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抗战期间林彪从苏联回国之后

作者:蒋 键

字体: 【


  林、蒋会谈后,林彪电告毛泽东:“蒋介石表示,只要他活着,解决问题总会公道,但不许再提新四军事。”
  12月24日,林彪奉毛泽东之命,在同张治中会谈时正式向国民党提出了共产党的4点建议,即:(一)在允许中共合法的条件下,可允许国民党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办党办报;(二)八路军、新四军编为4个军12个师;(三)陕甘宁边区改为行政区,人员、地域不动;(四)八路军、新四军黄河以南部队,在抗战胜利后北移。
  这4点建议后来被称为“林案”,以后的国共谈判均以林案为基础。
  对于“林案”,张治中“觉得中共确已让步,也确实具有合作抗日的诚意”,认为国民党可以接受。但是,在蒋介石主持讨论的一次会议上,到会的人“大都表示不能接受,甚至有以傲慢态度嗤之以鼻者。他们对第一条,根本就不愿意给共党以合法地位;对第二条,认为一下扩充为4军12师,办不到!对第三条,倒少表示意见;对第四条,认为措词含混。蒋始终既不表反对,也不说赞同……”张治中告诉林彪:我已尽力了,以后你还是找何应钦吧。(《张治中回忆录》)
  
  “林案”被国民党方面彻底否定
  
  进入1943年后,毛泽东想的仍是争取在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他1月25日致信彭德怀:“在德、意、日打倒后,国际国内形势均会发生根本变化,这一形势是利于人民不利于独裁的。但蒋在抗战中有功劳,同时人民心理厌恶内战,故我们应争取在抗战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在民主、民生上做文章。……去年9月蒋约我见面,派了林彪去,现尚未回,到适当时机,我准备出去见蒋,以期谈判成功,所有这些也都是从这个基点出发的。”
  国共双方都明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问题的枢纽在欧洲、在太平洋。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大转折: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苏军歼敌150万;2月7日,瓜岛战役结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全面进攻。
  蒋介石已看出日本不可能灭亡中国,让他坐立不安的是共产党势力在不断壮大。蒋介石3月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把10年内战的责任推在共产党身上,污蔑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为“新式军阀”、“新式割据”,暗示两年内一定要解决共产党。
  3月28日,周恩来、林彪获知视察印度远征军的何应钦已回到重庆,便去会见,询问他对中共3个月前所提4项条件的态度,何应钦当面否决了“林案”。随后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高官连一个具体问题也不同林彪谈,而且不让林彪回延安。
  随着共产国际解散,蒋介石借机发动“民众团体”要求解散共产党,动员国民参政会接受何应钦污蔑八路军的军事报告,通过反共决议案。
  蒋介石、何应钦等的表现给林彪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林彪在解放战争初期对东北实现和平的前景以及“最后一战”有清醒的认识。1946年1月13日,国共在关内实现停战后,中共中央估计东北也有实现停战的可能。为了有利谈判,毛泽东要求林彪集中兵力“给进攻之顽军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并指出“这是历史新阶段中的最后一战”。1月15日,林彪致电中央并东北局,指出“此次和平协定的实质,实为蒋之一大阴谋”。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中说:“中国已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今后同国民党的斗争主要是群众斗争和议会斗争,……我军将进行整编,实行党军分立……”林彪则始终坚持:“蒋介石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他所谓的和平,实际上是消灭我们的一种手段。你看吧,这仗非打不可!”
  
  叶群在延安被抓事件
  
  1942年4月,林彪、贺龙同叶群、薛明相识,经朱、毛撮合,林、叶2人于7月1日结婚,一个月后贺、薛也成婚。
  1943年春,当林彪还远在重庆时,延安的审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其间发生了薛明抓叶群的一幕。叶群、薛明从一二九运动时期就在一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天津、南京、南昌、武汉、西安一直到延安,她们算是老相识和老朋友了。但薛明认为叶群有段“历史”不清楚(叶19岁到延安),希望她主动向组织说清楚,叶不肯。薛明就让其警卫强行把叶群“架”到组织部门,叶群寻死觅活……权延赤的《龙困》一书中说:“当年延安发生的那一场‘剧’,以林彪赶回延安拉下了大幕。林彪将马鞭子摔在办公桌上,高声叫骂:‘他妈的,老子在前线流血打仗,你们在后方搞我老婆……’于是,……赶紧放人,给叶群作出了政治历史清白的结论。”
  事实上,叶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失去了行动自由,根据林彪井冈山时的战友曾志的回忆:“在党校一部,我与叶群两人同住一间平房。……林彪已去了四川。她(叶群)在另一支部接受审查……她又哭又闹,回到房间也是哭哭啼啼。生活上也弄得乱七八糟,……学校的厕所很远,她……就在房间往洗脸盆里大小便。晚上或清晨有时也用菜碗接尿,然后顺手从门缝往外泼,弄得屋里屋外臭气烘烘。……林彪为什么会找这样一个人呢?”“对叶群的审查不久也告一段落了,她得到了比我更多的自由,星期天可以回家了。”(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
  林彪当时并不在前线,而是在大后方重庆,根本没有可能“赶回延安”并且要求放人。
  
  国共谈判搁置,林、周回延安
  
  1943年6月4日,周恩来向张治中提出,因国共谈判暂搁,林彪决定回延安,自己也拟同返。7日,蒋介石同林、周会面,表示允许他们回延安,“至于谈判嘛,以后再说”。
  此期间,蒋介石密电胡宗南:“奸党连年整风,内争激烈,共产国际解散对奸党是沉重打击,你等应乘此良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限6月底完成部署……”
  6月25日,周、林向蒋介石辞行,指出胡部的“异动”。蒋敷衍了事:“让我查查,如是事实,我不允许。”周、林根据蒋在会谈时的表现,断定蒋进攻延安的决策已下,致电毛泽东早做准备。林、周在向何应钦、陈诚等辞行时表明中共“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立场。
  6月27日晚,张治中设家宴单为林彪饯行,并把蒋的一封亲笔信交给林,请林直接交给毛泽东,信中说“如能驾渝惠晤,尤为欣慰”。根据张在回忆录中所写:“蒋约我去说:‘我想请毛泽东到重庆来,我们当面谈一切问题,你看好不好?’……他当时就亲笔写了一封给毛的信交我。……是不是由于1943年5月第三国际宣告解散,曾引起反动派招降共产党的幻想,他也存在此幻想呢?……但是,这却为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先生来重庆伏下一笔。”
  6月28日,周、林等一行百余人离开重庆。时正为胡宗南部奉蒋命欲部署进攻延安,中共公开发电揭露制止国民党方面阴谋。
  7月4日,朱德致电胡宗南,“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若发动内战,必致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险境地,并极大妨碍英美苏各盟邦作战任务。”同日,毛泽东电告重庆的董必武,让他通过美、英在国际上揭露蒋的阴谋。5日,主张抗日的胡宗南向蒋发电,表示“如仍按原计划进行,不但定会受到盟国责难,而且日军可能乘机渡河”。
  7日,朱德致电蒋介石、何应钦和胡宗南的电报在重庆传得沸沸扬扬。美、苏、英等国大使纷纷警告国民党政府,不要内战,否则停止援助。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公开表示,如果发生内战,他就把美国给的飞机全部带走。但是蒋介石8日致电胡宗南:按兵不动。
  周、林在返延途中,接毛泽东电:就近同胡宗南交涉,胡提意见勿与争辩,只说一切可以和平解决。9日,周、林到达西安,在西安停留的5天里,他们对胡宗南、邓宝珊和熊斌及其部属开展统战活动,明确表示只要一开内战,就不可能抗日,国民党只有投降一条路走。周、林指出:赞成“打延安”的人,不一定都是打定了投降主意的人,有些人也许是这样想:我们一面反共,一面还是要抗日的。可你们忘了10年内战的经验吗?你们有多大本领能够对内对外两面作战?中条山战役,太行山战役,……无不如此。
  10日,朱德再电胡宗南:“若被攻击,势必自卫。”胡电复朱德:敝部换防,请勿误会。12日,胡宗南围攻边区的部队奉命撤回。
  16日,周、林一行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等热烈欢迎。
  21日,毛泽东致电董必武:“此次反共高潮……事机不密,为我党揭穿,……于是不能不否认,尽量敷衍周、林,并稍示和缓……”
  30日,毛通知彭德怀:“(一)周、林返延,七大准备开会……(四)蒋、胡进攻边区计划……被迫暂时停止,争取一年和平已有希望,但我军事防御准备绝不松懈。”
  的确,从那时到抗日战争胜利,国共关系没发生较大的问题。
  责任编辑杨小波
  

[1]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