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
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
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
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①,
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垩子,或张恶子。《华阳国志》卷二载:“梓潼县,郡治,
有善板祠,一名恶子。”②民间盛传梓潼神张恶子显灵的神异故事。《太平寰宇记》卷
八十四剑州梓潼县条引《郡国志》载:“恶子昔至长安见姚苌,谓曰:‘劫后九年,君
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③《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载:前秦建
元十二年(376),姚苌至梓潼七曲山,“见一神人谓之曰:‘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
君乎?’苌请其姓氏,曰:‘张恶子也’,言讫不见。至据秦称帝,即其地立张相公庙
祀之”。④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途经七曲山,有感张亚子抗击前秦之英烈,遂隆重
祭祀,并追封为左丞相。据传唐玄宗驻跸七曲山时,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言玄宗不久将
当太上皇。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唐广明二年(881),僖宗避黄巢起
义入蜀,行至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解佩剑赠神。梓潼神张
亚子因唐帝王的崇拜,声名远播,逐渐由地方神成为天下之通祀的大神。
北宋咸平三年(1000),益州都虞侯王均起事,官军进讨,“忽有人登梯冲,指贼
大呼曰:‘梓潼神遣我来,九月二十日城陷,尔辈悉当夷灭!’贼射之,倏不见。及期,
果克城”。⑤宋真宗遂敕封张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并为之修葺祠宇。南宋时期,由于兵
连祸结,梓潼神更受崇祀。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十年(1140),敕大修梓潼神庙,敕封庙
额为灵应祠。光宗追封张亚子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理宗追封张亚子为神文圣武孝德
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
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
宋代还盛传梓潼神显灵祐庇士人中举之灵异故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
“李知几少时,祈梦于梓潼神。是夕,梦至成都天宁观,有道士指织女支机石曰:‘以
是为名字,则及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几,是举过省。”⑥宋蔡絛《铁围山丛谈》
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号异甚。
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
⑦自是民间奉祀益盛。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四载:“梓潼帝君,在吴山承天观,
此蜀中神,专掌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封玉爵曰惠文忠武孝德仁圣王。”
⑧南宋末期,各府州亦立梓潼帝君祠。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封梓潼神为“辅元开
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奉祀更盛。虞集《广州路右文成化庙记》谓“缙绅大夫士多信
礼之,而文昌之祠,遂遍郡邑”。⑨道教早有文昌信仰,《老君音诵戒经》即有“当简
择种民,录名文昌宫中”AB之说。至元明时,道士利用民间信仰文昌帝君之习俗,降笔
作《清河内传》《梓潼帝君化书》等,以叙文昌帝君神迹;谓其本吴会间人,生于周初,
后七十三化,累为士大夫,西晋末降生蜀地,姓张名亚,字霈夫,并称玉皇大帝命其掌
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等。AC《道藏辑要》又收有清代崇德弟子纂述的《文昌帝君本传》,
谓文昌帝君姓张讳善勋,称其灵异甚著,凡禳灾祛沴,祷雨祈嗣,有感必通,能镇伏妖
魔,疫疠鬼神。谓帝君为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文武医卜、士农工贾,凡一民一物之枯
荣贵贱,皆隶文昌帝君之造化。谓文昌帝君居紫微垣文昌宫,常降乩直书,现梦隐示,
可分身应化,救劫保生。等等。AD《道藏》和《道藏辑要》中以文昌降笔的经典颇多,
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宋元时所出的《文昌帝君阴骘文》,该书宣称:
文昌帝君“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其训于人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
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
AE此为道教三大劝善书之一,旧时对民间影响颇大。
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文昌阁。四川梓潼县七曲山之文昌宫,颇
具规模,至今犹存。台湾省现亦存文昌帝君庙二十九座。道教以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诞
辰,旧时各地土人皆于是日举行文昌会,相沿成俗。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