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魏宏远:知识使我获得了尊严

作者:老 槐

字体: 【


  在复旦大学这所百年学府,博士生魏宏远尽情呼吸着自由的学术空气。谁能想到,这位身材矮小、双腿残疾的青年,曾经经历过那么多坎坷和不幸……
  
  
  童年
  
  1975年,魏宏远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村庄。那里自然环境恶劣,最冷时气温接近零下40度。当地很多人患有大骨节病,骨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行走困难,疼痛难忍。
  5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用了十多年才还清了看病所借的外债。由于子女太多,父亲照顾不过来,魏宏远被寄养到河南舞阳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亲戚家已有三个孩子,家境不好,每天最多吃两顿饭。宏远常常挨饿,天不亮就要到集市上拾菜叶,还要捡柴、割草、放羊、喂兔子。
  “我的童年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凡卡,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一顿饱饭。”魏宏远说。
  魏宏远蓬头垢面,身上生满虱子,冬天手脚冻得流脓,身上满是大片的疤痕。由于严重营养不良,魏宏远身材矮小,成年后身高不足1.5米,而且膝关节外翻,两腿畸形,走路不协调。丧亲、贫困、病痛、残疾和饥饿,人生的种种不幸,他都遇到了。
  1990年,魏宏远参加中考,考分远远高出省重点高中录取线。他欣喜异常,可是体检后,却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
  在好心人指点下,魏宏远叩开了县教育局长办公室的门。他要诉说满腹的委屈,因为紧张,甚至有点儿语无伦次。“我想上学”,局长总算听懂了他的话。
  拿着局长写的推荐信,魏宏远找到一所普通高中。校长同意接收,但只能是“高价插班生”。带着重新走进校园的喜悦和兴奋,他开始埋头苦读。
  高考转眼就来了,三年前痛彻心扉的一幕再次上演:魏宏远的考分远远超过了报考院校的录取线,却由于身体残疾再次失去了读书机会。
  为了生存,也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18岁的魏宏远试着在街头摆起了地摊。每天清晨,在舞阳县城一条简陋的小街道上,都能看到矮小残疾的魏宏远吃力地架着推车,小推车装着满满的蔬菜。卖菜生意不好时,他又卖烧饼、馒头。勤劳和机灵为他招揽了不少生意,每个月净赚近400元,不仅能支付家里的所有生活开销,还略有剩余。
  摆地摊竞争激烈,摊贩之间常常发生摩擦和冲突,几乎每天都有人吵架甚至打架。魏宏远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不知受过多少人的呵斥和驱赶。一次,仅仅因为自己的小推车“侵占”了另外一个摊主的地盘,他的小推车就被掀翻了,蔬菜撒了一地。魏宏远泪流满面,埋头默默捡拾起散落的蔬菜。还有一次,几个地痞来到摊位前,吃了烧饼不给钱,还嘲弄他,说他的形象不适合做生意……
  
  我的大学
  
  风雨如晦的日子里,魏宏远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积极寻求新的机会。他尝试过维修家电、种植蘑菇等很多活计,却因为缺乏资金、不懂技术,都无功而返。
  “街头摆摊的艰辛对我来说并不可怕,可那份歧视的屈辱以及尊严的缺失却使我难以忍受。”生性好强的魏宏远说。一辈子做街头小贩,魏宏远不甘心,可是前行的路又在哪里呢?他一直没有忘记一件事情,那就是读书。尽管此时梦想已很遥远,但他还是满怀热情地憧憬着,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1996年暑假的一天,魏宏远遇到了河南临颍县第一高中的谌素娥老师。谌老师是全国特级教师,不仅课讲得好,更是个热心肠。看着他孤独无助、因委屈而泛着点点泪光的表情,一种怜悯之情和强烈的责任感顿时涌上心头,谌老师果断地告诉他:“跟我学一年吧,我一定把你送进大学。”
  “谌老师,我这样,还能上学吗,会有大学录取我吗?”魏宏远疑虑重重。
  “孩子,不读书一点儿可能都没有,只有读书了,才有可能!”谌老师目光坚毅。事实上,谌老师太了解这个孩子了,学习成绩优秀,非常乐观、自尊、自强。尽管身体有残疾,但只要有集体活动,他都主动参加,看不出一点儿自暴自弃。
  “在成长的道路中,对我伤害最大的不是歧视和嘲笑,而是内心的绝望;对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家庭的贫困和身体的缺陷,而是无路可走的恐惧。”魏宏远说。
  在谌老师的帮助下,魏宏远重新回到课堂。他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像是在拼命,晚上回到宿舍还打着手电继续看书。一年的勤奋换来高考骄人的成绩,魏宏远被兰州大学录取了。在河南省当年报考兰州大学的所有考生中,他的总分名列第二。
  选择兰州大学,是因为这所西部名校学费低。然而,为了第一年的学费,家里还是卖掉了所有最值钱的东西:一头大猪、六头小猪和一头小牛犊,也少不了又四处举债。只身赶赴兰州的火车上,魏宏远知道自己“榨干”了贫困的家,心里沉甸甸的。
  交完第一年全部费用,魏宏远的口袋里只剩下了几十块钱,但是与上大学的喜悦相比,这点儿困难根本算不上什么。他有摆地摊的阅历和经验,坚信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谋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学费贷款,生活费自赚;五天上课,周末两天兼职,魏宏远四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大学生活丰富而又劳碌,却一点儿不寒酸。他要在保证学业的前提下,争取赚更多的钱安排好学习和生活。做家教、发传单、卖彩票、发放调查问卷、做新闻通讯员……他做过的兼职,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
  很多人为魏宏远的精神所感动,设法给他帮助。他说:“别人帮助你是因为你值得帮助,我得到别人的关怀,也会同样去关怀别人。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
  大学毕业,魏宏远回到了母校临颍县第一高中,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室里,他依然是身材最矮小的人,却是学识最渊博的人,而他特殊的经历更像是一本教材,学生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他讲课幽默风趣,班级成绩遥遥领先。夜晚,他的房间灯熄得最晚;他常常手不释卷,几乎忘记了所有的节假日。
  
  在学术的殿堂里
  
  担任高中教师三年期间,魏宏远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妻子善良本分,他感受着生活的阳光和温暖,也听到了内心的呼唤:他想汲取更多知识,领略更美的风景。
  完成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后,魏宏远将目光投向了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百年名校—复旦大学。他要报考复旦大学的博士。
  面试那天,魏宏远身体的残疾还是让现场的专家们吃了一惊。导师提出很多难度颇大的专业问题,魏宏远侃侃而谈、对答如流。接着,导师又问他报考博士的目的,魏宏远稍稍愣了一下,仿佛一下回到了当初求学无门的岁月,他含泪回忆自己的经历,最后回答说:“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知识使我获得尊严,知识也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我这一生注定将与知识为伴。”
  魏宏远被录取了,他很快又投入到繁重的学术研究中。不久,一篇篇视角独特的论文公开发表,他尽情享受着知识的芬芳和乐趣。导师也对这位经历坎坷、勤勉努力的弟子青睐有加,称赞他“献身学术的志向坚定,而且无浮躁之气,知识结构的自我完善能力与研究能力皆相当突出,必将成为一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者。”
  2008年年初,魏宏远获得了复旦大学最高奖学金—川良一奖学金。根据规则,学校首先要对全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按照一定比例重新遴选,然后再经过答辩,由专家组现场评出前15名获奖者。在精英云集、竞争激烈的评选现场,魏宏远的答辩引起许多人的注目,赢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赢得总分第三名。兰州大学也盛情邀请他毕业后回母校任教。
  从地摊小贩到复旦大学的优秀博士生,魏宏远生活轨迹在变,生活方式却没变。他一直坚持边求学边打工,让自己高负荷运转。如今,他依然靠兼职收入养活家庭,担负起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回首当年,魏宏远一脸平静:“这段风雨打拼的日子,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教会了我历练和奋斗、豁达和随和。”而提及这么多年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他却难以抑制心头的感激和感动:“我没有完好的躯体和富有的家庭,是不幸的。可是遇到了临颍一高的谌素娥老师,以及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一些如父母、兄长般待我的恩师,我又是幸运的。是他们用爱心为我铺就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刘陶然摘自《现代家庭》
  2008年第9期,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