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7年第1期

日常生活神话

作者:向 荣

字体: 【


  参考资料:
  
  1990年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历史经验已经证明: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是世俗化进程,现代化与世俗化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事物。而世俗化最本质的含义通常指向两个层面:首先是消解神圣性,就是对政治的、宗教的、文化的神圣性统统进行祛魅;其次,世俗化肯定人的日常生活诉求,为大众与物质生活相关的各种欲望、需求、消费和享乐提供合法化依据。在1990年代,世俗化精神无疑就是对大众社会的时代主导精神,“脱贫致富”便是这种世俗精神的实现目标和实践形式。在这种世俗化背景的衬托下,“日常生活”一改过去卑微渺小的文化身份,昂首阔步地跃上了历史前台。
  在世俗化进程中,日常生活不仅只是大众社会的图腾对象,而且还是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敏感区。正是通过日常生活领域,国家权力和市场资本都从其中发现了彼此的利益和各自的合法性:权力在其中找到了制订国家现代化发展政策的现实依据(日常生活是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直接表达)和随之而来的权力秩序的合法性;资本则意识到日常生活就是广阔的消费市场,是实现利润和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场所;如此一来,权力的发展主义和资本的消费主义就在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达成了共识,协调了利益,并且满足了大众社会对日常生活的物质诉求,从而就使“日常生活”获得了整合社会多边利益的神奇功能,使“日常生活”不可阻挡地成为世俗时代的新神话。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日常生活神话”最经典的文本通常就是各种类型的广告文本。
  日常生活神话在广告文本中的反映和表达,意味着日常生活神话不纯粹只是一种思想和信仰,它也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是一种生活与文化双重向度上展开的物质性实践。如果说广告文本是日常生活的经典文本,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便是这个神话在世俗社会中展开活动的实践方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这里主要是指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倾向。在世俗的消费社会中,艺术不再是独立的现实,它进入了社会生产和消费的运作过程。因而一切事物,即使是日常事务乃至平庸的现实,都可以归于艺术的符号之下,从而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当审美意识不再局限于艺术,而是遍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审美意识的世俗化趋势也就同时发生了。“审美”不再具有超越的精神向度,不再是超越世俗困境的理想境界,它不过就是人们“包装”日常生活漂亮外观的感性凭据。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意识世俗化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传统界限,拆除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历史分野,它同时消解审美的神圣化原则,强调欲望的直接表达和即时体验,欲望美学和快乐原则成为日常审美至高无上的价值标准。
  (摘自《日常化写作》一文)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