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彭大将军

作者:朱增泉

字体: 【


  
  四
  
  抗美援朝战争,林彪生性狐疑,顾虑多端,托病不去。于是,毛泽东亲自点将,请彭德怀挂帅出征。在毛泽东眼里,彭德怀具备同世界强敌较量的气魄和胆略。
  中央急电召彭德怀进京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埋头审阅西北三年经济恢复计划。那时,他满脑子都在想,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就是要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现在战争终于结束了,今后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医治战争创伤,努力发展经济。
  彭德怀在北京西郊机场一下专机,直奔中南海出席讨论出兵朝鲜的政治局会议。会上畅所欲言,有的主张出兵,有的主张不出。毛泽东说:“你们说得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当晚,彭德怀躺在北京饭店的房间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想,如果美军占领了朝鲜,在北边对我隔鸭绿江相望,又控制着我国台湾,在南边对我隔台湾海峡相望,整天虎视眈眈盯着我们,随便找个什么借口都能发动对华战争。第二天,彭德怀发言了。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彭德怀此言一发,毛泽东心头一热,手掌在座椅扶手上轻轻一拍,大事定矣!
  彭德怀一到朝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世界面前打出了威风,也为他本人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五
  
  一位举世闻名的猛将、大将,如果没有一点非同常人的性格特点,那是不可想象的。彭德怀的性格铁石其表,炽热其里。他对人民、对祖国、对革命、对领袖,赤胆忠心。当年,林伯渠老人曾说:“彭德怀同志是有德可怀,有威可畏啊!”他当年的副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赵寿山,虽然对他过于严厉的作风不太习惯,但对他的赤诚之心敬佩之至,常说:“彭总忠诚感人,是真正的大将军!”
  彭德怀是中国第一号硬汉子,铁骨铮铮,铁面无私。在党内,彭德怀敢于讲话、敢于讲真话,这是谁都知道的。他打了大胜仗从不喜形于色,但若因指挥失误导致作战失利,却绝不躲闪,坦坦荡荡,敢于承当。他治军之严,威名传遍全军。许多老同志都说,“彭德怀,脾气坏”。他对部下,尤其是对高级指挥员,谁要是不顾大局,搞本位主义,打滑头仗,他绝不容忍。
  彭德怀是真诚的。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追击敌人,他和军团参谋长邓萍一路小跑赶往先头部队,警卫员在前边挥动小旗开路,有个战士可能太疲劳了,坐在路当中不动。彭德怀急得大骂一声:“狗娘养的,起来!”那位战士站起来,朝着彭德怀就是两拳,彭德怀被打得一愣。但前方军情紧急,他顾不得与一名士兵去计较,急匆匆赶路去了。不一会儿,传令排长把那个战士捆绑着追上来,对彭德怀说:“就是他,刚才打了军团长,请军团长发落!”那个战士吓得发抖,他不知道自己打的竟是军团长。彭德怀却训斥传令排长道:“谁叫你捆来的?小事情,放回去!”那个战士含着眼泪向彭德怀深深鞠了一躬,快速跟上部队走了。
  正如有的书上分析,彭德怀的倔犟脾气和反抗精神,是他童年苦大仇深的产物。他是忠烈之人,在他的“忠”与“烈”之间,缺乏过渡。他对是与非、爱与恨,从不暧昧。彭老总疾恶如仇,从来看不起低眉下眼的作派,认为那是“没骨头”。这种观点有时也难免偏颇,他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彭德怀的晚年悲剧,其根本原因是在我们党和国家那段不幸的历史之中。但又不能不说,彭德怀性格上的某些缺点,也是导致他晚年悲剧的因素之一。毛主席最后一次找他谈话时也说他:“你这个人是少有的犟脾气。”他太“倔”了,太“犟”了。“倔”得不肯拐弯,“犟”得不肯低头。对他这种烈火般的性格,部下能谅解他,战友能谅解他,人民能谅解他,可是当时党内“左”的那一套怎能谅解他?
  
  六
  
  彭德怀从小苦大仇深,他是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中国农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会在他心灵上产生强烈反应。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农民吃苦头了。铁锅都砸了,拿去炼铁了。烧小高炉把树木竹子砍光了,还拆房子。猪羊鸡鸭都宰了,谎报产量,牛皮吹破了,农村开始闹饥荒了。大跃进带来那么多问题,其实党内许多人都有看法,只是不敢直说。他彭德怀在这种时候装聋作哑不说话,就不是彭德怀了。他在庐山会议期间“给主席写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地纠正当时存在的那些问题”,“是维护党”。
  可是,毛主席看了彭德怀的信,吃了三次安眠药,睡不着。他对中央常委的几个同志说,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毛主席这句话是倾盆大雨前的一声闷雷,响声不太大,却极具震撼力。果然,一场狂风暴雨说来就来了,电闪雷鸣,劈头盖脸,把彭德怀打得不知所措。这时,轮到彭德怀天天晚上吃安眠药了。他百思不得其解,我这封信是写给主席作参考的嘛,主席用得着动这么大怒吗?护士怕他出意外,安眠药只肯给两片,根本压不住。他说:“放心吧,小同志,我不会自杀,再加两片。”
  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彭德怀,当他在庐山会议上遭到粗暴对待后,“犟”劲又来了,千不该万不该,突然冒出一句政治粗话,毛主席动怒了!事情闹到这一步,不好办了。
  有书籍记载,毛主席和彭德怀之间后来曾出现过一次缓解的机会,但由于彭德怀仍然不肯“服软”,这次机会失去了。1959年10月13日,也就是彭德怀搬进吴家花园的第13天,毛主席让秘书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去谈话。彭德怀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早饭也没有吃,坐车就去了。他快步走进中南海颐年堂,发现屋子里除了毛泽东,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彭真、李富春、谭震林等人,原来今天是以中央的名义集体找他谈话。他坐定,毛主席说:“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你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问题。”彭德怀说了自己的打算,毛主席表示同意。毛主席还说,你年纪大了,就不要到人民公社去劳动了,每年可以下去搞些调查、参观。参加中央党校读书学习很好,但用不着四年,两年就够了。话语之中,不乏关切之情。毛主席说到这里,停住了,注视着彭德怀,有所等待。在座的人都看出来了,毛主席是在等待彭德怀当面认错,以便接下去对他有所表示。但彭德怀觉得自己在庐山会议上给主席写信没有错,他不肯再作违心的检讨了。空气凝固起来。过了片刻,彭德怀表示感谢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心,起身告辞。
  
  七
  
  彭德怀的一生,是一部辉煌而悲怆的命运交响曲,背景宏大,主题强烈。乐章时而辉煌激越,时而哀怨低回,大起大落,撼人心魄。
  自古猛将重真情。彭德怀这个人,铁骨柔肠。他平时很凶,很严,不苟言笑,内心却深藏着对亲密战友至纯至真的情谊。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他曾经两次痛哭。一次,是他与朱、毛在瑞金第二次会师后,根据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决定,他率领红五军回师井冈山,巩固罗霄山脉中段,配合红四军恢复和扩大湘赣根据地。他主张以“盘旋式游击”打击敌人,但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邓乾元等人滋长了盲动主义,主张夺取安福,彭德怀不同意。争论的结果,多数人主张打,只有彭德怀一人不主张打。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打。战斗打响后,不出彭德怀所料,遭敌三面伏击。虽然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出,但刚刚得到恢复的红五军不仅牺牲了三百多名战士,而且有一名纵队长和一名纵队参谋长牺牲,另有一名纵队长和九名大队长负伤,损失了一大批重要骨干。清点完毕,彭德怀伤心至极,坐在石头上放声大哭,官兵们无不动容。另一次,是在勇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的战斗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攻打遵义老城时中弹牺牲。邓萍是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的亲密战友,邓萍牺牲,使彭德怀痛心不已。他闻讯赶到,摇晃着邓萍的遗体哭喊:“邓萍同志!邓萍同志!”
  庐山会议后,又到了彭德怀不断落泪的日子。庐山会议上,他给毛主席的信引起轩然大波。聂荣臻和叶剑英两位元帅一起来到他的住处,劝导他说,要着重反省自己。毛主席的批评即使有些出入,也是难免的,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就不要管那些细节,要着重从全局上检讨自己。两位老帅耐心劝导他,说,你不是常讲一个共产党员要能任劳任怨,并说任劳易、任怨难吗?现在到了你自己检讨的时候,就应该表现任劳任怨的精神。三位鬓毛斑白的大元帅,三位出生入死的老战友,“谈了两个多小时,热泪盈眶而别”。
  七千人大会,开始纠偏、平反。彭德怀没有出席,但他看到了发给他的会议文件。文件中说,“(庐山)这场斗争是完全必要的”。并说,对彭德怀斗争并不是因为那封信,“是因为由于长期以来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因此,“别人都可以平反,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他看到这里,拍案而起,情绪失控,怒吼道:“诬蔑!诬蔑!”他抓起电话就要中央办公厅:“我彭德怀向党郑重声明,没有此事!”放下电话,彭德怀对着秘书景希珍号啕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肝胆俱裂!
  1966年春夏之交,“文革”骤起,彭德怀被抓回北京,批斗、监禁。监禁中,彭德怀已欲哭无声,但仍有流不尽的心头血泪。专案组提审彭德怀,竟说毛岸英在朝鲜不是被美军,而是被他有意害死的,逼他老实交代。这绝对不是毛泽东的本意,而是当时那些自认为“越‘左’越革命”的干将们干出来的勾当。一位敢于跟美帝国主义较量的民族大英雄,居然遭到如此恶毒诬陷,彭德怀连续失眠,出现幻视幻听。专案组就毛岸英之死又一次提审他后,他在返回关押的房间时神志恍惚,走错了地方。哨兵将他叫住,领他回到屋里,他一头撞倒在床上,昏厥了过去。哨兵将他扶起时,他双眼满含着泪水,已经认不清人……
  作者补记: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含冤逝世,终年76岁。
  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彭德怀平反,恢复名誉。两天后,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周扬摘自《美文》2006年7月上半月刊,本刊有删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