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身后名的联想

常恕田

    据《服务导报》报道:陕西省安康市一家储蓄所所长周某,被诊断为患上晚期肝癌后,为了死前能够享受一下,于4月5日晚偷了90多万元公款后逃走。周某在宾馆找小姐"保健按摩",携情人购物旅游,肆意挥霍。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周某终在四川乐山落入法网。

    关于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的案例知道了不少,他们大都是怀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作案手段高明,不会露出马脚,像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拼死做"灭亡前的猖狂一跳"的事例还不多见。周某是在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近的情况下,为了"不虚此生",活个够本,才这样做的。他很"唯物",很"现实",知道人死了,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名誉亦不复存在。为了生前活得潇洒,哪计身后名,这是他典型的人生观,是驱使他"主动""勇敢"地走向深渊的"精神动力"。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得好:"我们真正度过的那部分生命是短促的。"其实,无论长寿者还是短寿者莫不如此。周某时年32岁,与百岁寿星相比也才差六七十岁,这六七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实在不足挂齿。然而,人的名誉确是长远的,永存的。孔子死去了两千五百多年,但他的声名却并未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消失,至今仍是家喻户晓;中国历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包括许多清官,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敬仰。无数的中华英烈,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江河永存。与此同时,人生前的恶行也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泯灭。秦始皇焚书坑儒,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奸贼秦桧死去八百多年,但痛骂他的声音至今仍不绝于耳。

    我们常说,人活的要有意义,要有质量,也就是说,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生前得到了多少,享受到了多少,而在于对社会奉献了多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品德高尚的人,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不是正当途径得到的富贵,这对于我来说就象浮云一般。试想一下,人生都具有了这种理念,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多么康乐昌明的社会。反之,人都为了自己不顾他人,不讲廉耻,我们将面对这何等凶险的生存环境,这一生还会有幸福可言吗?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韩非子·解老》)周某是否真的患了癌症且不去管他,但他患了心理上的癌症则是确定无疑的了。不计身后名,一害己,二害社会,自己身败名裂事小,危害社会事大,人死了,人们还要采取各种措施防备这恶行的污染和侵害,阻止这邪恶的滋生和蔓延。

    人生是介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瞬。生前声色犬马、锦衣轻裘、西餐大菜,死后千夫所指、万众唾骂,耻辱将伴随着他的生前身后。生前清正廉洁,默默奉献,甘于为后人植下一片绿荫,死后人们也将念叨他的好处,铭记他的恩德,这样的人虽死犹荣,这才叫目光远大。人生易逝,惟其正义的事业和为正义的事业而奋斗所带来的名誉得以垂诸长久。



吉林铁路分局宣传部
吉林市中康路5号 


---------完---------



关闭窗口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