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唯美主义、完善主义、乌托邦主义 为了从头开始,一切事物都须加以摧毁。我们整个糟糕透顶的文明必须先垮掉, 然后我们才能使这个世界合乎情理。 ——“穆尔朗”(杜·加尔:《蒂博一家》) 在柏拉图的纲领中内在地存在着我认为极其危险的关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从 理性的社会工程的观点来看,其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想到的柏拉图哲学的 研究方法可以描述为乌托邦工程,它和另一种类型的、我认为是惟—一种理性的社 会工程相对立,而后者可以命名为零星工程。乌托邦的方法更为危险,因为它似乎 可以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历史主义——意味着我们不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极端历史 主义方法的显而易见的替代方法;与此同时,它似乎成为对象柏拉图的理论那样允 许人类干预的不那么极端的历史主义的必要补充。 乌托邦方法可描述如下:任何一种理性行动必定具有特定目的。它有意识地且 一以贯之地追求其目的,并且根据其目的决定所采取的手段,这同样是理性的。因 此,假如我们想要理性地行动,那么选择这个目的就是我们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情; 而且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决定我们真正的或最终的目的,我们必须把它们同那些实 际上仅仅作为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或中间步骤的中间的或局部的目的明确区分开来。 假如我们忽略了这个区别,那么我们也一定会忽略了追问这些局部的目的是否可能 促进最终目的的实现。而相应地,我们必定无法理性地行动。假如应用于政治活动 领域,这些原则要求我们在采取任何一种实际行动之前,必须决定我们最终的政治 目标,或理想国家。只有当这个终极目的确定之后,至少是要有粗略的大纲,只有 当我们拥有了像是我们目标所系的社会蓝图一样的某种东西,只有那时,我们才能 开始考虑实现它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并制订实际行动的计划。这些是能够称得上是 理性的、特别是社会工程的任何实际政治行动必需的基本条件。 简言之,这是我称之为乌托邦工程的方法论上的研究方法。它让人确信无疑且 富有吸引力。实际上,这种方法论上的研究方法吸引了所有既未受到历史主义偏见 影响,也没有反对这些偏见的那些人们。这恰恰使它更具有危险性,并使对它的批 判更为紧要。 在着手开始详细批评乌托邦工程之前,我想先概述一下另一种社会工程即零星 工程的思考方法。我认为这种思考方法在方法论上具有合理性。采用这种方法的政 治家在其头脑之中,可以有或者可以没有一个社会蓝图,他可以拥有或者也可以不 拥有人类有一天将实现某种理想国家、并在人世间达到幸福与完善的希望。但是他 会明白,假如至善至美在任何程度上可以实现的话,那么它也是极其遥远的,而且 每一代人,并且因此也包括所有在世者就拥有了一种权利;或许不是一种要求获得 幸福快乐的权利,因为并不存在使一个人幸福快乐的制度手段,而是一种在能够避 免的情况下要求不被造成不幸的权利。假如他们遭受苦难,他们有权利要求给予所 有可能的帮助。因此,零星工程将采取找寻社会上最重大最紧迫的恶行并与之斗争 的方法,而不是追求其最大的终极的善,并为之奋斗的方法。这种区别远远超过单 纯的字面上的差异。实际上,这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种改善人类命运遭际的明智 的方法与另一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后者假如真的加以尝试,会很容易地导致不可容 忍地加剧人类苦难。其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加以运用,而后者的主张会 容易成为持续的拖延行动的手段,把行动拖延到以后各种条件更为有利的时候。其 区别还在于,前者是迄今为止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们将看到,包括苏俄在内) 推一真正取得成功的改善事物状况的方法;而后者,无论在哪里,只要加以采用, 就会导致采用暴力而不是采用理性,如果不是导致放弃这个方法本身,至少也得导 致放弃原来的蓝图。 为了支持他的方法,零星工程的管理者可能断言,针对苦难、不公正和战争的 有系统的斗争比为了实现某种理想而战,更能获得广大人民的认可和赞同。社会恶 行的存在,也就是说许多人遭受苦难的社会条件的存在,比较而言能够较好地予以 确认。那些受苦的人自己就能够判断,而其他人几乎不可能否认,他们不愿意互换 位置。就某种理想社会作推论则更加无限地困难。社会生活如此复杂,以致很少有 人或者根本无人能够在总体的规模上评价某项社会工程的蓝图;评判它是否可行; 它是否会带来真正的改善;它可能引起何种苦难;以及什么是保证其实现的手段。 与此相反,零星工程的蓝图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它们是关于单项制度的蓝图,例如 关于健康和失业保险,或关于仲裁法庭,或是关于编制反萧条的预算,或是关于教 育改革的蓝图。如果它们出了错,损害不会很大,而重新调整并不非常困难。它们 风险较小,且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较少引起争议。但是,如果就现存的恶行和与之 斗争的手段达成某种合乎情理的一致意见,比就某种理想的善行及其实现的手段达 成协议更为容易的话,那么,通过使用零星的方法,我们可以克服所有合乎清理的 政治改革遇到的极其重大的现实困难,即在实施这项纲领时,运用理性,而不是运 用激情和暴力,这也就有着更大的希望。这将存在一种达成合乎清理的妥协,并且 因此通过各种民主的方法实现改善的可能性。(“妥协”是一个难听的词,但对我 们来说,学会适当地使用它是十分重要的。各种制度必然是同各种境遇状况、各种 利益等等达成妥协的结果,尽管作为人,我们必须抵制这种影响。) 与之相反,乌托邦主义者试图实现一种理想的国家,他使用作为一个整体的社 会蓝图,这就要求一种少数人的强有力的集权统治,因而可能导致独裁。我认为这 是对乌托邦的思考方法的批评;因为我在“领导原则”一章里已力图证明了,权威 式的统治是一种最为令人不快的政府形式。在那一章里未触及的某些内容为我们提 供了甚至更为直接的反对乌托邦思考方法的论据。仁慈的独裁者面临的一个困难是 弄清他的措施的效果是否与其良好的意愿相符。这个困难来源于权威主义必定阻止 批评这个事实;于是,这位仁慈的独裁者就不容易听到人们对他已采取的各项措施 的抱怨。但是没有某种这样的检验,他几乎不可能查明其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仁 慈目标。这个形势对乌托邦工程者来说一定变得甚至更加糟糕。社会的重建是一项 巨大的事业,它必然给许多人造成相当程度的不便,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阶段。 故此,乌托邦工程的管理者将不得不对许许多多的抱怨置若罔闻,事实上,压制超 越清理的反对将会是他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但是这么做时,他也必然一律地压制合 乎情理的批评。乌托邦工程的另一个困难与独裁者的继承者问题有关。在第7章中, 我已提到这个问题的几个特定方面。同试图找到一个同样仁慈的继任者的仁慈的僭 主面临的困难相比,乌托邦工程产生了一个与此类似的、但甚至更为严重的困难。 这样一种乌托邦事业的名副其实的扫荡,使在一个或一组社会工程管理者的有生之 年之内不可能实现其目的。而且假如继任者们并不追求同一个理想,那么,其人民 为了这个理想而遭受的所有苦难将全都是徒然无功的。 对这个论据的概括导致了对乌托邦思考方法的进一步的批评。显然只有当我们 假定原来的蓝图,也许加以某些调整,一直保持作为这项工作的基础直至完成,那 么这种方法才可能具有实际价值。但是那将用去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将 在政治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都进行革命,而且在政治领域里将经历新的实验和经验。 因此可以预料,思想观念和理想将发生变化。在制定原有蓝图的人们看来属于理想 国家的状态,可能在他们的继任者们看来并非如此。假如承认这一点,那么整个这 种方法就破产了。首先确定一个终极政治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推进的方法,假 如我们承认在其实现过程期间,这个目标也许会有相当大的改变,那么这种方法就 是徒劳无益的。在任何时候均可证明,迄今为止所采取的步骤实际上引导人们悖离 了新目标的实现。而且假如我们按照这个新的目标改变我们的方向,那么我们就会 再次陷入同样一种危险之中。尽管付出一切牺牲,我们也永远根本达不到任何地方。 那些喜欢一步即实现遥远理想而不喜欢实现零星妥协的人,应当永远记住,如果这 个理想非常遥远,那么要说清该步骤是迈向它还是远离它,甚至都会变得困难。如 果这个过程是以曲折的步骤或者用黑格尔的莫名其妙的话来说,“辩证地”来推进 的话,或者假如它根本没有明确清楚地计划好的话,情况就更糟糕了。(这与关于 目的在多大程度上能证明手段的正确性这个古老而有些幼稚的问题有关。除了断言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目的能够证明所有手段的正确性之外,我认为相当具体而能够实 现的目的可以证明更为遥远的理想永远也不能证明的当前措施的正确性。) 现在我们看到了,乌托邦方法只有靠柏拉图哲学的对于一个绝对的且不变的理 想的信仰,加上两条进一步的假定,才能得以拯救。这两条假定是,(a)存在着一 劳永逸地决定这种理想是什么的理性方法,以及(b)决定实现这个理想的最佳手段 是什么。只有这样,具有深远影响的假设才能阻止我们宣布乌托邦方法论是完全无 效的。但是,即使是柏拉图本人以及大多数忠诚的柏拉图主义者也承认,(a)肯定 是不正确的;并不存在决定最终目标的理性方法,但是,假如说有的话,也只是某 种直觉。乌托邦工程管理者们之间的任何一种意见分歧,在不存在理性方法的情况 下,因此必然导致运用权力而不是运用理性,即导致暴力。假如在任何程度上在任 何一个确定的方向上取得了任何进步的话,那么,尽管采用了这种方法,这个进步 也不是由于采用这个方法取得的。例如这种成功也许可以归功于领导者们的英明; 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英明的领导者们不可能通过理性的方法产生出来,而只能 靠运气侥幸获得。 恰当地理解这种批评十分重要;我并不是以断言某种理想永远不能实现、它必 定总是保持为一种乌托邦来批评这种理想的。这不是一种逻辑上正确的批评,因为 许多曾一度被教条主义地宣布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已经实现了,例如保障国内和平, 即防止国家内部的犯罪的制度的确立;而且我认为,例如对应的防止国际犯罪即武 装侵略或讹诈的制度的确立,尽管经常被冠以乌托邦的污名,甚至也不是一个非常 困难的问题。我在乌托邦工程名义下所批评的内容是建议从整体上重建社会,即名 副其实的扫荡性的变革,其实际后果由于我们有限的经验而很难加以计算。它要求 理性地为全社会制订计划,尽管我们并不拥有为了使这样一种雄心勃勃的要求取得 良好效果所必需的确凿可靠的知识。我们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知识,因为我们在这种 类型的计划活动方面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而实际知识必须以经验为基础。目前, 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必需的社会学知识恰恰并不存在。 鉴于这个批评,乌托邦工程管理者可能承认需要实践经验,并需要以实践经验 为基础的社会工艺。但是他将争辩说,如果我们畏畏缩缩而不去进行惟一能提供给 我们所需要的实践经验的社会实验,我们就永远不会更多地了解这些事情。而且他 也许会补充说,乌托邦工程只不过是把实验方法应用于社会。若没有扫荡性的变革, 就不可能进行实验。实验必然是规模宏大的,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具有众多人口的特 殊性质决定的。例如,社会主义实验如果限定在一个工厂,或一个村庄,或者即使 是一个地区,都永远不可能给我们提供那种我们如此迫切需要的现实信息。 支持乌托邦工程的这类论点表现了一种被广泛持有的但却站不住脚的偏见,即 认为如果要在现实环境下实施社会实验,必须是在“大规模”上进行,它们必然涉 及整个社会。但零星社会实验却能在现实环境下,在社会之中加以实施,尽管是在 一种“小规模”上进行的,也就是说,不使整个社会发生革命性剧变。实际上,我 们一直都在进行这样的实验。采用一种新的人寿保险,实行一个新的税种,进行一 项新的刑罚改革,这些都是具有遍及整体社会的影响而又不是从整体上重新改造社 会的社会实验。即使一个人开了一家新商店,或是预订一张戏票,他也是在小规模 上进行了一种实验;并且我们关于社会环境的所有知识,都是以进行这种类型的实 验所获得的经验为基础的。我们反对的乌托邦工程管理者,当他强调社会主义实验 如果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在一个孤立的村庄之中进行,它就会毫无价 值时,他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各种事物在正常的社会环 境条件下的社会之中是怎样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但恰恰是这个例子表明了乌托邦 工程管理者的偏见之所在。他确信当我们对社会进行实验时,我们必须重新塑造整 个社会结构;并且他可能因此确信一种更为适度的实验仅仅是重塑一个小社会的整 个结构的实验。但是我们能够从中学得最多的那种类型的实验,是一次改变一项社 会制度的实验。因为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我们才能得知怎样使各种制度适应于其他 制度的框架,以及怎样调整它们,以便它们按照我们的意图来运作。而且只有通过 这个途径,我们才可以犯错误,并从我们的错误之中学习,而不是冒着造成必然危 及未来改革意愿的严峻形势的危险。进而,乌托邦方法必然导致对于以往造成了无 数牺牲的某个蓝图的危险的教条主义的忠诚。强大的利益必定与这项实验的成功联 系在一起。所有这一切都无助于这项实验的理性行动或科学价值。但是零星的方法 却允许反复的实验和连续的调整。实际上,它可以导致这样一种让人满意的形势, 在这个形势下,政治家们开始注意他们自身的过错,而不是试图为自己辩解,并证 明他们总是正确的。这种方法——而不是乌托邦计划或历史预言——将意味着把科 学方法引入政治事务当中,因为科学方法的全部奥秘是一种愿意从错误中学习的态 度。 我相信,通过比较社会工程与比如说机械工程,能够进一步证明这些观点。乌 托邦工程管理者当然会宣称,机械工程师们有时甚至从整体上设计非常复杂的机器, 而且他们的蓝图可以预先处理和设计,不仅是某种特定类型的机器,而且甚至是生 产这种机器的整个工厂。我的回答是,机械工程师能够做到所有这一切,是因为他 拥有充分的经验即由试错法发展而来的各种理论供他运用。但这意味着,因为他已 经犯过了所有类型的错误,所以他能够设计;或者换句话说,因为他依赖于他通过 采用零星的方法已经获得的经验。他的新机器是许许多多小的改进的结果。他通常 先有一件模型,而且只有在对它的不同零部件进行了大量的零星调整之后,他才开 始进入能够拟定他对该产品的最终设计计划的阶段。类似地,他的机器生产计划也 吸收了大量的经验,即在旧工厂里进行的大量的零星改进。一扫无遗的或大规模的 方法,只有在零星的方法已经提供给我们许许多多的详尽经验的情况下,并且甚至 仅仅在这些经验的范围之内,才是有效的。几乎没有制造商只是在一张蓝图的基础 上,没有首先制作模型,并且没有经过一点尽可能的调整加以“发展”,就会准备 着手生产一种新发动机,纵然蓝图是由最了不起的专家拟就的。 把对于柏拉图在政治学上的唯心主义的这种批评和马克思对他所称的“乌托邦 主义”的批评加以对照,也许是有益处的。马克思的批评和我的批评的共同之处在 于,我们都更加主张实在主义。我们两人都相信,乌托邦计划永远不可能按照它们 被构想的方式得以实现,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行动曾准确无误地产生出期望 的结果(在我看来,这并未使零星的方法失效,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或者 确切地说,我们应该学习——并在行动中改变我们的观点)。但是存在许多不同点。 在批驳乌托邦主义时,马克思实际上谴责一切社会工程——这一点很少被人理解。 他指责说,对社会制度进行理性计划的信念完全是不现实的,因为社会必然按照历 史规律而不是按我们的理性计划来发展。他断言,我们所能做到的一切,只是减轻 历史进程中的阵痛。换言之,他采取了一种彻底的历史主义的立场,反对一切社会 工程。但存在着乌托邦主义之内的一个因素,它是柏拉图的方法的专有特征,而马 克思并未反对,尽管它也许是我作为不具有现实性加以抨击的那些要素之中最为重 要的一个。它是乌托邦主义的扫荡性,它千方百计地试图把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它 是这样一种坚定的信仰,即必须找到社会罪恶的真正根源,假如我们希望“使这个 世界合乎情理”(如杜·加尔所言),就要做把这个可恶的社会体制彻底消除的事 情。简言之,它是毫不妥协的激进主义(读者将会注意到,我是在其原来的和字面 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术语的——而不是在现在习惯上的某种“自由主义的进步论”的 意义上使用它,只是为了概括“追溯事物的根源”的态度的特征)。柏拉图和马克 思两个人都梦想着决定性的革命,它将使社会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相信,柏拉图的方法(以及马克思的方法)的这种扫荡性,这种极端的激进 主义,是同它的唯美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即希望建立一个不仅比我们的世界好一点 且更为理性的世界,而且是完全消除它的所有丑恶的世界:不是一条百衲被、一件 胡乱拼制的旧衣服,而是一件完全崭新的外衣,一个真正美丽的新世界。这种唯美 主义是一种非常可以理解的态度;实际上,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点承受着这 样的追求完美梦想之苦。(我希望,我们所以如此的某些原因,将在下一章中揭示 出来。)但是这种审美的热情,仅当它受到理性。受到责任感以及受到帮助他人的 人道主义的迫切要求的约束时,它才会变得有价值。否则,它就是一种危险的热情, 有发展成为一种神经官能症或歇斯底里的危险。 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比在柏拉图那里表达的更强烈的这种唯美主义油拉图 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像许多第一流的艺术家一样,他企图使某个模型、他的作品的 “神圣的原型”形象化,并忠实地“描摹”它。在上一章中给出的大量引文证实了 这一点。柏拉图作为辩证法加以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对纯粹美的世界的知性直觉。 他的受过训练的哲学家们是“已经看见过美者、正义者和善者的真实”,而且能够 把它从天国带到人间的人。政治对柏拉图而言,是最高的艺术。它是一种艺术—— 并不是在我们可能谈论操纵人的艺术或做事情的艺术的一种比喻的意义上,而是在 这个词本来的意义上的艺术。它是一种创作的艺术,像音乐、绘画或建筑一样。柏 拉图的政治家为了美而创作城邦。 但是在这里我必须提出异议。我认为,人类生活不能用作满足艺术家进行自我 表现愿望的工具。恰恰相反,我们必须主张,每一个人,如果他愿意,都应该被赋 予由他本人塑造他的生活的权利,只要这样做不过分干预他人。实际上,因为我同 情这种唯美主义的冲动,我建议这样的艺术家寻求以另一种材料来表现。我主张, 政治必须维护平等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原则,追求美的梦想必须服从于帮助处于危难 之中的人们以及遭受不公正之苦的人们的迫切需要;并服从于构造服务于这样的目 的的各种制度的迫切需要。 注意到柏拉图的彻底的激进主义,即实行大扫荡式的措施的主张,同他的唯美 主义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很有趣的。下述几段话最具有特色。柏拉图在论及 “同神密切交流的哲学家”时,首先提到他将“被在个人连同城邦实现他的无比美 好的想象的……强烈欲望征服”——这个城邦,“如果其起草人不是把神作为他们 的楷模的艺术家,就永远不会懂得幸福。”当被问到他们的制图术的细节时,柏拉 图的“苏格拉底”做出了如下引人注意的答复:“他们将把城邦和人们的品性作为 他们的画布,而且他们将首先把他们的画布擦净——这决非易事。但是,你知道, 这正是他们与所有其他人的区别所在。除非给他们一张干净的画布,或者自己动手 擦净它,否则他们将既不对城邦也不对个人开始动手工作,他们也不会制定法律。” 当柏拉图读到擦净画布时他想到的那种类型的事物,稍后做了解释。“怎样能 做到那一点呢?”格劳孔问道。“所有十岁以上的公民”,苏格拉底答道,“必须 把他们从城邦里赴出来并流放到乡村某地。而且必须把这些现在免受其父母的平庸 性格的影响的孩子们接管下来。他们必须以真正的哲学家的方式,并按照我们已描 述过的法律接受教育。”以同样的态度,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谈到按照政治 家的最高科学实行统治的最高统治者们:“无论他们碰巧依法或不依法统治那些愿 意或不愿意的庶民;……以及无论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通过杀戮或流放某些公民 来清洗国家——只要他们按照科学与正义行事,并维护了……国家,而且使之比过 去更好,那么这种政府形式必然被描述为惟一正确的形式。” 这就是艺术家——政治家开始进行工作时必须采取的方式。这是擦净画布的含 义所在。他必须根除现存的各种制度和传统。他必须采取净化、清洗、流放、驱逐 和杀戮的手段。(“清算”是其恐怖的现代术语)柏拉图的陈述确实是对所有各种 形式的彻头彻尾的激进主义的决不妥协态度——对唯美主义者拒绝妥协态度的真实 描述。认为社会应当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美丽的观点只是太容易导致采取暴力措施, 但是这种激进主义和暴力二者全都是不切实际而没有用处的。(苏俄发展的实例已 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的擦净画布导致了经济上的崩溃之后, 列宁提出了他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这是一种零星工程,尽管没有有意识地系 统阐述其原则或某种技术。他开始恢复伴以如此之多的人类苦难而被清除的那幅画 面的绝大部分特征。货币、市场、收入分化以及私有财产——一度甚至是生产领域 的私人企业——被重新采用,而且恰恰在重新建立起这个基础之后,才开创了一个 新的改革时期。) 为了批判柏拉图的唯美主义的激进主义的基础,我们可以区分两个不同的要点。 第一点如下所述。谈到我们的“社会体制”,并谈及需要用另一种“体制’廉 取而代之的一些人,他们头脑中想到的非常类似于画在画布上的一幅画,在画一幅 新画之前,必须把画布擦干净。但是存在某些重要差别。其中一个差别是,画家和 同他合作的那些人连同使他们的生活成为可能的各种制度、他的建立一个更美好世 界的梦想和规划、以及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标准,全部都是该社会体制即要 被擦掉的那幅画面的组成部分。假如他们真的要把这块画布擦净,他们必将自我毁 灭,并摧毁他们的乌托邦计划(而且随之而来的可能将不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理念的 美丽摹本,而是一团混乱)。政治艺术家如阿基米德大声疾呼,为了用杠杆把世界 撬离它的中心点,要在社会世界之外找到一个他能够立足的地方。但是这样一个地 方并不存在,而且在任何一种重建过程期间,这个社会世界必须连续不断地运转。 这就是在社会工程方面拥有更多经验之前,我们为什么必须一点一点地改革它的各 项制度的简单原因。 这一点把我们引向了更为重要的第二个要点,即激进主义中固有的非理性主义。 在所有事物方面,我们只能通过试错法,通过犯错误和改进来学习,我们永远不能 依靠灵感,尽管灵感只要能够经过经验的检验,也许极有价值。因此,假定彻底重 建我们的社会世界将会立即带来一种可行的体制,这是不合理的。相反,我们应当 预料到,由于缺乏经验,我们会犯很多错误,只有通过一种持久而勤勉的小幅度调 整过程,才可能消除这些错误;换句话说,只有运用我们倡导使用的零星工程的理 性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那些因其不够彻底而不喜欢这种方法的人们,为 了用一张干净的画布重新开始,必将再次擦掉他们刚刚建构起来的社会;而且,既 然因为同样的原因,这一次重新开始也不会带来至善至美,他们将不得不重复这种 过程,而永远取得不了任何进展。那些承认这一点并准备采纳我们的更为适中的零 星改进方法,但只是在第一次彻底擦净画布之后这样去做的人们,几乎不可能逃避 认为他们最初的扫荡和暴力措施完全没有必要的批评。唯美主义和激进主义必然引 导我们放弃理性,而代之以对政治奇迹的孤注一掷的希望。这种非理性的态度源于 迷恋建立一个美好世界的梦想,我把这种态度称为浪漫主义。它也许在过去或在未 来之中寻找它的天堂般的城邦,它也许竭力鼓吹“回归自然”或“迈向一个充满爱 和美的世界”;但它总是诉诸我们的情感而不是理性。即使怀抱着建立人间天堂的 最美好的愿望,但它只是成功地制造了人间地狱——人以其自身的力量为自己的同 胞们准备的地狱。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