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毛泽东第尸次走出:国门的台前幕后

作者:邢和明

字体: 【

当时机重新签订。斯大林也承认这是不平等条约,并表示“等毛泽东到莫斯科后再决定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确定的外交政策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过去的不平等条约。因此,对毛泽东来说,他自然是想签订新条约。访苏前夕,毛泽东又多次向苏联方面提起条约问题。直到12月16日前,毛泽东可能还不知道斯大林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修改条约产生了顾虑。
  所以,当毛泽东提起条约时,斯大林很干脆地说,应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俄罗斯档案记载了斯大林的回答:必须弄清楚,是应当宣布保留现行的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还是现在就对条约作适当的修改。斯大林的态度很明确:“我们内部决定暂不修改该条约的任何条款。”在斯大林看来,雅尔塔协定规定了这个条约最主要的条款,如果改动其中的一款,都会给美国和英国提供法律上的借口,他们就会乘机提出修改有关千岛群岛、库页岛、南萨哈林等地的条款。很明显,斯大林把苏联的既得利益同中苏条约紧紧地捆在一·起了,他不想拿这些地方当赌注。至于涉及中国主权的旅顺和中长路问题,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形式上保留,实际上修改现行条约,哪怕撤走驻扎在旅顺口的苏联军队也行。中国方面在讨论条约时,并没有将美英对雅尔塔协定的立场考虑进去,只想到要签订新条约。俄罗斯档案记录了毛泽东当时的回答:“怎么刘共同事业有利,我们就怎么办。这个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过现在已经清楚,“目前不要急于从旅顺口撤军,也不要急于修改条约。”
  关于贷款、贸易和建立航空联系问题。新中国刚刚建立,满目疮痍,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建设很难起步,所以,毛泽东希望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柯瓦廖夫说,毛泽东最害怕斯大林拒绝贷款。鉴于此,毛泽东来莫斯科之前,还特意向柯瓦廖夫说明中国经济贫困。有人说,到莫斯科后,毛泽东在他的发言中没有提及苏联在二战中所蒙受的损失,是想回避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向苏联提出经济援助时,苏联的经济状况非常困难。这种推测毫无根据。关于这个问题,俄罗斯档案记载:毛泽东在西柏坡同米高扬会晤时说:得到3亿美元贷款是我们的强烈愿望,我们不知道你们能否向我们提供这笔贷款。接着,毛泽东又告诉米高扬,贷款问题如果能够解决,我们将派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签订相关协定。随后,刘少奇率代表团访问苏联。斯大林在同刘少奇会谈时表示,联共(布)中央同意向中共中央提供总额为3亿美元的贷款。至于如何签订贷款协定,当时提出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联共(布)中央同中共中央签订;一种是由苏联政府同东北人民政府签订,待中央政府成立后再完善手续。可见,贷款问题在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没有什么分歧。所以,当毛泽东提出这个问题时,斯大林爽快地答应:“如果您希望现在签署协定,那么我们表示同意。”毛泽东也痛快地说:“好,就现在签。”中苏两党签订贷款协定,无论是在联共(布)党史上还是中共党史上都属首次,这在中国国内也引起了良好反映。
  在谈到贸易问题时,毛泽东希望斯大林帮助解决苏联同新疆之间的贸易问题;因为新疆同中国内地交通不便,物资供应十分困难,经济形式非常严峻。经过商定,斯大林同意开辟一条经过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空中航线。
  此外,双方还就台湾问题、出版毛泽东选集问题进行了会谈。由于中国当时还没有海军和空军,所以毛泽东请求人民解放军在攻占台湾时苏联能给予军事援助。斯大林考虑台湾问题涉及到美国,提供援助会不会引起美国干涉。实际上,斯大林婉言谢绝了。会谈快结束时,斯大林表示想得到毛泽东著作的清单。毛泽东说他正在审阅,打算在1950年初完成。斯大林还问毛泽东是否需要一位编辑,毛泽东表示同意。后来,斯大林把帕维金·尤金派给了毛泽东。几年后,就出版《毛泽东选集》一事,毛泽东在同尤金谈话时发泄了其愤懑情绪。他说,为什么当时我请斯大林派一个学者来看我的文章?是不是我那样没有信心,连文章都请你们看,没有事情干吗?不是的,是请你们到中国看看,中国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半真半假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为何要说这些话?因为当时斯大林不信任毛泽东,怀疑毛是“半个铁托”。尤金在1948年苏联同南斯拉夫的冲突中曾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苏联著名的意识形态专家。斯大林派尤氏来中国,显然是对毛泽东不信任的一种表示。
  
  
  三、毛泽东此次出访目的究竟是什么
  
   关于毛泽东此次访苏目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柯瓦廖夫回忆说,毛泽东曾作了如下安排:用一个月时间访问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签订中苏条约;第二个月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第三个月到索契疗养院,即黑海疗养地休养。师哲在回忆录中写道:毛泽东表示,“这次来,一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二是看一看苏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想看一看。”毛泽东自己说,他赴莫斯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并亲自给斯大林“祝贺生日”。此外,他还想在苏联疗养和休息。伍修权回忆说,毛泽东到莫斯科的主要目的是“签订条约”。看来,毛泽东莫斯科之行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祝寿、签订条约、访问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疗养。这些目的,哪些达到了,哪些没有达到?毛泽东后来为什么要把访问时间从3个月缩短为两个月?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岁寿辰。各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去祝寿,毛泽东自然也不例外。以前,毛泽东多次提出要访问苏联,但都被斯大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这一次,毛泽东提出到莫斯科给斯大林祝寿,斯大林总不能不让中国共产党去。这是毛泽东去莫斯科最好的理由,而且斯大林也无法拒绝。
  为了给斯大林祝寿,毛泽东带了不少礼品,大都是中国、的土特产品。在生日礼品的挑选上,江青成了“内当家”。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时,江青正好在苏联疗养。斯大林设宴招待中共代表团,也邀请了江青。在宴会上,江青还致了祝酒词,颂扬斯大林,这使得斯大林非常高兴。于是江青很得意,在挑选祝寿礼品时,她每每插手,一而再、再而三地建议毛泽东带些能够代表中国国情的礼品,最好是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第一夫人”的安排下,生日礼品丰富多彩,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著名特产。山东的大白菜、大葱、白萝卜,湘绣的斯大林像,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冬笋,上海的香烟,浙江的西湖龙井,杭州的纺织品,安徽的祁门红茶,福建的漆器,贵州的茅台酒等等。此外,还有中文版的斯大林著作和象牙雕刻,全都成了运往莫斯科的礼品。
  斯大林生日这一天,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生日庆典。毛泽东送给斯大林的部分生日礼物,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被存放在普希金博物馆第一号展厅。在展厅里,悬挂着五星红旗。毛泽东还挥笔写下了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格的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给斯大林的贺电中,毛泽东这样写道:“主席先生!值阁下七十寿辰之际,我荣幸地向您致以热烈的祝贺,并祝愿全世界的和平堡垒苏联在阁下领导下日益巩固和发展。”其他国家共产党领导人的贺词,则是一片颂扬,如称斯大林是“伟大的天才”、“高挂在世界之上的太阳”、“天才的舵手”等。相比之下,毛泽东的贺电却是寥寥一句话,毫无阿谀奉承之意,苏联人称之为“官气十足”。
  在生日庆典上,斯大林对毛泽东热忱相待,安排毛泽东坐在其右边,而毛泽东的右边是联共(布)政治局委员卡岗诺维奇。尽管毛泽东的位置很抢眼,但他的表情依然冷漠,没有一丝笑容,沉默寡言,其原因可能是第一次会谈结果令他大失所望。这张照片刊登在22日的《真理报》头版上,后来广为流传。毛泽东在宴会上的贺词曾屡屡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庆祝大会之后,举行了演出,毛泽东和斯大林同坐一个包厢。演出结束后,人们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欢呼:“斯大林!毛泽东!”
  宴会从晚上8点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1点。据汪东兴回忆,毛泽东说:“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怎么这样长?吃也没吃好,看也没看好,鼓了一晚上掌。我们回去不能学这个。吃饭就好好吃,看戏就好好看。”
  奇怪的是,毛泽东虽然来莫斯科祝寿,但在同斯大林第一次会谈时,避而不提此事。12月18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电报中只提到了和平、条约、贷款、军事援助及毛选问题,没有涉及祝寿问题。一些俄罗斯学者也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是,师哲在其《回忆录》和《自述》中都非常明确地提到了毛泽东在这次会谈中说他来莫斯科是为了祝寿,这就令人费解了。
  几天后,毛泽东对柯瓦廖夫说,他这次“不是专来替斯大林祝寿的,还想做点工作。”看来,毛泽东此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祝寿。他要唱的是“中苏条约”这出大戏,访问的最终结果表明,这是毛泽东此次莫斯科之行的真正目的所在。若干年后,毛泽东道出了他的心里话。据吴冷西回忆,毛泽东说,斯大林70岁寿辰,世界各国共产党都去祝寿,“但我此行目的不单是祝寿,主要是要订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月24日,第二次会谈时,斯大林压根就不提条约问题。这使毛泽东极为恼火,一气之下,毛泽东闭门不出,索性在别墅里“睡大觉。”当柯瓦廖夫来请毛泽东外出参观时,毛泽东拍着桌子大骂苏联人是王八蛋,并冲着柯瓦廖夫发火,说他的任务只有三条:“一是吃饭,二是睡觉,三是拉屎。”斯大林不同意签约,毛泽东就拒绝参观。可见,签订新条约在毛的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这段时间,师哲特地找了一些有关俄国和欧洲历史人物传记片,如《彼得大帝》、《库图佐夫》、《涅夫斯基》,以及《拿破仑》,放给毛泽东看。
  1950年元旦这天,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到别墅来拜访。毛泽东对罗申说,原定在苏联停留3个月,现在鉴于“国内的工作情况”,他打算把时间缩短为两个月,1月底离开莫斯科,2月初回到国内。
  毛泽东之所以缩短访苏时间,一方面如他自己所说,是出于国内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可能是毛泽东觉得,既然中苏条约无法签订,他也就没有必要长时间地留在莫斯科,所以决定提前回国。
  正当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谈陷入死胡同的时候,外国人帮了毛泽东的忙。英国新闻社传说毛泽东被软禁了。这是涉及苏联国际声誉的大事,斯大林不会等闲视之。中苏双方商定,以毛泽东答记者问的形式击破谣传。1月2日,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赫然刊登在《真理报》上。毛泽东说,他在莫斯科逗留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对有关中国利益问题的解决。在这些问题当中,首先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贷款问题,两国之间的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这就告诉外界,毛泽东把处理中苏条约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对斯大林来说,既然同意媒体发表毛泽东的答记者问,这就表明将讨论条约问题。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在谈到《答记者问》的意义时说,它“缓解了僵持状态,搞活了关系,打开了局面”。
  几乎就在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的同时,缅甸、印度和英国打算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自己也认为,这一点可能“促使了斯大林态度的改变。”此外,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文件宣称,美国将调整对亚洲的政策,放弃台湾,脱离中国内战。这给斯大林的印象是,美国不会介意北京同莫斯科缔结新条约。
  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斯大林改变初衷,同意重新签订条约,并允许周恩来到莫斯科来。1月11日,周恩来由北京启程。毛泽东此行的主要目的即将达到,他的心情也随之由阴转晴。在周恩来出发的当天,毛泽东开始了他的又一个访苏日程,即“看一看苏联”。12日,毛泽东参观了莫斯科的地铁、郊外的一个兵工厂、一个集体农庄。15日,毛泽东、王稼祥、陈伯达、师哲、汪东兴一行到达列宁格勒,并乘车来到芬兰湾。毛泽东信步走在波罗的海的冰层上,此时,冰的厚度已达1米至1.5米。毛泽东极目远眺,颇有“千里冰封”之感。当毛泽东看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他的心情格外激动,耳边仿佛回荡着十月革命的炮声,正是这一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还参观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防御工事、基洛夫机器制造厂。随后,毛泽东来到艺术馆参观,那里的人告诉他,本来有个中国厅可以参观,但目前正在装修。毛泽东转过脸来藐视地对师哲说:“其实是不便对我们开放,不好意思让我们看,因为沙皇盗窃中国的东西太多了。”毛泽东虽然没有从海参崴走到波罗的海,也没有从黑海走到北极圈,但毕竟到了不少地方。
  1月17日,毛泽东返回莫斯科。20日,周恩来抵达莫斯科。22日,双方开始正式会谈。2月14日晚6时,中苏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至此,除没有访问东欧国家和到黑海疗养外,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基本达到。
  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打道回府,并沿途在斯维尔德洛夫、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地进行了参观。26日,毛泽东一行到达满洲里。在满洲里车站,苏方人员把斯大林赠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礼物——两辆小轿车转到中国火车上。毛泽东用萝卜、白菜换回了汽车,看来,“老大哥”比“小弟弟”要财大气粗。3月4日,毛泽东回到北京。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