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12期
澳门往事
作者:童 宁
字体: 【大 中 小】
四
澳门一岛,状如莲花,香山尽处,有路名关闸砂,直出抵澳,若莲茎焉。
---《澳门杂诗》
我每来到一个城市,要干这么几件事。第一件:去邮局,买几张纪念邮票;第二件:到书店,购几本当地出版的图书;第三件:逛大街,四下里看看风土人情;第四件:买小吃、点心,回家送人;第五件:进商店,给家人买衣服。这一巴掌伸直的五件事情完成后,心中方觉圆满。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远处波澜不兴,海天一色。清风徐来,令人神清气爽。天气晴朗,人的情绪没有理由不好。我一向认为自己是一只信鸽变的,因为对城市我有一种天然的亲情,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听街谈巷议,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没有目标地在马路上乱走,看人扎堆儿聊天,这一切,哦---我太感舒心了。我并且认为只要有一本城市地图册,三个小时便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一切。更何况,澳门,一个弹丸之地,现在就在我的脚下。我又实实在在地闻到了这个小城的气息。哼!浑身洋溢着鸽子的激情,脖子左右扭动并咔咔作响,眼珠子滴滴溜溜转动,喉节上下鼓动,双手握在一起捏着关节吧吧作响,我忍不住了,我要飞。我开始了我的信鸽之旅。我在澳门飞翔,我在澳门徜徉,我在澳门购物,我在澳门晒太阳。
澳门是个饮食、购物、娱乐的好地方,到此旅游度假者,都会有一项满意的收获。澳门不光是一个"赌"字。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最吸引人的是澳门乃东西方货物集散地。在这里,无论游客喜欢的东方传统物品,还是西方特色产品,总会找得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到澳门旅游观光,除了妈阁庙、牌坊、卢园等名胜外,还要去手信街一游。在福隆新街、新马路、十月初五街一带有很多店铺出售猪油糕、花生糖、盲公饼、杏仁饼、蛋卷、老婆饼、肉干、凉果、咸鱼、蚝油、虾酱、虾膏等富有澳门特色的食品,这些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送给谁谁都会眉开眼笑。若说到购物,在澳门的议事亭前地、白马行、荷兰园、新马路、南湾街、高士德、雅廉访等茂盛地带,商铺林立,各国名牌时装、皮具、本地出口成衣等,货品琳琅满目,价格则按档次分成多种,丰俭由人。除衣物外,金饰是相当一部分游客的消费重点,于是,澳门的金铺也越开越多。澳门金饰以纯度高、手工好而深受旅客的欢迎。内地游客每次前来都喜欢在金铺流连,而金铺都接受人民币付款。也有些游客到澳门的最大目的是购买家具。无可否认,澳门是购买古董家具的天堂,而且价钱令人喜出望外。近年来,澳门本地的中式家具制造业备受瞩目,因为每件制品都是优质工艺和杰出设计的结晶,水准一流。美食也是澳门吸引游客的一环。葡国菜、中国菜、欧洲菜和日本菜,给人丰富的选择。对不少游客来讲,澳门菜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其实它融合了葡国、中国、印度、非洲和马来西亚菜式的优点,别具风味,给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美食当前,又怎么少得了香醇佳酿?中西美酒,澳门丝毫不缺,一杯在手,大可为旅程多添一份醉意。
澳门可看的地方不少,比如拍电影的外景地。有人说历史巨片与澳门有着不解之缘,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澳门的确是历史巨片的最佳外景地之一,例如珠江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拍摄的《孙中山传》,其中有许多重要的镜头都是在澳门拍摄的。由于澳门的西洋建筑式样多姿多彩,街道起伏多变,《孙中山传》原计划在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地拍摄的镜头,也改在澳门市政厅、嘉思栏兵营、澳督府等处拍摄。《孙中山传》在澳门拍摄既省经费、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电影的艺术质量,取得了非常好的银幕效果。此外,根据英国作家占士·加维的畅销小说改编、1985年摄制的著名影片《大班》,许多镜头也是在澳门、凼仔和路环拍摄的,较好地再现了鸦片战争时期的港澳风云。《大班》男女主角在澳门卢廉若公园春草堂拍摄的镜头,为这部历史影片的造型艺术确立了东方和西方色彩既冲突又融合的基调。澳门一直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艺术家拍摄中国和亚洲华人社会的主要外景地,例如美国著名影星麦当娜主演的《上海传奇》,大部分重要的镜头,甚至黑社会枪战、贩毒、追逐等五光十色的场面,都是在澳门十月初五街、关前街、草堆街、火船头街附近的旧旅馆、码头内港拍摄的。许多电影界人士看完这部电影以后都说:"这部名为《上海传奇》的电影应该改名为《澳门传奇》。"由此可见澳门外景的特色是何等的鲜明。其他好莱坞的制片人拍摄亚洲地区的影片,也经常在澳门选景。自1967年开始,西方影视界在澳门拍摄了一系列发生在亚洲的电视剧,内容大部分以探险、盗宝、赌博、性爱和仇杀组成,这些电视剧的主角是亿万富翁、空手道高手、花花公子女郎、黑社会团伙和冷血杀手,加上悬念、爱情和动作手段,若隐若现地描绘了东方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这些电视剧开创了"007"系列电影的先河。80年代著名的美国电影《夺宝奇兵》片中的许多重要镜头,都是在澳门内港、司打口、新马路、营地街、草堆街拍摄的,特别是主要演员从新新酒店逃脱追捕的精彩镜头成为惊险片的经典。
来到澳门,可以看到一些在其他地区少见的独特现象。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七多"。第一,博彩场多。港澳人称之谓"博彩"的行当,即内地人所谓的赌博。前文已述,不再嗦。第二,"押铺"多。澳门的当铺舍弃"当"字不用,而借用一个不大刺眼的"押"字,这是澳门当铺经营者吸引客人的高招。人们常说"十赌九输",尤其是进出这些专业性的赌场,只要幸运之神不赏脸,难保不会输空了口袋。此时,就必须去"押铺"借点回家的盘缠。虽然澳门当局并没有确切的"押铺"统计资料,但是在澳门靠近赌场的大街小巷,每四家店铺的招牌中,就会出现一家特大的"押"字招牌,因此整个澳门少说也有数十家"押铺"。第三,警察多。在澳门,经常会出现一些输得精光、身上无值钱之物可押的赌客,为了防范这些赌客偷窃或者抢劫别人的财产,澳门的大街上时常会出现佩着警徽执法的警察,虽然不知道这些警察对歹徒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威慑力,但是却能给人们增添了不少安全感。第四,别墅多。澳门的别墅有不少是用一般公寓改装的旅馆,房间窄小,设备差,但是价格却不菲,双人房间一晚要四五百港币,逢假日时,还会有因房间紧张而投宿困难的情况。目前在澳门登记有牌照的这种别墅就有100多家,由此可见每年来澳门旅游的人数之多了。第五,酒家多。澳门的酒家与台湾的酒家不大相同,它既没有酒女的殷勤劝饮,也无伴奏演唱,而是个纯吃饭喝酒的地方。澳门酒家供应的菜肴,多以生猛海鲜为主,新鲜、便宜,种类又多,一家大小四口吃上至少含有虾、贝、蟹、求鱼等高级水平火锅,一顿只需付120元港币。第六,算命多。常言道"穷算命、富烧香",输红了眼的赌客,在"押铺"里,押下自己身上的最后一件物品后,大多要先花点小钱,找个算命师来算一算,看看自己是否还有翻本的希望;而一些偏信命理之学的人,在入场之前,也必不可免地要算算今天的手气如何。于是,什么"白灵芝"、"神算子"之类的小算命摊,就在街角旁一桌两凳地摆开了。入夜之后,一些小公园内,更是这些江湖骗子们的天下,而要求指点迷津的善男信女们则川流不息。第七,港仔多。因为有近水楼台之便,香港人一直占来澳旅游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港来澳的交通工具目前仍然以水运为主,但是一天24小时都有班船在两地对开的服务。最近十几年来,由于免除了入境签证的手续,港人进入澳门机会就更多了。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因香港禁放爆竹而澳门则在特许的初一至初七期间,可以在特定的地点燃放爆竹,故不少香港青少年与父母一起,为了求得能过一下爆竹瘾而前来澳门。因此,虽然一天有两三个班船往来于港澳之间,但仍不能满足需要。
我最爱去的是澳门邮政局,它离我住地不远,有空我就去转转,看看澳门的邮票。说老实话,我喜欢澳门的邮票,是因为他们的邮票图案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着色艳丽,构图简明、空灵,很令人怜爱。一张邮票好不好,看当地邮政部门发行邮票的态度是否端正是其一;看邮票的发行量大不大是其二;看邮票的设计、印刷水平是其三。我之所以认为澳门邮票值得收藏,是因为它有很多小型张都是编号发行的,这就说明澳门邮政局不怕麻烦,每一张小型张印上编号,凭这一点就叫人感动和放心。澳门的邮品,包括邮票、邮封、小全张、小本票、明信片等,品种多样,风格高雅,颇受集邮人士所喜爱。随着澳门回归日近,澳门邮品更具特别收藏意义。澳门很早就有海上邮政运作。1878年6月1日举行的万国邮联组织会议,澳门已有参加,但几十年间的澳门邮件仍使用香港邮票,直至苏沙正式出任首任澳门邮政局长后,才于1884年3月1日发行了澳门第一套邮票---皇冠邮票。澳门邮票诞生至今已有115年,到1996年12月底,共发行了200多套,合计1000多枚。其中,普通邮票50套、纪念邮票68套、特别邮票88套,另有12生肖小本票12套,小版张24套,小型张大全41套,小版张大全25套。我有时想,把澳门的邮票收集齐,倒不是一件难事。把澳门邮票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就更好收藏了。第一阶段为葡王朝邮政时代,从1884年至1910年;第二阶段为葡国邮政时代,从1911年至1979年,共68年;第三阶段是澳门邮政自主年代,这是真正的澳门邮票时代。前两阶段的95年澳门邮票具有葡国风格,有的甚至具有殖民色彩。80年代以来的近20年,澳门邮票已由澳门设计,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开始独树一帜;在数量上则是前两阶段澳门旧邮票的5倍,内容丰富、设计精美、色彩艳丽,邮票上以分别印有中、葡两国文字。生肖邮票是海内外集邮者的热门藏品,也是多个国家、地区角逐发行的抢手邮品,澳门生肖邮票完成了首轮循环后,于1996年起展开第二轮发行。在澳门邮票上,可以看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三大古庙、松山灯塔、贾梅士石洞、跨海大桥等名胜古迹。一年一度的大赛车、国际音乐节、龙舟竞渡、中秋节、春节以及各种中西节日、传统习俗,都成为澳门邮票的主题。澳门有"莲花福地"之誉;而且华人占人口大多数,华洋民俗都得以长期保存,并陆续出现在80年代以来的澳门邮票中,形成一种地方风格。澳门邮票品种琳琅满目,内容多样,透过澳门邮票这个"方寸天地",反映澳门邮史---一部活的澳门历史,这是多元化的社会岁月以及历史的见证。在澳门邮票发行史上,曾有几次邮票已经印好,但因某种原因而未能发行的情况。由于这些邮票的存世量不多,故它们均身价不凡。如果你的运气好,能在地摊上碰上它们,您就发了,那钱挣得比去赌场还容易。1950年1月17日,澳门发行"澳门风景"普通邮票第二组,采用的图案与1948年12月30日发行的第一组相同,只是刷色有变化。其中面值一元的"关闸"原用蓝色印刷,但最终发行使用的是棕色。为什么蓝色"关闸"邮票不能发行呢?有一种说法是,邮票上蓝白两色与国民党党徽的颜色相同,而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澳葡当局为避免政治上的纠纷,遂将邮票颜色改变。"蓝色关闸邮票"的目录标价为1500元。1955年,葡萄牙政府为了巩固其殖民统治,宣布澳门为葡萄牙的海外省,并借机筹备一系列庆祝"葡萄牙人来澳400年"的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发行一套4枚纪念邮票和一枚小全张。此举引起我国政府强烈反对,使澳葡当局不得不以经费不足为借口,取消了所有活动。这套印好的邮票及小全张也随之取消发行。目前这套"葡萄牙人来澳400年"邮票的拍卖价大都在5万元以上,目录价更达到6.5万元。而小全张据说只有一张存世,其价值难以估计。1964年,澳门拟发行一枚以葡萄牙传教士贾尼劳像为主图的邮票,以纪念耶稣会来澳门传教400年。由于葡萄牙教会与政府有密切关系,到澳门传教与殖民统治是分不开的。为避免我国政府反对而引起风波,这枚"耶稣会来澳门400年"的邮票也未发行。此票的目录价在1.5万元以上。"教会在澳门400年"邮票原计划在1976年发行,主图为澳门的主教堂。由于自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后,其殖民地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正式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而这种在澳门成立教会题材的邮票可能引起我国政府的反对。基于这样的政治考虑,这枚邮票没有发行。其目录价格为2000元。随着葡萄牙非殖民化政策的实行,从1975年8月29日发行"4·25革命一周年"邮票开始,澳门邮票上不再出现葡文"RFPUBLICAPORTUGUESA"(葡萄牙共和国)的字样。但到1981年准备发行葡萄牙诗人贾梅士逝世400周年纪念邮票时,却发现在葡文MACAU(澳门)铭记下加印了PORTUGAL(葡萄牙)字样,而这是与葡萄牙当时的政策相抵触的。所以全套邮票删去PORTUGAL(葡萄牙)字样后重印。全套4枚邮票的目录价为1.5万元。1979年中葡建交,两国在澳门问题上取得共识,政治上的禁忌也随之消除。从1982年6月10日发行的"澳门名胜建筑物"邮票起,葡文"葡萄牙共和国"的字样又重新出现在澳门邮票上;一些以前被认为是敏感的题材也陆续登上了澳门邮票。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邮票以葡文印刷的"葡萄牙共和国·澳门"的铭记将永远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澳门"的新铭记。从这些未发行邮票背后的轶闻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中葡关系的发展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9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兴起港澳台邮票,加上澳门回归祖国临近,澳门备受国人瞩目,多姿多彩的澳门邮票陡然身价百倍。
我在澳门邮政局买了不少邮票、小型张、首日封什么的,顺便都夹在笔记本里。晚上,我再一张一张地拿出来细细欣赏,正当我聚精会神地整理澳门邮票时,突然,我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震,笔记本里的一行行人名如同一枚枚小炸弹在我眼中爆炸开来,同时闪动着刺目的光芒。
这是王老先生的家谱。一个"字"为一代人的标志,王家把这个"字"用在姓名的第二个字上。所谓20代人的辈分,以姓名的第二个字即可区分:"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人穷无奥可,志短门言水。"下面是王老先生写下的,每代人的五个名字。这种家谱,差不多有老家的人都知道。一个家族里,孩子出生后,根据家谱上的"既定方针"而给孩子起名字,一般来说家谱上会起上十几个或几十个名字供后人使用。倘若儿孙满堂、香火极旺,名字不够用怎么办?可由当时家族中德高望重者为之起名。我仔细把王老先生的家谱一看,哎呀!不得了!你看---
王忠心 王忠诚 王忠向 王忠国 王忠华
王厚鸿 王厚雁 王厚要 王厚归 王厚家
王传世 王传落 王传人 王传萎 王传靡
王家风 王家起 王家待 王家日 王家霞
王久新 王久云 王久看 王久布 王久佳
王诗槐 王诗树 王诗话 王诗香 王诗筢
王书墨 王书海 王书少 王书好 王书酣
王济榕 王济叔 王济系 王济漂 王济架
王世林 王世间 王世有 王世猛 王世鸭
王长根 王长戏 王长貌 王长仁 王长拉
王人石 王人坚 王人破 王人天 王人金
王穷史 王穷转 王穷乾 王穷坤 王穷霸
王无愧 王无闻 王无轨 王无边 王无花
王奥万 王奥众 王奥举 王奥奖 王奥嘉
王可归 王可来 王可兮 王可快 王可哉
王志欢 王志欣 王志眺 王志台 王志峡
王短飙 王短漩 王短震 王短关 王短闸
王门源 王门甜 王门公 王门推 王门他
王言凤 王言麟 王言泽 王言平 王言江
王水腾 王水飞 王水之 王水华 王水夏
把每一行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竟然是一首诗。
第1代 心诚向国华
第2代 鸿雁要归家
第3代 世落人萎靡
第4代 风起待日霞
第5代 新云看布佳
第6代 槐树话香筢
第7代 墨海少好酣
第8代 榕叔系漂架
第9代 林间有猛鸭
第10代根戏貌仁拉
第11代石坚破天金
第12代史转乾坤霸
第13代愧闻轨边花
第14代万众举奖嘉
第15代归来兮快哉
第16代欢欣眺台峡
第17代飙漩震关闸
第18代源甜公推他
第19代凤麟泽平江
第20代腾飞之华夏
忽地,脑子一醒,王家家谱的最后两句"人穷无奥可,志短门言水",岂不是"人穷志短无澳门可言"?!"水"和"奥"一合,不就是一个"澳"字么!
王老先生,您家的家谱,我破译出来了。
1999年10月8日〔责任编辑 杨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