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录音为基础
(1)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听
起来这个题目好象生一些,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光明普
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由于光
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得真乐。慧光破无明,正是自觉觉他,是觉心除幻结,正是自
他俱利。这个光明与安乐非一切世间诸法所能相比。故称之为大。
光明有两种:(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萨天人的身光)。(二)智光或称智慧
光,心光(指妙法能除众生愚痴的垢暗)。《大智度论》说:“光明有二种,一者色光,二
者智慧光。”昙鸾大师说:“佛光能破无明,故佛又号智慧光。”憬兴师说:“光从佛无痴
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论》称之为法光明。以现法破暗为义,
别于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往生论》说:“佛光明是智慧相也。”蕅益大师九天写一
部《弥陀要解》,人称这是从蕅益大师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益经》说:“如来身者,
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如来身是什么呢?就是大光明之府库。《大日经》说:“大日如来所
安住之处是“不坏金刚光明心殿。”金刚是表示坚固,永远不会坏,不会减,不会灭的。光
明的心是赞叹如来觉心的胜德。殿原意是宫殿,此处光明心殿表示身住于心,心住于身的不
思议妙境。《思益》中光明说的是如来身。《大日》中光明说的是如来心。由此可见,如来
的身心就是大光明,也正是佛教的大光明。再看,禅宗黄檗的师父百丈禅师,他就说:“灵
光独耀,迥脱根尘。”悟人的心迥然超脱六根六尘,只是一片灵光单独照耀。这也是拿光明
譬喻这个心不与万法为侣,心光寂然朗照之象。黄檗的弟子临济禅师说:“历历孤明。”
“历历”是清清楚楚,绵密不断。“孤”就是不以一切为侣伴,罄然独存。“明”就是光
明,明白,本明。也是同样说明本心。所以佛教都以大光明来表示本来的妙明真心(妙明两
个字就是胜妙光明的简称)。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而且《无量寿经》里头十二光佛,无
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
日月光、不思议光,都是阿弥陀佛称号。法身阿弥陀佛所居的国土称为常寂光土,可见弥陀
身土都是大光明。所以大光明就是佛之身、佛之土、佛之心,显示佛的本体。有体必定有
用,从大光明的本体,自然流出大安乐的妙用,就普令一切众生都能因妙法光明消除自身痴
暗,离苦得乐。更殊胜的是每一个众生常住于大光明的本体而得到大的安乐。
至于大安乐,更是十方诸佛的本怀。《毗卢遮那经》说:“大悲为根”。所以慈悲是诸
佛的根本。悲是拔苦,慈是与乐。令一切众生都得彻底究竟的永恒的大安乐,才是如来的本
心,普度众生都离苦得乐。《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
名极乐。”唐译本里说:“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
经中有十一处称赞彼土甚可爱乐。《涅槃经》指出:“常乐我净”。不是无常,是常;不是
苦,是乐;不是无我,是有一个真我;不是恶浊,是清净。常乐我净,很乐呀。是真乐,不
是世间之乐。世间诸乐是坏苦,所爱之境都是无常,所爱破灭,成为大苦。所以世乐不能不
坏,坏则成苦。更重要的是《涅槃经》里头四句偈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切行皆
无常,都是生灭之法,有生有灭。)“生灭灭已”(一切生灭都要放下,放下一切,生灭也
灭了之后怎么样呢?最要紧的后头一句,那绝不是断灭呀,断灭,什么都没有了,那大家修
行了半天,都变成了桌椅板凳了。)“寂灭为乐”,寂是常寂光的寂。《首楞严经观音圆通
章》观音返闻自性,在“生灭灭已”之后“寂灭现前”,马上超越世出世间,得两种殊胜。
正与《涅槃》的“寂灭为乐”同旨。寂灭为乐,这是真实究竟的大安乐。禅宗常说,火尽灰
寒,忽然从冷灰里爆出一颗热豆。所以禅宗说必须大死才能大活,绝后更生才是真活。这与
《涅槃》、《楞严》同一气氛。冷灰爆出热豆才是悟境。如同万里寻亲,突于十字街头一眼
看见亲爹,这时欢喜不可形容,这正是大安乐。由上可见,佛教的教化,就是从诸佛本有的
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流出来令一切众生同得大安乐的妙用,普令一切众生恢复他本有的大
光明的本体。永离诸苦,但受众乐,直到自他永受寂灭的大安乐。这样殊胜稀有的妙法真是
不可思议。
(2)释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至于佛教当然是宗教。但是宗教而超宗教。佛教是科学超科学,是哲学超哲学。也可以
说佛教是一切超一切。佛教的超越就在于我们教主的超越,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世尊,他的
殊胜正如赞佛偈所说的:“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未有
如佛者。”至于我们教主在两千多年前降生在尼泊尔,是一位太子,聪明过人,文武全才,
王妃也极其贤美,一切如意。但当他陪父亲在御花园里,父亲休息了,他看见鸟吃虫子,引
发了极大的悲心。哎呀!众生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互相来吞噬,这真是非常可悲呀!因此
他就要舍弃一切,出家求道。但父亲不答应,后来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腰弯背驼,穷苦的
老人。又一次看到病人,痛苦,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很痛苦。最后看到死人,知道了这是
一切人都不能免的,就决心出家了。出家之后,在雪山苦行修道,一天只吃一棵芝麻,一棵
麦子的结实。浑身骨头都显露于外,活像一具活骷髅。后来忽然醒悟,如果这样成道,后世
就以为要成佛就必须苦行,这是一个误解,所以就放弃了苦行。就起来沐浴,沐浴的时候几
乎从水中起不来了。身体衰弱,攀着一棵树枝子才能够出来。出来之后,吃了一个牧女供养
的牛奶煮的粥,体力就恢复了。于是发誓在菩提树下解决问题。到了腊月初八看见天上明
星,这时候大彻大悟了。一切问题解决了。他这个之前,他曾经在印度遍访印度所有的一切
外道诸师,他很快就把师父所有的都学会了,都认为不究竟,不彻底呀!所以只有自己来修
证,当看见明星悟道之后,一切问题都粉碎了。惊呼:“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
德相”。一切的众生,不但包括我们所有的人,白种人、黑种人、猫、狗,甚至于苍蝇蚂
蚁,以及地狱中的众生都在内呀,所以叫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
是佛的十号之一,从如而来。一切众生都有同如来一样的智慧和功德之相。佛就是彻悟了这
件超世稀有,无上殊胜,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的大事情。这件事情确实是惊天动地,前无古
人。
但是一切众生既然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还有我们这样在迷的众生相呢?释尊的下
半句就说明了,“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跟佛一样的,但是他有妄想,有
所执着。抓住不放是执,粘住不脱是着,众生为情所缚,着于情网,执见不舍,困于见林,
于是从妄生妄,从迷入迷。那么他就不能显现他的智慧德相了。这就是佛悟道证道时第一句
话。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证,证明一切众生本有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与妙用。所以这一句
话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从他的大光明藏中所流现的,给我们众生的一个大安乐法门。也可以
说,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是这一句话的注释。所以现在将来一切众生都依这一句
话而得度脱。世尊所证就是这样。从这一句话,我们就看出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是超宗
教。超在什么地方?就超在佛教是一个大平等法门。佛和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跟佛一样,
同有这个智慧德相,彼此是平等的。这是个大平等的觉悟哇!佛不说我是最高无上,我是独
尊的一个神,我高于一切,控制一切,创造一切,而只是平等。佛就是已经彻底觉悟的人,
我们在坐的任何一位是还没有完全觉悟的佛。彻底平等。所以《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
无差别。”我们的心,和佛,和众生,无有差别。所以佛不是上帝,不是真主,不是什么无
始天尊等等,不是这些神,只是一个彻底的大觉悟者。
佛之所证有法身、报身、化身。佛有三身,上面所说,人人本有的是法身。所以我们的
法身同诸佛的法身是没有分别的,法身我们也有。但是报身现在没有显现,佛的报身是万德
圆满所庄严所成就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恢复本有法身,成就报身。那么化身哪,就是
示现于印度这个太子,出家修道,后来以至于到八十岁涅槃了。这样示现到人间来,跟我们
人一样,也有生也有死,也有成就也有说法,这是佛的化身。佛的报身众生就看不见了,只
有菩萨才能看得见,报身是无量广大和微妙呀!多少万由旬,一个由旬是四十里。我们不要
说微妙,微妙我们看不见,那个我们还不大好体会,就是这个广大我们就看不见。我们登到
华盛顿最高的塔上,一看吧,那就看见是一个圆形的景物,因为人们视力有限度,所以就把
你视力当作半径画一个圆,所看见的只在这圆之内,外就看不见了。所见不过是几十里路,
这几十里路就是佛身上如果有一根毫毛,毫毛的万分之一你也看不到。凡夫看不到佛的报
身,至于佛的化身是一个示现。释迦牟尼佛示现为一个太子,出家成道,示现了涅槃,这是
为了度化我们而作的示现。在实际,在《法华经》开权显实,说出实际情况。那释迦牟尼佛
在久远久远,无量劫无量劫,不可说不可说之劫之前早已成佛。那佛之涅槃呢?那也就是在
凡夫,就看到佛是涅槃了。隋朝智者大师,他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焚臂,表示舍了
断常二见,经中说是真供养,是真精进。智者大师突然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佛在灵鷲山
说法,那个法会还在进行,还在说法,俨然未散。可见佛何尝涅槃,在众生妄想执着之中就
见佛涅槃了。生佛同具法身,所以生佛平等,佛有三身而众生因妄想执着不能显现,一迷一
悟又有天渊之别。众生因迷造业,因业受报,在梦幻虚妄的六道之中枉受无量痛苦。
轮回之说许多人不信,现经种种调查与研究,证明确是世间真实之事。(许多证明散见
于拙著中,不再重复)。人在善道之中,在人生,生老病死八苦交煎,一生酸辛欲哭无泪。
何况堕入苦趣,像蒸笼中的螃蟹,这是人人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螃蟹虽苦只死一回。在
地狱中,死后立即复活,活后又立即受罪,人间一夜,地狱中千生万死,更加严重的是“三
途(三恶道)一报五千劫(堕入三恶道后,一期的罪报就是五千劫)。”所以苦趣时长,欲
出无门。同时推己及人,自己虽在善道,而自己多劫以来的亲眷无量无边,都在恶道受苦,
等待自己去救度,自己焉能不勤求觉悟自觉觉他。
(3)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切众生本体中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本性固有的妙德,所以叫做“性德”。虽本
有性德,但以缠缚在妄想执着之中,性德无法显现,故须依靠自身修持的功德,来扫荡一切
尘劳妄想。修持的功德称为修德,譬如明镜,镜面上盖满了种种污垢,镜光不能显现。镜子
竟同废物。但当我们努力去擦除尘垢,一旦功效圆满,尘垢全消,“镜净心明,本来是
佛。”所以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行人应抓紧修德,才不辜负本有的性德。
修持方面,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殊胜。但末法众生,应选契机之法。我常说:买
鞋,首先一条是大小合适,其次才是物美价廉等等。为了帮助大家抉择,略谈三根本与三无
漏学。这是一切行人共同遵循的道路。其下再介绍禅、密、净圆顿法门。
(甲)根本三要: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常说:高明容易解脱难。要能透
脱人世间种种缠缚(妻儿子女、功名富贵、生活享受),谈谈容易,做到很难。甚至有的出
家人,虽然摆脱了世间的家庭眷属,名誉地位,可是内心仍夹杂着自己想当佛教领袖、众生
导师。于是大占山头,大收徒众,重用亲信,宗派相争,生活享受如同富翁,这与释尊舍皇
位离王宫,林间度夜,托钵乞食,真是鲜明对比。所以世间这些难舍之物,都像癌细胞,是
万万不能发展的。所以首先要对这些难舍的东西能舍,不再留恋。出离心不是消极厌世,恰
恰相反,这是真正的大雄心。为了积极救世,就须轻装上阵。自己还在昏睡,焉能唤醒别人
的酣梦?更切己的是留恋世间,正是最严重的执着,那么你的镜子就擦不干净了。首先要有
一个出离心,这是个最根本的。
第二、慈悲心。佛为什么要出家?首先看到生物互相吞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样来维持
生命。众生非常苦哇!因之发心求道救度,这是慈悲心。在人世之间我们也看到多少灾难,
多少苦痛。非洲的灾情,两伊的战争,多少血泪呀。怎么能无动于衷?这种同情与救度的心
就是慈悲心。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与自身如同一体,这就是同体大悲呀。佛看一切众生如同佛
的独子,这是大慈悲心,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
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所以不管佛教哪一宗,
都必须从慈悲心出发。修罗都有本领,所欠缺的就只是慈悲心。所以你没有慈悲心去修练,
总之是盲修瞎练,成为阿修罗而后已。密宗《毗卢遮那经》也说:“大悲为根”,第一句话
就是要从大悲心出发,可见显教密宗同一根本。有人看见密宗金刚像很厉害,令人生畏,而
不知这是极度的慈悲。就跟父母要管小孩子一样,他要生气,要教导,甚至责打孩子,都是
为了要教好他们,并不是要伤害孩子,就是这样,都是大悲为根。如果没有慈悲心,只是去
修气,不管修什么练什么,最后都要成为魔的眷属。
第三、菩提心。觉悟的心。《毗卢遮那经》在“大悲为根”之下,紧接着便是“菩提为
因”。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也就是佛。一切事从因得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种菩
提就得菩提,种佛就得佛。“菩提为因”就等于是说,咱们现在播种,你种了一个佛的种
子,将来它就要结出佛的果。所以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这同《华严》说:“因菩提
心成等正觉”完全是一味的。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是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华严》
说,这三个像是一盏油灯的三个方面,灯油、灯炷与灯光,缺一不可。而关键是灯光,不发
光的灯有什么用?灯的光譬喻大智慧。我们看到本来是佛的众生,因为妄想执着,不能觉
悟,冤冤枉枉的在轮回之中受种种苦,所以要救度,这是悲心广大。众生不尽,誓不成佛,
这就是大愿。大智慧呢?那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如《金刚经》:终日度生而终日
无所度。这样的大悲大愿大智慧相结合的心,就是菩提心。我们要发起菩提心来,我们能发
起这个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果学佛还没有发菩提心,或者曾经发过,但又忘掉了。
《华严》教导我们:“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应该引起学佛的人的
深切注意!离开了菩提心,纵使修种种善法,也是为魔服务。这都是真语实语,佛不会吓唬
我们。
(乙)戒定慧三无漏学
以上三种根本心,是大乘佛教行人,不可或缺的。本段的三无漏学,同样是一切大乘行
人,不能缺少的。戒定慧是六波罗蜜的浓缩,波罗蜜翻为“彼岸到”,华言就是到彼岸,也
可译为六度。迷惑与生死是此岸,觉悟与涅槃是彼岸,烦恼是中流。我们处在生死轮回的此
岸,若能超脱一切烦恼,便能到达觉悟成佛的彼岸,所以名之为“度”。六度代表万行,浓
缩便是三无漏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是前五度,第六度是般若,
般若是特殊的重要。
(一)戒。至于戒呢?是宝塔第一层。第一层若坏,塔就不能存在了。现在我们只谈居
士,居士有五戒。八关斋戒,因有过午不食,这是斋。居士可以受菩萨戒,学密可以受密
戒。戒不受则已,受了就必须精勤守护,千万不可犯戒。如果不守戒,就如同一个漏水的器
具(这个花瓶漏水,我们就不能用)。一个漏器,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必然漏光,所以叫做
“非器”。
(二)定。就是禅定,例如四禅八定,色界有四禅,无色界还有四种定,把色界无色界
加在一起成为八定。禅定全靠自力,很不容易修成功。世尊在《首楞严经》中开示,若不依
靠密咒加持,行人修禅定想避免魔扰是不可能的。至于外界有很多种练功,好象很了不起,
其实是初步又初步。但是大家不知道,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大惊小怪!四禅八定是色界
无色界的事,我们是在欲界,欲界里修练,起码要超欲界才行。得了欲界定的人,在入定之
后,身就跟云跟烟一样的,非常空虚和清净。不过还是感觉有身,这个是欲界的定。在这个
地方修持再进一步之后,突然间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时候自己不见自己有身,也不见自己
的衣服,也看不见自己所坐的床铺,房子也没有了,一切都空了。所以很多人到这个地步就
妄自尊大,自以为如何如何。其实这是未到定,还没有到初禅哪。初禅之上,二禅、三禅、
四禅,他还不到初禅。就像还在幼稚园,就自认为我是博士了,这些地方很容易错认。你自
己没有开悟,说开悟,没有到四禅说四禅,这叫大妄语。大妄语是决定入地狱的,所以这样
你修了半天还不如不修,这是我们修行人很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听见别人说到了
这个境界,我们念佛念了半天没有到这个境界,就认为他比我强。应知:他不能和阁下相比
呀。那远远不能相比呀!他们纵不犯大妄语,没有损人利己的心行,最多是欲界天。我们则
是横超色无色界欲界诸天,直生西方净土,永不退转,一生成办。他们如何能比。
(三)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没有法翻译了。在华文中没有一个适当的名词来翻译般
若,所以没有翻。有时勉强用“大智慧”以别于常用的智慧。在三无漏学与六度中,般若都
是最重要的。教中常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就是说单修前五度的每一度,若没有融
会般若,那么修者就同瞎子一样,你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练。纵然是善事能得福报,但如仰箭
射虚空,福尽,箭还是坠落到地面。般若是什么?勉强来说,那就是能显清本有心体,消除
妄想执着的心力。参证《法华经》,也可以说:是你能了悟佛的知见而证入佛的知见的智
慧。《法华经》十方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兴于世。佛为什么到世间来?唯独为这样一件
大事因缘才来。什么事呢?就是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给众生开示佛是什么知什么见。释
尊悟道的头一句话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话要是佛
不说谁能知道!所以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来的,然后众生就依止佛的知见,放弃自己的知
见。我们都是众生知见,就是情见,都是从情出发的,也就是妄见。所以要去掉我们的知
见,转换成佛的知见。那要靠什么?就要靠般若嘛!但般若不是我们情见所能达到的。佛当
时就说,众生的妄心像太末虫。(太末虫这个名词很有意思,佛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有细
菌。末是微末,太末是极微末,极微末的虫不就是细菌吗。)处处能缘,独不能缘在火焰之
上。细菌什么地方都能生存,但在火上不能生存嘛。这就比方众生的心,本领大极了,没有
不能想的。处处能缘,但不能缘于般若之上,对于般若无法理解。所以我们大家要明白,你
如果仍在情见之中,你所能理解到的都不是般若。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这个地方很多人
错认。有的人开了点知解,以为他所知所解就是般若,不是!你所有用知解达到的都不是。
所以这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不思议境界。对于这方面,我的师父,大禅师上虚下云
大师,他有一个很好的譬喻:我们在妄想心中要理解般若,就像你坐在椅子上,要举这个椅
子起来。这个比方非常生动。你在没有离开妄想之前要理解般若,就如同你坐在椅子上,要
把这个椅子举起来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行人学习般若,若要一下子便能明白般若的本体,那是不可能的。所幸般若能一分为
三:(1)实相般若、(2)观照般若、(3)文字般若。一切表达般若的经论语言文字等等
都是文字般若。行者思维参究文字,了达其义,依之来观察对待事物是观照般若。在久久观
照之中,一旦蓦地触着关捩子(即现在所说的起动键),豁然朗悟彻明本心,即是契入实相
般若。
以上三种根本与三无漏学,都是一切行人所共同遵修的。佛为救度众生的八万四千种
病,乃有八万四千种法,如旃檀木,片片皆香。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契合我们根机的,则
推以下三种法门。
(4)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佛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大小二乘共分十宗:俱舍、成实(小乘)、三论(小乘大乘之
间)、唯识、戒律、法华、华严、禅、密、净。其中以后三者最为殊胜。分别简介于下:
(一)禅宗。
传佛心印,见性成佛,是禅宗的特色。不立文字,不涉阶梯(不经过次第,迷是众生,
悟了就是佛)。这是纯粹的顿法。有人对禅宗与第五度禅定相混,这是大错。禅宗是第六
度,是般若。现在世界上把禅宗划在?
Transfer interrup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