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6期

大湖净魂

作者:陈 源 张锡震

字体: 【


  
  
  
  
  序 语
  山东济宁,圣贤辈出。黄帝、少昊帝、孔子,诞于曲阜,曾子生于嘉祥,邹城是孟子故里……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济宁成为水陆要冲、商贾云集、骚人墨客常临之地,“南控徐沛,北接汶泗,引吴、楚、闵、粤之饶,壮畿辅咽喉之势。”兖州,兵家必争;汶上,中都古城;泗水,海岱名川,泅水,曾令孔子大发“逝者如斯”的慨叹,泅水,无边光景一时新;水泊梁山,聚义一百雩/\将;“鱼米之乡”鱼台,名闻遐迩;金乡,中华蒜都、圆葱之乡……济宁,可谓山川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翰墨飘香。
  微山湖,又称南四湖,是微山、昭阳、独山、南阳湖的总称,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商时,微子封于此、葬于此,而取名微山。这是片古老的土地,更是片青春的土地。“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声回荡,英勇壮烈。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保家自卫团、鲁南铁道大队、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人民武装,戮力同心,共抗敌寇,建立了湖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开辟并保卫了湖上秘密交通线,以微山湖为依托,“爬火车、摘机枪,撞火车、炸桥梁,就像那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八年浴血奋战,湖区人民战绩斐然,战功赫赫,凭勇敢和智慧,谱写出光辉灿烂、可歌可泣的抗日史章,啸傲天外。这,又是片英雄的土地。
  微山湖畔,淀积着厚重的儒家文化,并荟萃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今天的微山,又成为新时代教育人、改造人的“泾河”。
  山东省济宁监狱就坐落在这片古老、文明又英雄的土地上。
  上到监狱采访,还是第一次。
  监狱,一定是森严的大门,扯满墙头的电网,荷枪实弹的警察。森严的大铁门紧闭着,门里门外两重天,门外阳光明媚,门内阴冷恐怖。咔啦咔啦的大铁门一开,铁栏、铁脸、铁的步调。严酷,阴暗,潮湿。这该是监狱的样子。除了这些可怖的静,大概发出的声音便是“你是什么人广“你来这里干什么y”诸如此类的训斥……烙印在心象里,挥之难去。
  越是这样想,越增添了几分好奇和神秘,就这样走入了济宁监狱——
  初春的阳光倾泻在一丛丛鹅黄的嫩柳上,几丝晚落的柳絮乘着缕缕阳光和薄雾在柔柳中嬉戏。林中是小桥流水,红亭褐石,雨花石小径蜿蜒于林下草间,穿过其中,柳芽的清香和着微湖水氤特有的清新,醴酪一般沁人心脾。池中的鱼儿伴着晨雀的欢唱,轻‘陕地舞着,仿佛一切和我都融在这清晨曼妙的欢愉中。漫步柳林,徜徉樱花路,盛开的樱花粉红乳白中点缀着点点绿叶,像起舞的新娘;在几丛迎春的映衬下,尤显轻盈、挥洒。不远处,楼角竹子搭做的“书画长廊”下,有的在晨读,有的在下棋。蓝天下,一排排乳墙红檐的现代化监室静静地耸立着,在碧树紫花的衬托下一点儿也不显得拥挤和喧嚣。小桥流水、鸟鸣鱼戏;亭台楼阁、柳绿花红。紫藤长廊,蜂蝶起舞,藤花飞香,旖旎人画: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哦,这是济宁监狱吗?心中的那份好奇和神秘越加浓郁。
  ,
  在蔡园和金桥监区,正在执行任务的干警,举手投足,透出一种威严,来来往往的警察迈着快捷的步子,微笑着点头致意。要么成双成对,要么成排成列,步伐齐整,迈着军人般步伐的犯人,从我眼前走过,从划定的蓝线内走过,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罪犯,可不由你不信了。罪犯一脸的安态,倒令我们有些不自在。坐在亭子里的犯人,见我们走近,起立示敬。我们乘坐警车临出大门时,在AB闭合门前停下,是犯人走过来,打开后备箱,仔细检查后,才放行……越走越看,越觉得与自己想象中的监狱相去甚远。这是监狱吗?
  这一切谜一般吸引着我们,带着一种莫名的冲动,我们想解开它。
  1984年6月,济宁市委、市政府根据上级的指示,在原金乡县蔡园煤矿的基础上组建济宁市劳改支队。9月21日,第一批犯人被收押进来。这时难题接踵而至,狱警只有几十名,而且是脱了便服换警服,在改造罪犯上是门外汉,对罪犯不敢管也不会管。
  管教干警们面对摆在面前的新课题,不懂就虚心学,他们带着问题从书本上找答案。当时支队仅有的两间办公室成教室,他们白天办公,晚上集中起来学法律,学业务,人人像小学生那般端坐在小板凳上,倾听兄弟监狱有监管经验的老同志授课解惑;明天再应用到实践中去。干中学,学中干,监管改造工作走上了轨道。
  1987年,济宁监狱在罪犯中率先实行了“百分考核、以分计奖、以分减刑”的考核奖励办法,实施了对罪犯的规范化管理。1990年4月,济宁监狱办起了“育新学校”,对罪犯实行正规的三课教育。1992年,全面推行了罪犯分级管理、分级改造等各项管理制度,使监狱工作逐步纳入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规范。
  1994年,历史和机遇都选择了济宁监狱。这一年,《监狱法》颁布实施;司法部提出了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号召。济宁监狱党委及时抓住机遇,决定把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作为总揽全局的工作,推动了监狱整体工作的迅速发展。1997年首批建成了省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开创了市地监狱建成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先河。
  2000年6月,济宁监狱以975分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司法部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考评组的验收,标志着济宁监狱正进入了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行列。
  成绩面前,济宁监狱党委班子没有止步,他们以进取为动力,披肝沥胆、励精图治,又谋划着监狱的未来。1997年建成了金桥监区,2001年开始建设金源监区,两个监区都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建设。在金源监区,负责狱政设施建设的是曾获济宁市首届十佳杰出青年卫士的高联营,我们赶到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碌着,他给我们介绍说金源监区是按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标准建设。目前正处在建设的关键时期,很快就具备押犯条件,建成后将成为济宁监狱的一个亮点。
  二十年风雨,二十年追求。济宁监狱由一个全省落后的监狱发展成为拥有三个监区、监管改造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文明监狱。
  建狱20年来,没有发生凶杀、暴乱、哄监闹狱、罪犯成批疾病死亡事故,实现了连续13年无罪犯脱逃的骄人成绩。
  2一股诱人的浓香,扑鼻而来,记者来到了监狱的伙房,墙壁上的罪犯“周食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星期一,早餐:主食油条,副食大米稀饭;中餐:主食馒头,副食炒鸡蛋;晚餐;主食馒头,副食鸡蛋汤。
  星期二,早餐:主食馒头,副食咸汤;中餐:主食大米饭,副食芹菜炒肉;晚餐:主食馒头,副食白菜粉条……
  一看时间,逼近日中。循着香味,记者来到一监咨询室,心理教育中心,劳动技术试验室等等,凡是颇具现代化的学校里所具有的设备它一应具全。陪同参观的教育科的同志看出了我的惊诧,插了一句:“我们每年用于罪犯教育的资金大概要六百万元。”“嗯,钱花了不少,不知教育效果如何?”我有些挑剔,揣想。上了五楼,额上已有些冒汗的张副监狱长说:“咱们歇一会儿。”他随手推开了一扇门,里面是一个小型的教育改造成果展室,是些配有文字说明的照片:
  葛x x,1992--1998年在我狱服刑,服刑期间接受采煤技术教育,并刻苦钻研相关技术,刑释后因技术出色被济宁市某煤矿聘为技术工人。现任技术矿长,常务副矿长。
  史x x,1995--2000年在我狱服刑,服刑期间利用图书优势,钻研建筑没计,现为x x建筑公司总经理。
  王x x,1996-'-2001年在我狱服刑,服刑期间选修家禽养殖专业技术,刑释后从事个体专业养殖,现为养鸡大户,并主动带领村民致富。
  郭x x,1996'--2002年在我狱服刑,入狱时小学文化,到2002年出狱时,拿到大专文凭,并/,匝利就业……
  此时,张副监狱长大步走过来为我讲解,其他的同志也纷纷打开话匣子,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电脑人才、家电维修、大专生等等,数不清的事例,从他们灼灼的神情中可以看到收获者的自豪与愉悦。
  多年来,济宁监狱除培训罪犯基本的劳动技能外,还常年开设家电维修、养殖、摄影、木工、家庭装潢等10多个实用技术培训班,以保证刑期3年以上的罪犯出狱前能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并且主动和有关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办学,使罪犯学到一技之长,有效地解决了罪犯出狱后的就业问题。
  济宁监狱教育改造的成果是非凡的,据统计,济宁监狱的罪犯改好率在98%、罪犯服法遵纪率99.8%,顽危犯转化率75.3%,刑释时文化、技术获证率91.7%,刑释后重新犯罪率3.7%……
  靠近教学楼,拐角的门牌上写着“爱心救助基金会办公室”几个红字。推开门,一个捐款箱和挂满墙壁的锦旗。监狱陪行的人员说,这就是我们的“故事角”,“故事角?”我不解,“有人在专门讲故事吗?”“不,这里每面锦旗都是一个故事。”金桥七监区的教导员商显红同志指着其中的一面锦旗开始了他的故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我监区原本表现不错的犯人张x x,近日来情绪非常烦燥,劳动时常Jb不在焉,没事时常望着墙外的天空发愣,凭多年的经验推断,他肯定有Jb事,弄不好要出事,于是我便主动找他谈话,经多次交谈得知他家境本不好,最近老母生病又花去了不少钱,暑假开学了,12岁的女儿因学费的缘故,说什-么也不去念书了。家庭的变故是影响正常改造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我决定去家访。张某的母亲听说我是监狱来的干部后,赶忙从病床上下来去叫她在地里劳动的媳妇,媳妇叫来了,家庭的重担已让她没了太多的语言,老太太只是拉住我的手叫着他儿子的名子哭个不停,小女孩怯生生地躲在一边烧水,看着摇摇欲坠的房子,老太太孱弱的身子,小女孩被太阳晒得红红的脸……心灵震颤把泪水从眼圈中抖落,临行前我偷偷地将我仅有的300元钱和司机师傅的260元钱放在桌子上,当我们汽车发动时,看着小女孩扶着老母亲颤颤追出来,然后朝我们远去的身影跪下的情形,我的泪又出来了。
  年过不惑的监区长讲到此,掏出手帕出去了。
  过了一阵,一监区的王德成监区长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奔波几千里,打了几百个电话帮被遗弃了的罪犯寻找亲人及挽回亲情的故事,--'1t~楚尊华教导员讲述了一个调解夫妻离婚的动人故事。
  一位从四川省迎山来探监的女人,将两个孩子扔给正在服刑的丈夫就要走。她家的3间破屋处处漏雨,责任田被收回,孩子弱小,日子艰难,她要离婚。见状,这名罪犯绝望了。监狱领导知道后,立即派了两名干警急赴四川,翻山越岭赶到犯人所在村庄,经协商,村里出钱维修了房子,重新分了责任田,夫妻俩也和好了。那犯人流着眼泪说:“是政府队长救了我们全家啊!”
  1993年4月的一天,赵犯(三监区罪犯赵某因刑期较长<10年刑>,入狱后一直消极改造。)和一名犯人一起劳动时,发现这名犯人与社会上拉煤人勾结,收取贿赂,他立即报告了教导员。教导员陈保河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抓住不放,因势利导,大会小会表扬。陈保河特意买了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写上“今日悔悟不算迟,贵在恒心有坚持”送到赵犯手中,他感动得哭了。干警得知他家中生活困难,特意集资300多元钱寄到他家中,让赵犯的哥哥和妻子来狱中看望他。这事深深打动了赵犯那颗冰冷麻木的心,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把一腔感激之情化作劳动的力量。他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报答干警所付出的心血。
   睡觉吃饭进监狱,这是监狱干警生活的真实写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