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滇军精锐,国之劲旅

作者:王 谊 陈永红

字体: 【


  
  禹王山位于台儿庄东南、运河东岸,是徐州的一道天然屏障,位置非常重要。第一八四师在师长张冲的指挥下,27日起防守禹王山阵地。张冲师长把师指挥所设在禹王山西南坡上,表示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日寇对禹王山志在必得,飞机轰炸,坦克、骑兵、步兵联合进攻,一股被击败了,另一股又继续进犯,整日不休。第一八四师官兵坚决迎击,战防炮连控制敌坦克,炮营以炮火封锁敌步兵进攻的要道,步兵则先以步、机枪、继以手榴弹,最后展开白刃战,把进犯的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日寇见昼攻不成,又改夜袭。5月3日夜1时,敌杀死哨兵冲入一○八六团阵地,旅长万保邦、团长杨宏元亲率预备队将敌驱逐,夺回了阵地。就这样,全师官兵前赴后继,负伤不下火线,工事随毁随修,坚守住了禹王山这块重要阵地,也使日军遭到了在鲁南战役中最惨重的打击。
  据卢汉军长向龙云报告的战况:“截至今(30日)酉止,职部伤亡已达万余,所幸阵地未退一步,刻尚在激战中,其炮声如寺庙之擂鼓。”龙云5月1日接电后立复:“查我国在此力求生存之际,民族欲求解放之时,值此存亡绝续之交,适如总理所云:我死国生,我生国死,虽有损失,亦无法逃避。况战争之道,愈打愈精,军心愈战愈固,唯有硬起心肠,贯彻初衷,以求最后之胜利。万勿因伤亡过多而动摇意志,是所至盼。”就这样,第六十军在台儿庄血战27天,有效地扼制住了敌人对台儿庄的进攻,使敌由台儿庄直下徐州的企图终因第六十军的苦战而未能得逞。5月14日,第六十军奉命转移,掩护大部队撤出战场,15日,将第一八二师、第一八三师剩余兵力各编为1个团,统归第一八四师指挥,至5月31日,全军方得在漯河车站会合,后达湖北黄陂、花园休整。
  在台儿庄血战中,第六十军投入战斗者35132人,牺牲13869人,受伤4545人,失踪者430人。各级军官牺牲177人,受伤380人,其中旅长亡1伤1,团长亡5伤4,营连排长伤亡过半。
  第六十军在台儿庄的英勇作战,作为一支地方部队而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能力,因而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蒋介石电:“台儿庄卢军长:贵部英勇奋斗,嘉慰良深。查敌之苦困缺乏,较我尤甚。盼鼓舞所部,继续努力,压倒倭寇,以示国威。”直接指挥第六十军的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亦电卢汉:“贵军此次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之际,仓促遭遇敌之主力于大平原中,以血肉之躯,与敌机械化部队艰苦奋战,前仆后继,鏖战八昼夜,初不以伤亡惨重稍形气馁,不唯使台儿庄固如磐石,抑且使抗战大局转危为安。忠勇奋发,是资楷模!”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龙云:“六十军将士忠勇奋发。”就连日方报纸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第六十军的官兵就是这样在台儿庄战场上用自己的鲜血和行动,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振奋了全国军民的自豪感,为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再次显现了“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气概,被称为“国之劲旅”,这是第六十军战史上的一座丰碑。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第六十军奉命赴越南受降。
  
  顺应历史潮流,长春起义震撼蒋军
  
  1946年,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急令到越南接收日军投降的第六十军速到越南的海防港集结,经过整编后(军长为曾泽生,下辖第一八二师、第一八四师、暂编第二十一师3个师,师长分别为白肇学、潘朔端、陇耀)乘美国的军舰经海路直抵辽西重要军港葫芦岛,并由此转赴东北内地准备参加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六十军为国民党地方部队,长期受蒋介石嫡系部队排挤,积怨甚深,与中国共产党则有过统战关系,部队中存在着中共地下党组织。该军调往东北后,其所属第一八二师配属国民党新一军,担任铁岭、开原、昌图一线铁路交通警备任务;第一八四师由东北长官部直接指挥,防守鞍山、海城、营口等地;暂编第二十一师驻防抚顺,所属第一团配属新六军。滇军广大官兵对东北长官部把第六十军建制分割、分散配置、首尾分离的做法十分不满。面对被分散配置的部下,军长曾泽生手下已没有部队可调遣,他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已经失去了对第六十军的集中指挥权,整天呆在军部烤火,足不出户。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专门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东北军区也成立了前方办事处,积极开展对第六十军官兵的教育和争取工作。
  第一八四师是一支敢打硬仗、战斗力极强的部队,是第六十军的主力师,其第一任师长是张冲将军。在抗战期间,中共地下党已在第一八四师建立了党的支部,逐渐开展兵运工作,争取了大部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第一八四师到了东北立即投入了战斗,由于兵力过于分散,被我东北民主联军以优势兵力围困于鞍山和海城之间。1946年5月,驻守在鞍山的第一八四师五五一团被歼,五五○团团长被俘,余部投降。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早已厌烦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抓住机会,毅然率领师部和第五五二团共计2712人在海城起义。朱德总司令从延安发来电报嘉奖,赞誉潘朔端“揭滇军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遂即,第一八四师改编为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朔端为军长。
  第一八四师海城起义,是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内战前线首次举起的义旗,震撼了蒋军,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滇军最终走上光明道路的的起点。
  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其“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加强北满防御力量,掩护南满方向的进攻,把第六十军(欠第一八四师)调到吉南地区,归新一军指挥,担任吉林市至烟筒山及其以东地区的防御。1947年第六十军所部奉命向我东北军进攻,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第六十军受到3次重大打击,损失惨重,元气大伤。1948年3月8日,第六十军奉命撤出吉林市,进驻长春市,担负市区东半部的防守任务。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不久就攻克锦州,截断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之间的陆上通道,置长春、沈阳两地国民党守军于欲逃不能、待援无望的孤立境地。在兵临城下、走投无路之际,以中共长期的工作和争取教育,军长曾泽生在坚守、突围、起义3个方案中毅然选择了起义。
  曾泽生,早年在云南讲武堂受训,后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任职。自抗战初期组建第六十军开始,即在该军任团长、师长。他既有“唯蒋是国”的正统观念,又有浓厚的地方观念;既对蒋政权的腐败不满,又将较进步的军官视为不可靠分子。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旧军人,通过两年多内战的痛苦经历,从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受到了启迪,认清了形势,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看到了光明,毅然决定反蒋起义。10月15日,曾泽生派出代表,携其要求起义的亲笔信前往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联系起义事宜。16日,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萧劲光,指派兵团参谋长解方、副参谋长潘朔端,会见曾泽生所派代表,对第六十军的起义行动表示欢迎,并希望其配合东北野战军部队全歼长春守敌。17日,曾泽生率第六十军所部2.6万人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并将驻守防区移交给东北野战军部队。
  曾泽生之义举,极大地震撼了长春其余守敌,加速了国民党军心的瓦解。由于第六十军的起义,使国民党军新七军及其残留守军4万余人完全陷入混乱状态,纷纷向人民解放军投降。19日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长官郑洞国及新七军军长李鸿率部4.7万人宣布投诚,长春得以解放。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