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12期

澳门往事

作者:童 宁

字体: 【


  二
  
  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斯蒂芬·茨威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阐明澳门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澳门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还认为澳门问题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多次表明要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没有解决之前维持澳门的现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中国政府对澳门问题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针,暂时不收回澳门。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国际上曾多次表明对澳门问题的严正立场,即: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整个澳门地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有关澳门问题的两个不平等条约。1963年3月8日的《人民日报》强调指出:"香港、澳门这类问题,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问题……我们一贯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1972年,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的信中,重申了中国政府的立场:"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于同年6月15日通过决议,向联大建议从上述的殖民地名单中删去香港和澳门。1972年11月8日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了该委员会的报告。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发生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萨拉查建立的独裁统治,并建立了新的民主政权。新的民主政权执政后,在1974年7月27日发布了《宪制法律》第七号令,开始在非洲推行非殖民化的政策,承认葡萄牙在海外属地有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权利,但却把澳门视为特殊地区。在同年9月13日,葡萄牙外交部长苏亚雷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不应将澳门看成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门问题自然地要与中国进行双边磋商,以确立其新的地位"。1975年1月6日,葡萄牙外交部又发表新闻公报,表示了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常关系的良好愿望,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公报指出:"澳门地位可能成为两国政府在一致认为适当的时机的谈判目标,但将严格尊重那儿华人居民的权利。"因此,葡萄牙的"四·二五"革命,对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起了有益的作用。1975年年底,葡萄牙开始从澳门撤走了葡国的军队,并且解散了葡国在澳门的陆军司令部和海防司令部。在葡军主动撤走之后,为了维护澳门地区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澳葡当局着手组建治安水警和水警稽查队等完全属于保安性质的部队。1979年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问题上达成了谅解。葡萄牙共和国宣布,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承认中国对澳门拥有主权。双方都同意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澳门问题。
  1984年国庆节后不久,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澳门同胞国庆观礼团。
  邓小平同志当时正好80岁,精神抖擞,满面红光,身体十分健康。他依然故我地抽着为他特制的"熊猫"烟。小平同志历来是举重若轻,天大的事也是在谈笑中解决。他以压倒一切的气势不容置喙地说:"澳门问题将会像香港一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方式解决。至于解决澳门问题会不会影响其他,是早解决对香港有利,还是迟解决对香港有利,我还在考虑,现在想听一下大家的意见。"邓小平深深吸了一口烟,进一步说道:"澳门的问题解决也是离不开一国两制,时间比香港早些好还是同时好,这个问题我正在考虑,想听一下大家的意见。今天不回答这个问题,大家想一想。"全场鸦雀无声,小平同志深厚洪亮的声音在大厅里回响。
  小平同志的话不长,关于澳门问题的论述也就一分钟的时间。而这一分钟跨越了400多年,这一分钟包含着中国人民对这400多年的一种愿望和希望。这短短的一分钟是决定澳门命运的一分钟。
  10月9日,邓小平在北京接见了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马万祺向邓小平转达了澳门各界人士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草签协议之后,对澳门的前途特别关心。邓小平说道:解决澳门问题也要按照解决香港问题的那些原则去办,例如"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只是你们目前不要着急,因为现在的情形是如何继续保持澳门地区的安定与繁荣。邓小平还特别提到:在澳门回归祖国之后,"赌业仍然可以继续办下去。这是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做法。"
  1985年5月21日,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首次访华,谱写了中葡友好新篇章。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会见了埃亚内斯,两位领导人进行了有趣的精彩对话:邓小平亲切地问:"您喜欢访华吗?"埃亚内斯笑着回答说:"我很高兴与中国总理举行了内容广泛的会谈,并且也会见了李先念主席。"邓小平风趣地问:"你们之间没有吵架吧?"埃亚内斯轻松地答道:"我们之间有一些问题,不过并没有吵架。"邓小平说:"中葡之间没有矛盾,更没有必要吵架。我们之间只有一个澳门问题,这个问题原则上在1979年已经解决。"埃亚内斯也赞同邓小平的看法:"我们认为澳门问题,在1979年中葡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时就已经达成了友好协议,而且有了谅解,从根本上已经解决了问题。现在,遗留下来的别的问题是容易解决的。我们葡萄牙方面愿意通过友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这次访华时看到中国方面也愿意友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点点头:"可以按照中国总理说的办,双方友好地商量,这个问题不难解决。"1986年5月20日,中葡两国发布了关于澳门问题谈判的《新闻公报》,决定在1986年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谈判,以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1986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在蛇口招商局大楼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记者:请您谈谈中国政府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周南:我们有了香港的经验,还是"一国两制",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来解决澳门问题,这是肯定的。当然,香港跟澳门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这在谈判当中会考虑到这些问题。至于其他的问题便不好说了,因为其他问题需要在谈判当中去解决。记者:澳门没有主权问题,谈判的时间大概不会太长吧?周南:一切问题都会在谈判过程中得到圆满解决。记者:没有那么久吧?周南:当然可能短一点。这个要看谈判的进展如何。我个人是乐观的,葡萄牙的朋友也是乐观的,我再重复说这一句。记者:那么,今年能够谈完吗?周南:那我不知道。记者:收回澳门的日期会跟香港一样吗?周南:这些都要在谈判中加以解决。一切有关问题都要谈判,现在不便说。我现在都说了,你们到时不是没有事情可报道了吗?你们应该理解的,是最讲理的,这点最好,我们要达成君子协议,不要给人编造。记者:谈判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周南:很快便会与葡萄牙开始谈判。记者:中国与葡萄牙的谈判,会跟英国的谈判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周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大小就不同了么!记者:中葡谈判是否会比较容易一点?周南:我相信有可能的。
  1986年6月30日至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共和国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关于澳门问题的第一轮外交谈判。中国代表在谈判中坚持了三个方面的基本立场:1.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即公元2000年)之前收回澳门;2.中国政府在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保持澳门的稳定和发展;3.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之后,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指导思想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在会谈刚开始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就引用了唐诗佳句"潮落江平未有风,兰舟共济与君同",来作为谈判的开场白,比喻中葡双方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将在和平友好的平静气氛中进行,谈判双方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友好协商关系。当双方的代表团成员步出谈判大厅时,等候已久的中外记者们停止了相互之间打发时间式的谈论,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代表们的面部,想从中窥视出谈判的结果。令人欣喜的是,葡萄牙代表团团长梅迪纳脸上堆满笑容,不断地向面前的记者频频招手,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他并不在进行一场严肃谈判,而是在进行一次友好的访问。果然,7月1日下午5点,第一轮会谈结束后发表的新闻公报宣称:"会谈是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商定了会谈的全部议程,并就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对第一轮会谈的结果表示满意,并决定于9月份在北京举行第二轮会谈。"这个公报十分简短,只有140个字,但是却颇有分量,因为它传达了此次会谈"令人满意"的重要信息。根据双方事先商定的时间,1986年9月9日至9月10日,第二轮会谈又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有趣的是:因为在第一轮谈判中,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借用了唐人的诗句来比喻谈判,而当时有不少外国记者都无法理解其中的准确含义,所以前来进行第二轮会谈采访的记者们,都将《唐诗三百首》带在身上,准备随时查阅,以便能够搞懂周南说话的真正含义。但出乎记者们预料的是,周南此次会谈并没有引用唐诗,而是在会谈开始之前,在谈判席上借用了晋代画家顾恺之喜欢倒啖甘蔗的典故,来形象地概括中葡会谈的进展和形势,意思是会谈仿佛从头部到根部倒吃甘蔗那样,越吃越甜,在这个阶段已经"渐入佳境"了。周南借用这个典故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双方团长第一天见面时非常热情,两位团长一见面相互热烈拥抱,比起第一轮谈判时仅以热烈握手来表示礼节,感情上则更进了一步,显示出了双方关系的融洽以及谈判确确实实有了明显的进展。与此同时,葡萄牙代表团再一次接受了中国代表团的邀请,到山东进行游览和参观。总之,第二轮谈判结果仍然如人们事前预料的那样顺利,尽管双方的会谈是以"保密"的方式进行的,然而会谈之后的新闻公报却对此作了愉快的报道:"双方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就各项议程的实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进展。"北京的10月太美了,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钓鱼台长廊边的金黄色树叶和香山著名红叶、紫叶、绿叶以及一些难以明确辨认出色彩的树木不知让多少国家的总统、总理赞不绝口。中葡双方决定将第三轮会谈安排在1986年10月下旬举行,与第二轮会谈相距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双方宣布:在第三轮谈判进行过后的11月份,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应邀访问葡萄牙共和国。
  1986年10月21日至22日,中葡双方继续在北京举行了第三轮会谈。双方是在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在会谈进行之前,又引用了唐代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暗喻会谈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周南还极力赞赏北京的秋天是"黄金季节"、"成熟的季节",暗示这轮会谈将会有丰富的收获。结果,第三轮会谈不仅气氛是友好融洽的,而且在实质性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取得了广泛的一致。到此为止,中葡双方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谈判算是告一段落,谈判的第一阶段顺利结束。从第一阶段的三轮会谈所发表的新闻公报来看,中葡双方都强调了会谈的气氛是友好的和融洽的,双方对会谈的结果均表示满意,中葡双方的谈判代表在会谈的前前后后也时常表现出合拍和契合的迹象,还流露出了轻松愉快的神色。这一切,似乎让人感觉到:中葡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谈判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然而,后来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1986年11月17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应邀访问葡萄牙。虽然葡萄牙外交部通过新闻媒体一再向外界强调这次访问是属于礼节性的,不过由于周南既是中国外交部的副部长,同时又身兼了中葡澳门问题谈判代表团的中方团长,所以他在谈判期间出访葡萄牙,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外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从形式上看,周南在出访葡萄牙期间,确实受到葡萄牙方面隆重的礼遇和热情欢迎。比如葡萄牙总统、总理和外交部长先后都与周南进行了会晤。但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周南在葡萄牙贝伦宫会见现任总统苏亚雷斯之后,一走出贝伦宫的大门,就急匆匆地离去并且神色有异,甚至没有回答记者提出的询问。这种异常的举动与周南过去一贯开朗健谈的作风大相径庭。到了第二天,情况更是起了微妙的变化---周南以身体疲倦为托辞取消了原先既定的参观访问活动。这种微妙的变化当然要引起外界的种种猜测,因为当初中葡双方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一轮会谈时,周南就对葡萄牙的秀美风光大加赞赏,并且希望有机会出访葡萄牙。可是,当周南风尘仆仆从千万里远的中国赶到葡萄牙时,却出人意料地在与葡国总统会晤后突然取消了参观访问的计划。因此,外界普遍认为中葡双方可能在关于澳门前途问题的会谈中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周南在离开葡萄牙之际,在机场向新闻记者发表了谈话,特别强调:"在二十世纪末之前,完成港澳回归祖国的大业,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意愿,也是中国政府的决心。"周南在说这番话时,语气非常坚定,明确表示了中国政府要在2000年之前收回澳门的决心。但当记者们问及周南"中葡谈判是否遇到障碍"时,周南巧妙地回答说,双方决定谈判是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他不对此问题作出回答。很快,葡萄牙周刊《快报》就发表文章披露说,葡国外交部长认为中葡双方在关于移交澳门的日期问题和居住在澳门的居民的国籍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紧接着,在葡萄牙处于执政地位的社会民主党对移交的日期问题表示了态度,该党的发言人公开向新闻界说,葡萄牙难以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00年之前收回澳门管治权的立场,并且提出了葡萄牙的要求---在2017年将澳门移交给中国最为合适。与此同时,葡萄牙国内也出现了将澳门的管治权移交日期拖到21世纪的种种言论,有人主张2003年移交,也有人赞成2007年移交。一时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狂言四起。这些言论,在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举行会谈刚开始的时候就曾经在港澳出现,有人到处游说,鼓吹"九七"大限,香港资金外流,澳门可以趁机吸纳,因此,澳门越迟归中国得益越大。有关方面也传出消息说,澳门有许多年都没有搞过什么像样的建设,迟些时期归还还可以搞几项大的建设工程作为补偿。甚至还有人荒唐地提出了所谓"越晚移交越好"的奇谈怪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986年12月31日对此表示了明确的态度:"在2000年前收回澳门是中国政府和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10亿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和强烈愿望,任何超越2000年后交回澳门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中国政府把澳门回归祖国的日期定在1999年12月20日是有一定原因的。众所周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日期是1997年7月1日,确定香港回归的这个时期,主要是考虑到英国根据不平等条约租借香港"新界"99年,其租期将于1997年6月30日届满。但是澳门问题却与香港问题不尽相同,在过去的400多年内,葡萄牙是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逐步占领澳门的,中葡两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租约。因此,收回澳门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强烈愿望,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有权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由于中国政府表明了坚决的态度和立场,1987年1月6日,葡萄牙国务会议经过长达四个半小时的讨论之后,原则上同意中国于1999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葡国方面于1987年1月20日正式向中国方面转达了葡萄牙国务会议的意见。
  1987年3月18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第四轮会谈第一次会议仍然是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刚刚开始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恢复了他原有的风趣和幽默。周南以相当轻松的语调,用天气为话题,妙趣横生地做了开场白。他说道:北京的天气现在已经是春回大地了,他家门口的两棵桃树,一棵含苞待放,另一棵已经开花了,接踵而至的便会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周南的这番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巧妙地预示了目前中葡会谈时的转机。那么,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会谈是不是就真的会如同周南家门前的那棵"含苞待放"的桃树?而且会谈的前景是不是就真的像另一棵桃树那样开花并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万紫千红的局面?周南接下去的比喻显然对此抱有信心,他以自己的戒烟来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周南引用了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的一句名言"不见可欲则心不乱",又将这句话改作"常见可欲则心不乱",以此来表示他本人对眼下的谈判是有毅力和耐心的。引用这句话的寓意,当然也意味着接下去的谈判仍然需要坚韧的努力才能获得双方都觉得满意的结果。相对前三轮会谈来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第四轮会谈可以称得上是既柳暗花明又扑朔迷离。会谈的气氛并不是十分轻松的。从3月18日到3月20日之间的三天时间里,会谈连续三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里举行,谈判的时候曾经出现过多次紧张局面。原先预计3月21日就基本上可以结束谈判,按原定计划,葡萄牙代表团团长梅迪纳将在谈判结束后立即赶回葡国首都里斯本,向葡国国务会议汇报此次会谈的结果。可是,又一次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梅迪纳并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返回里斯本,而是将此计划突然之间取消了。而且,北京的记者们还报道说,"梅迪纳神态木然"。显然,中葡双方的谈判并不能够按期结束,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外界人士纷纷对此进行了种种揣度和推测,认为问题可能是出在"国籍"上,因为第三轮会谈最为复杂而且也是中葡双方要解决的最后问题便是有关国籍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方面早已表示出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不允许澳门居民有双重的国籍。但是,葡萄牙方面却以维护葡国"尊严"和维护葡国护照持有人的利益为理由,三番五次强调要容许澳门居民有权获得双重国籍。正因为双方在这个国际问题上立场相距甚远,难以在一时间达到共识,所以这个问题导致了会谈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因而会谈被迫在3月21日和3月22日停顿了整整两天。正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国籍问题有了一些转机。在两天的停顿时间里,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葡萄牙代表团团长梅迪纳曾经在私下里进行了有益的磋商,于是3月23日上午9点会谈又重新举行。据来自权威人士的消息透露说,在恢复会谈后,中国方面并没有在国籍问题上作出让步。这从后来谈判的进展情况来分析,实际上葡国方面在某些问题上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比葡方原先的设想退了一步。当然,葡方代表极有可能在退后这一步上超出了葡方代表团的决策权限。因此,他们必须赶在双方的协议草拟之后和草签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先取得葡萄牙国务会议的同意才能进行最后的定夺。在葡方代表团成员向葡萄牙国务会议请示期间,身为葡国代表团团长的梅迪纳却必须继续留下就这些问题同中国方面进行磋商。所以,梅迪纳返回葡萄牙行程的取消,又一次导致了会谈气氛的冷却。另外,中葡在会谈中还遇到了另一个问题:葡萄牙方面极力希望澳门能够加入"联合国文物保护组织",这样可以使葡萄牙在澳门的文物今后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保护;葡方还在保护澳门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活动等方面,表示出了十分强烈的愿望。中国方面对于葡萄牙方面提出的这些要求,本着既尊重历史又尊重现实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作出了适当的和合理的让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于中葡双方谈判代表的共同努力和求同存异,在重新举行的会谈中,经过反复的磋商,双方终于取得了共识,并最后达成了协议。1987年3月26日上午11时整,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葡萄牙代表团团长梅迪纳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中葡联合声明草签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又迈进一步》的社论:"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统治者腐败无能,中国人民处于被压迫、受屈辱的地位。从1553年算起,澳门在外国统治下长达400多年。封建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都没能够解决澳门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提出三大任务之后,我国政府通过和平谈判终于使这一问题获得解决。恢复中国对澳门行使主权,洗刷了民族耻辱。解决澳门问题,我们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这一事件无疑将永垂史册。"1987年4日13日上午1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正式签字仪式。中葡双方出席仪式的还有姬鹏飞、吴学谦、葡萄牙外交部长雷斯·德米兰达等。此外,参加中国澳门问题谈判的两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也出席了签字仪式。在庄严而又融洽的气氛中,两国政府总理在《联合声明》上签了字。签字之后中葡两国领导人相互交换了《联合声明》的文本,并且热情地握手。然后,两位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热烈祝贺《联合声明》的成功签署。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灯火交相辉映的大厅里瞬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200多名中外记者,此时怀着激动的心情用摄像机、照相机和录音机等,记录下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场面。1988年1月15日,中葡两国在北京相互交换了《联合声明》的批准书,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澳门从此进入了回归中国的过渡时期。
  1993年3月31日,在中国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澳门《基本法》顺利通过。1993年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发布主席令(第三号),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包括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附件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实施。
  从此,澳门问题尘埃落定。自公元1553年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澳门,在离别祖国446年之后,将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将恢复行使主权。446年的耻辱将被冲刷得一干二净。

[1]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