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中央工委与中国革命总战略的转移

作者:栗 永

字体: 【


  据总司令当时的卫士长齐明臣回忆,朱总曾召集团以上干部讲话,一个农家的四合院里挤得满满的。在攻石门前,在深泽县一个小树林里,又讲过一次。此外,还分别与干部、战士座谈。
  另据孙毅司令员回忆:攻打石门前,朱总曾在黑马张庄军区后院住过一段时间。并忆及朱总向团以上干部讲话的情景,当时还作了记录。综合一些人的向忆,朱总司令几次讲话的要点是:首先,讲述了当时的形势:
  ……各大区的大好形势,特别讲了太行、晋东南歼敌三万多人,晋察冀与晋冀鲁豫已连成一片。如果石门这颗钉子拔去,就更方便了。
  
  此外,朱总反复强调“勇敢加技术”。以自己为例,说我当了一辈子兵,打仗无数次,身上没挂过彩。又说:一发炮弹一个中农家产,要充分利用炸药。
  石门是平原,如何接近敌人,朱总强调挖地道。说:有地道,(敌人)发现不了,发现了也打不着。还强调干部要向战士学习,发扬军事民主。傅崇碧司令回忆,朱的历次讲话都和讲故事、摆龙门阵一样。
  朱总司令还亲自向清风店战役被俘的军官问话。由于国民党三军中有一些人来自滇军,是总司令的老部下,再加上总司令平易近人的态度,原来吓得够戗的俘虏都能认真地、如实地回答问题。经过总司令这些具体、细致的工作,对石门守敌的军事设施、武器配备、人员部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战役的指挥。
  以后,还陆续释放了一些战俘,他们回去后,对瓦解石门的军心起了很大作用,只是动员罗历戎写信劝降,罗没干。
  在战斗打响之后,据杨得志司令员回忆:朱总司令从突破第一道市沟后,来过几次电话。在听取汇报后,说:“打得好!祝贺你们,按照你们的计划继续完成。大家都希望着你们。一定要拿下,而且要打得漂亮。”杨得志司令员每次都把总司令员的指示再用电话传达给各纵队的指挥员,让大家都知道总司令在注视着前线将士们的行动,激发了指战员的战斗意志。
  杨司令员在回忆这件事时说:“接过总司令几次电话,每次都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有时从他一句话里就获得巨大的力量。”
  经过激烈的巷战,我军接近敌核心工事大石桥时,四纵前沿指挥所接到野战司令部的电话:“总司令要到前面来。野司担心安全问题,建议总司令不要到前面去,总司令说一定要听一听第一线的意见。”傅崇碧政委接电话后,征询了在场几位同志的意见,对电话大声说:“我们一致不同意,请总司令讲讲民主吧!”
  再看看郑维山的回忆。
  1947年10月25日,晋察冀野战军前委召开了有旅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研究石家庄战役作战计划。朱德总司令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之前,朱总司令曾亲自审问清风店战役俘虏的敌中高级军官,取得石家庄防务的第一手资料。大概与总司令亲自作调查研究有关吧,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口号,作为战役准备和作战指导的总原则。总司令还要求各部队广泛开展军事民主,认真钻研战术技术,并做好入城后的准备工作。会后,总司令电告正在主持边区土地会议的聂荣臻等同志:“我到此已去看过炮兵,召集炮兵、工兵干部开过会,讨论攻石门技术问题。又召集旅以上干部会议,共同决定了攻石门计划,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为主要方法,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进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各个摧毁,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
  
  蒋介石力挽残局
  
  对弈是残酷的,每一位棋手都想在棋盘上有支配权。
  作为和中国共产党博弈的对手,国民党最高决策者蒋介石,深知石家庄是枚牵动整个华北战局的大棋子。所以,当日本投降时,他就急匆匆命令胡宗南远从陕西、甘肃调兵谴将,日夜兼程赶往华北,抢占石家庄,重兵驻守,抢修工事。现在,到了双方决定命运的时刻,岂肯让对手“吃”掉手中的这枚大棋子?
  但是,比起共产党来,此时蒋介石的棋局,已成了残局。
  也许,没有谁能比驻守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最先感到危机了。想当初,罗历戎占据石家庄后,便扬言“要与石门共存亡”,加强防务,抢修工事,妄图把石门变成“固若金汤”的现代化要塞。在日本侵略军修筑了8年工事的基础上,又强迫市民和郊区的农民昼夜不停地赶修工事,征调民工最多时一天达上万人。修筑了外市沟、内市沟。外市沟长约30公里,内市沟约18公里,在外市沟内侧又修了环石铁路。两道市沟的上口宽约10米,下口宽4.5米,沟深约5.6米,挖出的土方堆于沟的内侧,高于地面约4.5米,沟的里侧从沟顶到沟底足有10米深。还在石门火车站、大石桥、正太饭店修筑了核心工事,在全市主要街道路口和防护沟上修建了6000个碉堡,形成了3道防线。第一道为外市沟,沟外沿有鹿砦、铁丝网和布雷区,沟内沿有高堡、伏堡1000多个,并设有电网。其后是环石铁路,6辆铁甲列车不断巡逻。第二道是内市沟,沟内有尖木桩,沟外有铁丝网、挂雷和鹿砦,沟沿设有比外市沟更稠密坚固的高堡、低堡、伏堡和野战工事。内、外市沟之间的各村庄,都构有坚固工事。两道市沟之间有交通沟或地道连结,沟内设置削桩、鹿砦。第三道防线是以市区内为中心的大石桥、火车站、正太饭店、铁路大厂等坚固建筑组成的核心工事,核心工事同重要碉堡之间,以明堑暗道相通。3道防线之外,还分别在大郭村、东西三教、南北翟营和市东北的制高点云盘山等地,构筑了工事和火力点。
  
  罗历戎自认为石家庄的防线“固若金汤”,曾扬言:“凭石家庄的工事,国军可坐守3年。”“没有飞机、坦克,共军休想拿下石家庄。”那是何等的牛气冲天。然而,不到两年,作为驻守石家庄的最高军事长官的罗历戎,就真真切切感到撑不住了。
  那是1947年4月,晋察冀解放军在石家庄周围发动了正太战役。罗历戎感到石家庄处于危险之中,而石家庄守城兵力单薄,便收缩兵力,将外围据点放弃,撤守石家庄市周围20余公里以及飞机场地区。之后,又向国民党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和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请求派兵增援石家庄。此时的北平,兵力也捉襟见肘,派不出更多的兵力,便将国民党十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六团空运到石家庄,以加强石家庄的防守力量。
  在罗历戎看来,增加这么点兵力,要有效抵抗解放军攻城,无疑是杯水车薪,他感到情势岌岌可危,便又致电西安胡宗南,报告受困情况,请予援助。这时,胡宗南的主力被拖在了陕北,自顾不暇,无兵可调,复电罗历戎,“增加兵力可就近向北平请求,石家庄既有一军兵力和强固工事,防守应有把握,否则只有毁灭”。
  绝望的情绪占据了罗历戎的内心。
  在1961年,已是全国政协委员的罗历戎先生,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中,记述了他1947年时的绝望心情:“从此我和三十四集团军在河北已陷于极端不利的形势,西北无兵可派,整个国民党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只有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苏能打起来,借美军实力来消灭苏军,减轻中国共产党军对国民党军的军事压力,并望美军到中国来打解放军,从而解除自己的受困。”
  绝望之余,他便说动蒋介石,让自己带兵增援保定,脱离石家庄这个“火坑”,结果,仍然难逃覆灭的命运。这是后话。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急急忙忙跑到石家庄视察,指示罗历戎、石家庄市市长尹文堂、正定区专员牛清拴,要协力加强工事,固守石家庄。
  石家庄的危局,不能不牵动国民党最高当局。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再也坐不住了。这年的7月1日,蒋介石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就华北战局召开军事会议。
  

[1] [2] [4]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