所以党建的任务,都是载体,我们再看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这是个重要抓手。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个抓手,实现城乡统筹、五统筹这是个抓手,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也是个抓手。当初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时候,新农村这个概念还没提上来。五年之后,我们不经意地应上了中央的一个重大决策,我们文明生态村,步伐将会更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