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陈云的书法故事

作者:刘明钢

字体: 【


  陈云(1905-199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他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不仅如此,他的书法也很有造诣,大气磅礴,充满生气。
  陈云的书品和人品一样端庄朴实,气势宏伟,为世人景仰。
  
  形成个性书体的特殊原因
  
  
  孩童时的陈云就十分懂事,自幼受到书法的启蒙教育,读小学时,每天清晨都是先写大字,然后再去上学,早早打下了书法的基础。
  由于家境贫寒,从15岁起,陈云就不得不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解放前的学徒工是非常辛苦的。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姑且不说,还几乎没有人身自由,干得再好,跑得再勤,一旦稍有闪失,常常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受到训斥甚至暴打,自己还只能忍气吞声,不得解释半句。尽管如此,陈云每天早晨也先写一阵毛笔字。
  陈云曾在印书馆总发行所干发行工作,写毛笔字就成了谋生的技能。他的工作是往外寄书,几乎天天不厌其烦地在牛皮纸上填写收书人的姓名和地址。数量的庞大,工作的繁重,不允许慢条斯理、一笔一画地书写,但为了不致邮递员误读误送,封皮上的字又不能太过潦草、随意。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写,使陈云的书写技能大有长进,写得异常熟练,并且形成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书体。
  
  “现在的字有飘逸感了”
  
  陈云参加革命后,工作紧张繁忙,长时间地用毛笔写字的机会少了,更没有闲情逸致练习书法,慢慢地也就失去了手感。
  自80岁开始,陈云完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于是又重新开始练字。他认为作书临帖,要闭气凝神,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心无杂念,就像练气功一样,做到绝对宁静;而站着悬腕用毛笔写大字,呼吸节奏与运笔一致,一点一撇,一勾一捺,都要运动手部关节,眼和脑专注字体的笔画,因而有舒筋骨、活气血、健脑益智的效果;而且书法运动量不强、不急、不大,正适合老年人。所以,陈云把练习书法,看成是一种体脑结合的健身方法,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陶冶情操。
  十年如一日,从80岁到90岁,陈云几乎每天练字,开始写半小时左右,后来年纪大了,按照医生的意见,减少为20分钟左右,最后到10分钟左右。写完大字之后,他还经常自我欣赏、揣摩,寻找毛病,以利改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专心致志与持之以恒,陈云书法渐入佳境,他自得其乐地说:“现在的字有飘逸感了。”
  
  1986年陈云81岁时创作了一幅行书,作品长1.36米,宽0.68米。内容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字以颜入行,兼有北海之沉着、汉魏之风骨;行笔率意自然,一气呵成;落笔稳健飘逸,字字千钧;结构落落大方,协调有度;通篇大气磅礴,充满生气。
  这幅字点画间蕴含着革命家的情怀和品质,不愧为陈云书法艺术的一件代表作。
  正因为陈云能自觉养生保健,长期坚持练习书法,所以直到90高龄去世前,仍思维敏捷,记忆力不减当年。1995年年初,当时主管中央经济工作的朱镕基副总理,到医院向陈云汇报1994年国民经济完成情况。离开病房时,朱副总理十分惊讶地对工作人员说:“老爷子太神了!太神了!”原来朱副总理向陈云汇报的一些统计数据中,有一数据的小数点后数值与前段时间汇报得不一样(前为初步统计数据,后为正式公布数据),陈云马上追问:“究竟哪个是正确的?”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常见到的陈云墨迹,多是题词或题报头等,如:学习雷锋题词,“中国工商报”,“中国劳动人事报”,“劳动报”,“中国化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上海商报”,“浙江工人报”等。人们在欣赏或阅读的同时,也领略到陈云那雄浑沉着的书法艺术。
  陈云一生淡泊名利,生活朴素,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堪称清正廉洁的楷模。他最喜欢写的一幅字就是:“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也是陈云十分欣赏又经常书写的楹联。他说:“这两句诗写得好啊!用官职和籍贯的巧妙结合,来讽刺贪官污吏,同情百姓的疾苦。‘宰相’指的是李鸿章,李是安徽合肥人;‘司农’就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是指翁同龢,江苏常熟人。做宰相的自己肥了,天下的老百姓被剥削瘦了;当司农的家里‘常熟’了,‘朱门酒肉臭’呀,但对世间的灾荒,老百姓的缺吃少穿却不闻不问,只顾搜刮民脂民膏,不为老百姓着想,不为老百姓做事。”陈云在写这副楹联时,还故意将“宰相”、“司农”写得很肥,而把“天下”和“世间”写得很瘦小,用陈云的话就是“在字形上取诗意”。
  从这幅书法作品,人们可以读出陈云鲜明的爱憎。
  陈云经常书写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诗句与格言,比如:“闻鸡晨舞剑,借萤夜读书”。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云领导中央纪委展开了新一轮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仅1986年这一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9万多起。随着查处经济犯罪案件的层层深入,办案人员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陈云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这个人头皮硬,能够得罪人。与此同时,他不能不为孩子们担心,有一天他特意让秘书给孩子捎去了一句话:你们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小心在后头有人用车撞你们,或者拿刀子捅你们。
  
  这段时间,陈云经常送给部下一个条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或许就是陈云对党的纪检工作的理解和追求。
  
  赠送书法作品以表达眷恋之情
  
  何占春与陈云结缘于评弹,这项共同的爱好,牵起了他们之间长达36年的友情。何占春退休前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曾是陈云的“评弹情报收集员”,经常给陈云录制一些新的评弹曲目。
  1985年,80岁的陈云在街头与何占春不期相遇,故人相见,分外高兴。为感谢何占春36年来的无偿帮助,回到家中,陈云亲手笔录唐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描写了一幅相遇、相约的温馨画面。传说那一年清明,崔护去长安郊外南庄踏青,因口渴,便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门前的桃树旁深情地凝视着他。这情景使崔护难以忘怀。第二年清明,他又来到这里,只见门墙依旧,桃花依旧,而那美貌多情的村姑却不知去向了。
  陈云以这首唐诗赠送友人,表达自己的眷恋之情。每当看到这幅字,都会唤起何占春美好的回忆。日前,年逾八十的何占春老人,将这幅珍藏了20年的书法作品,捐赠给了上海历史博物馆。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老馆长朱习理先生,与陈云一家有着长期交往,在陈云诞辰100周年之际,朱习理从他的卧室里捧出了他最为珍贵的宝贝,陈云的一幅亲笔墨迹:唐代大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朱习理说,这幅字是陈云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书赠与他的。
  这幅字被装裱在一块1米多长的硬纸板上,条屏格式,芯子是白色的宣纸,字迹乌黑发亮,笔画飘逸、遒劲,字体隽秀、洒脱,字与字之间没有互相连接的笔画,但字里行间似乎由书家注入了一种特有的生机与心绪。让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进入了张继所描述的寒山寺外月落乌啼的诗情画意。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