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探月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

作者:丁 群

字体: 【


  瑞士是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但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事业发达,且学风严谨,出过多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叶培建于1980年7月到达瑞士时,瑞士还不承认中国的大学文凭。他通过4个月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很快就获得了“等资格”的证书,进入纳沙太尔大学理学院微技术研究所做博士研究生,并且根据国家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长,选定了在高科技领域可以通用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的专业,师从著名的白朗地尼教授。
  
  瑞士有“世界花园”之称。那里的高山白雪、绿树碧水,吸引了全世界的游人。叶培建没有心思去游山玩水,因为他牢记着出国前集中培训时,教育部副部长高沂说的一段话:“我国有几亿青少年,能够读大学的有多少?其中能够由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又有多少?一个公派到瑞士留学的学生,每个月要动用700瑞士法郎的外汇,这又要有多少工人农民在背后扛着你们?”祖国对海外学子的厚望,促使叶培建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瑞士的纳沙太尔市报曾因他的苦学对他作了专访,登了介绍他的文章和照片,说这位年轻的学者,从不去酒吧,也不去看电影,只是偶尔地打打乒乓球,连周末的时间都用于看书和做实验。该报记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他说:国家派我出来学习,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应该为国家努力学习。
  西欧各国的学制不尽相同。在与瑞士相邻的法国,博士分大学博士、科学博士、国家博士几个挡次,而瑞士只有需要攻读5年、相当于法国最高档次的国家博士的科学博士。叶培建用公费苦读了3年,完成了《西文、数字的自动识别》的论文,纳沙太尔大学发给他等同于法国科学博士的证书。叶培建不愿意浅尝辄止,希望利用便利的国际交流条件,在瑞士继续深造。这时,3年的公费学习已经期满,亏得爱才的白朗地尼教授,决定聘请他担任助教,先给他可供继续攻读的工资,他才得以在纳沙太尔大学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了两年,完成了《手写中文在线自动识别》的论文,获得了瑞士科学博士的高学位。
  叶培建出国后的第三年,他的在化工部任职的妻子范雨珍,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瑞士。不少人都认为:小叶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致死,夫人也已出国,他不会回来了。出乎这些人意料的是:叶培建于1985年8月刚刚完成学业,就辞谢了老师的挽留,踏上了归国的道路;与他同时回到祖国的,还有我国驻瑞士大使馆转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一份入党申请书。
  我问叶培建,这份入党申请书是怎么写出来的。他说,自己早就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由于父亲的问题没有解决,自己入不了党。1980年我到瑞士,发现那里的城乡差别已经基本消失,我更加相信在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以后,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理想错了,而是人们把它看得太简单了,甚至误以为平均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所以,我到瑞士的第二年,就向中国大使馆的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当时还没有在留学生中发展党员,我是到回国后的第二年,才入党的。
  
  在计算机和卫星应用领域屡获突破
  拒绝高薪引诱坚守重要的科研岗位
  
  叶培建学成归国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空间研究院502所的卫星敏感器研究室工作,并且根据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立即投入“火车红外热轴探测系统”的开发。这是为实现铁路运输现代化的一个开创性的科研项目,要求能高效、可靠地预防火车行驶中,由于轴温过高导致轴杆断裂的重大事故。叶培建根据自己掌握的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知识,确定了轴承滚动与滑动的模式区别方法,编制一套可以实际应用的软件,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作出了贡献。按照这个设计方案建成的“HBDS-1型第二代车辆热轴探测系统”,获得1989年的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叶培建也于1987年被提升为502所的计算机研究室主任。
  信息资源和卫星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是各国卫星研制者的共同追求。1992年,以叶培建为首的课题组,为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了“卫星通信双向网系统”的设计方案。这时的叶培建,已经被提拔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的常委,先后被委任为该院计算机应用的副总师、总师,卫星应用技术的负责人了。叶培建对笔者说,过去证券交易所做股票交易,靠红马甲打电话,效率太低,也不公平,用地面电缆传输信息又不大可靠。深圳证券交易所经观察后,决定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采取卫星传输的办法进行交易。我们只花了一年时间,就设计开发出亚洲最大的VSAT系统,即“非常小口径卫星终端”系统,覆盖了全国3000个可以双向传输的网点,实现了我国证券交易的现代化。
  这个开拓性的科研项目,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又一次获得了部级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圳交易所曾经以年薪40万的高价,聘请叶培建去该公司任职。叶培建婉言谢绝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祖洪常对该院的年轻人说:“你们的叶总啊,要不是为了卫星上天,早就是百万富翁了。”叶培建听到这样的话总是淡然一笑说:“人生的最大值,不在于拿多少钱,而在于干多少事。能够为祖国的富强尽一份力,余愿足矣!”
  
  
  投入卫星研制的主战场
  研制成我国最先进的对地遥感卫星
  
  叶培建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计算机工程总师10年间,开发和改进了卫星设计研制的各种软件,基本建成了卫星与飞船设计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包,健全了卫星与飞船设计制造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初步实现了卫星与飞船研制的数字化和管理一体化,推进了星船研制的进程,提高了卫星和飞船的计算机设计水平。由于他表现了很好的科技攻关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1991年,他在担任了多年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计算机工程总师之后,又被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院长助理,并于1992年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很明显,叶培建已经被列入院领导班子的后备名单。
  像叶培建这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如何使用,院领导征求叶培建所在支部中的一些老专家的意见。这个支部20多名党员中,有8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认为,叶培建应该用于卫星研制的主战场。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老院长、两院院士阎桂荣,就调叶培建任我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副总设计师一事,征求叶培建意见时,叶培建表示欣然从命。阎院士说,将你从技术基础领域调上卫星研制的主战场,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你现在只能去担任副职。副总师比你原来的行政级别要低一级,你有没有意见?叶培建说:“组织上让我投入卫星研制主战场,是对我极大的信任。我愿意从头学起,当好助手。”由于叶培建基本功扎实,又善于向一切人学习,并且能不怕艰苦到第一线去,他很快胜任了资源二号卫星副总设计师的工作,并于1995年挑起资源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重担。他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一个实行卫星研制双肩挑的人。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传输型的对地观测卫星。这颗卫星的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马兴瑞副总理经理的话来说:在我国已有的同类卫星中,这颗星是最大最重最先进的。它具有最高的分辨率,最大的传输率,最高的姿态精度,最大的储存量。叶培建凭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很快进了角色,在工程总师阎桂荣的指导下,他与同事们共同度过了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岁月。终于打造出了具有多项中国第一的智多星。
  2000年9月,中国资源二号卫星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第三天即开始传输图像,发挥作用。2002年10月和2004年11月,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02星和03星又相继成功发射,形成了三星高照的实用网络。2001年和2003年,以叶培建为总设计师、总指挥和第一完成人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以其杰出的科技成就,先后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卫星研制的主战场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2003年,叶培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