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主编日记(2002)
作者:佚名
字体: 【大 中 小】
荷洁也是我在湖南教育报时的作者,这是他告诉我的,但我的印象不太深,也没有通信联系。此前,他在《年轻人》、《小溪流》杂志工作,做过《小溪流》的编辑部主任。在编辑方面,他曾师从骆晓戈、邓皓等名家,成长很快。他是个诗人,为了决定是不是录用他,我曾花了一个晚上读他的两本诗集。他的诗有灵气,但青年作家邓皓在电话中重点介绍的是他的稳重和务实。通过接触,我对他非常满意。我把对数百份问卷调查进行总结而形成的一个策划草案交给他,他马上就交出了一个更加周详的方案,那个方案展示了他的许多办刊思路,与我的想法较为合拍。我提出他的方案有两个问题,一是板块划分不太科学,二是学生刊的味道较浓。他又马上进行修改,主动找郑艳和军辉进行讨论,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四月底在芙蓉宾馆有个书市。当时市场部主任袁新风还没有到位,只好把编辑部主任荷洁派了去坐阵。荷洁也是第一次和发行打交道,但凭他的敬业和务实,他做得很好,拿了两百多个书商的名片,还达成了一些意向性的协议,还有两位书商(分别是哈尔滨的和大连的)共交了1100元“诚意金”,这也是杂志社的第一桶金吧。荷洁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要在如何办好一本青年文化类综合期刊上形成独特、新颖的编辑理念。他的个人能力不用说,但要带好整个编辑部还是不容易的。
袁新风来《大学时代》杂志社之前在北京的《中国校园文学》做市场发展部主任,还当过总编助理。他是益阳安化人,当过兵,闯荡过江湖,自费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了两年新闻函授,然后到《中国校园文学》,他一去就把该刊的发行量翻了一番。他是到深圳去出差,在回北京的车上,路过长沙,买了一份《三湘都市报》,看到了我们打的广告。他给我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信写得非常好。可以说,那封信就是一份合格的答卷。他的信言辞恳切,文字流利,对期刊市场有较好的领悟。他从北京赶到彭家井的那天,正好考试,但我没有要他进考场。我让他见了刘公和军辉,他们对小袁的感觉都不错,就这么定下来了。在市场部主任这个位置上,小袁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强的,像《时代邮刊》、《人才信息报》的发行部主任都来了,而且都写了详尽的市场分析报告。有一个提出到2003年,《大学时代》要发到30万份。我被这个数字吓住了,吓得我没敢要他。
小袁上来的第一件事也干得很漂亮,设立了广州工作站。这个工作站本是《中国校园文学》的,小袁以他的关系把它扭转过来,成为《大学时代》的第一个工作站,而且规定发行在五千以后。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小袁的经历丰富,虽然对高校这一块还不是太熟,但以他的能力,在发行上应当会有所作为。
另外几位。
付剑波是南京化工学院的毕业生,到北京做过网页。上面说了,他是因为考场上的发挥被我看中的。他学理科,但文字功夫非常扎实,何况像《大学时代》这样的杂志,也需要理科生的思维方式来加以补充。小付为人正派,话虽不多,却处处为集体着想,是令人放心的。
王浪是今年刚从师大新闻与传媒学院毕业的,她在网上发过一些小说,她的基础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时她这个位置上的竞争也很激烈,有几个文字似比她更强,但性情不如她。弄点文学的女孩子很多都有点神经质,这个我是清楚的。比如有一个姓邓的姑娘,在报刊上发了几篇作品,来应聘。我问她,你最喜欢哪个作家?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一个都不喜欢。我再没问第二个问题。
王小华是好友李亮介绍的。她的文笔令人吃惊,因为她才19岁。她文章中的一些比喻常常劈空而撰,有如羚羊挂角。她个子小巧,文字的张力却很强。这样的女孩子,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很怕她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那类。让我欣慰的是,她不是。她很乖。对自己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她喜欢学习。她才上大专,还要三年才毕业。我说,你先来做兼职吧。她说,你给我兼职的工资,我做专职的事情。这话说得多好!她要做得好,我能亏待她吗?
黄颖是我在人才交流市场发现的。办公室需要一个文秘,为军辉分忧。这个职位不能付太多的钱,但有许多的事,尤其是一些琐碎日常的事情。这个人要求她心态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要找好也不容易。我在人才交流市场转悠了半天没找到中意的,出来到了大门口,外面下雨,黄颖和她的一个同学正在躲雨。我见了,觉得她面宽额厚,是个福相;又眉清目秀,颇具亲和力,就上去和她聊,一聊我的心里就有底了。她刚来的时候有些紧张,经过开导和锻炼,现在基本上路了。
美编孙浩淼和市场部助理雷艳萍是我找得最苦的。他们都是在我考察了二三十人的基础上定下的。雷艳萍要到这周三才正式到位。为了找一个营销人员,我在财专、税专和广播电视大学到处撒网,阅人无数,都不太中意。这个人主要是帮小袁做发行,我还希望她懂会计,为以后独立核算做准备。雷艳萍从财专会计系毕业两年,曾在系里担任团总支书记。她是好友李正军介绍来的。我跟她说了几句话就觉得她行,要她去办手续。直到现在,我还只见过她一面。
5月21日星期二雨
今年的雨水特别多。很少有连续的晴天。
上午九点,在多功能厅听国家督学柳斌作报告。昨天欧社长还特意交代我,杂志社的人都要去,因为最近出差的人多,要捧个人场。我要荷洁组织,基本都去了。只有“狡猾的”郑艳留在了办公室没去,她是个讨厌开会的人。我能理解。不过,柳斌的位置高,信息多,见解亦多有独到之处,这样的报告听一下也是可以的。我听了一半,后来有事被军辉叫出来了。我觉得他对入世后中国教育向何处去的思考是有价值的,他不主张时下甚嚣尘上的“教育国际化”论、“教育精英化”论,而主张教育要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
军辉说,财政厅产权处不答应办手续,要到六月份。我问缘由,据说是“懒得办”。中国的官僚习气真是不得了,我只好打电话给枝枝的妈妈,请她找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想麻烦她妈的,我怕影响不好。但中国的官僚们强迫你运用这些非常手段,你又有什么办法!
下午,军辉、荷洁、新风他们几个想在办公楼面对马路的玻璃上贴上“大学时代杂志社”几个字,由荷洁执笔。荷洁的字写得相当不错,那么大的字他都驾驭得好,是个多面手。可惜贴到玻璃上以后,再到马路上去看,效果不佳。只好先贴着了。
郑艳修改了《可爱的张五常》,改得好。她把文章传到张五常一个最好的朋友那里,也得到了他的赞赏。她非常兴奋。勤奋的人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一只鹦鹉莫明其妙地飞到了《大学时代》办公室,被小孙捉到了。枝枝很喜欢它,说它是《大学时代》的吉祥物。她用一个倒过来的字纸篓帮它做了一个窝。
今天军辉把所有办公室的硬件设施全部配齐,基本建设可以告一个段落了。现在的大事只有两个,一个是手续,一个是杂志的前期准备。
把昨天的日志打印出来,给编辑们传阅。郑艳说,她读了好感动。希望编辑们都能从字里行间明白我的一片婆心。
5月22日星期三阴
雷艳萍今天正式到位,带她到各部室与大家见面。她在工作上显得比较主动,我很满意。到刘公那里,汇报一下关于员工底薪的想法。最后达成如下意见:袁新风:2200元。龚军辉2100元。郑艳、荷洁、孙浩淼:2000元。付剑波:1800元。王浪:1500元。王小华,1300元。雷艳萍:1200元(6月份发400元)。黄颖:700元。
军辉前几天在杂志社进门处的白壁上贴出的社训,得到了一致的不好评。主要问题是没有创意,太呆板,把杂志社搞得有点像集中营的味道。今天要张礼成派了几个人撕掉了。这个地方究竟如何弄,还要再想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