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钢韵之大美

作者:高彦杰

字体: 【


  建党80周年,宝钢人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表达对党、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激动心情?计兆琪思考着,当时宝钢正处在大联合后的辉煌,宝钢一路领跑地发展着,前进着,用原来的调子已很难溶进这种气势和恢弘了。他想到了京剧这个形式,京剧容量很大,行当多,如花脸、青衣、老生、老旦,又能道白。高音区又很宽。对,就用京剧,决定以后,他又犯难了。说说容易,真的创作是有难度的,首先,他从来没有创作过京剧,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能驾驭好呢?他把自己的老搭档陈念祖请来,利用休息时间聊题材,写歌词。当他进入作曲创作时,便迈开了双脚,到图书馆看专业书籍,听录音,看带子,熟悉西皮二黄等曲牌唱腔,边学习边创作,修改稿已叠起厚厚的一层在桌子上,记录着创作的足迹。初稿终于写出来了,计兆琪心中没底,他请人唱,修改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把握。又去请教京剧院的老师,京剧院的老师听完后,上下打量着这位熟悉的老朋友,似乎不敢相信,最后赞许地说,很有味道,蛮像模像样的。那一刻计兆琪笑了,笑的有些孩子气,专家对他的肯定,让他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首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京剧演唱比赛在宝钢拉开了帷幕,京剧“盛世礼赞”一炮打响,人们从京歌中感受到了宝钢的气势,认识了宝钢不但能产一流的物质产品,也能产一流的文化产品。中国文联主席周魏峙给予了计兆琪高度评价,为之题词“芳华鲜丽庆盛世,美韵谐和咏宝钢”。这首歌获首届职工艺术节京剧演唱比赛优秀奖。喜悦还未从他脸上消失时,他又接到了京歌代表宝钢赴中南海参加职工艺术节闭幕演出的消息,那一刻,他被社会认可,被专家认可,被观众认可的掌声让他激动得流出泪水,2003年他创作的“中国节日”获第十届上海市十月歌会金奖。
  有一首歌,让计兆琪印象特别深,1989年计兆琪接受了一个创作任务,写一首“钢城的诗句”歌曲。看着歌词,他有些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昂扬似乎并不是她的旋律,柔美也不能为她定调,抒情,还是缺少点什么。他把歌词放在一边,静下心来,让脑海过电影似的倒回到他熟悉的生活中去,依旧是宝钢最先跳进思维中。宝钢十三平方公里,他太熟悉了,他摸过的钢铁,他仰视的高炉,此时此刻又占据了他的大脑,他透过想象看到了一座现代化的宝钢。她已越过了铁锹往炉膛里添煤的年代,所有的操作人员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工作台前,用电脑操纵着排山倒海的铁流,那种大气,那种驾驭世界先进设备的霸气仅在弹指间便能完成。他灵感闪动,对,我要从宁静抒展开始,慢慢形成一种气势,一种高昂,这首歌他仅用于一天就创作了出来,由专业演员在上海市的“五一”晚会上演唱,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上海音乐界的一个专业音乐人在听完这首歌时,找到了计兆琪,感慨地说,这个歌词我也拿到了,几经创作,因找不到切人点,最终也没能成形,你给了她最贴近歌词的感觉,真的恭喜你了。计兆琪接受了这恭喜,他是代宝钢接受了这恭喜,他创作的根,是这样扎在这块土地的。
  计兆琪一步步走过来,他成功了,成功地从宝钢走上了社会,这种成功绝非偶然,绝非闭门造车,绝非哗众取宠,也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他伴随着钢铁巨人的崛起而一起辉煌着,进步着,激动着。在一首首的歌曲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位工人作曲家执着的追求和深厚的音乐天赋,看到的是作曲家热爱生活,源于生活的创作基石,和那滚滚而来的激情。他的歌曲中似乎很难找到流行的夸张旋律,很难找到温柔的迎合味道。作者是严肃的,认真的,有时甚至是近苛求地对事业的一种定位,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全新的对时代和历史的注释,他对钢铁的热爱,在每个旋律里反复地倾诉。
  不能说他的歌声不美,不能说他的歌声唱过稍纵即逝,那委婉诉说的歌摇曳的如此优美,让人很惊叹,把一个个工业题材的歌,抒情到如此绵绵缠缠,大气磅礴的回忆中,却并没有花边和入俗之感。只能说是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壁垒坚固深厚。
  2004年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上海市“五一”晚会上,他创作的歌曲“新劳模老劳模”等二首作品获市总工会领导好评,计兆琪为我们作出了贡献,他创作的歌声感染了在座的所有听众,这是宝钢的财富,也是上海市的财富啊。
  创作是艰苦的,是个性的,是时代声音的组合体。不是每个人都有艺术天赋的,计兆琪除艺术天赋外,他更多投入的是一份真情,他幽默地说,我真的没有别的爱好,从爱上音乐以来,我便把自己交给了音乐,与她形影不离子,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是啊,他用业余时间创造了一个连专业人员都望洋兴叹的成就。他成了上海音乐界议论的亮点,他用音乐告诉了人们宝钢的钢铁会唱歌。
  
  感恩这块土地
  
  艺术家的热情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力是源于生活,计兆琪生活之源是宝钢这片土地。红色是钢铁出炉时的颜色,也是人类最初认识色彩的开始,那奔放、豪情的色彩始终贯穿在计兆琪的歌曲里。他是完美主义艺术家,又脚踏实地地创造着真实的、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他精心设计着华丽和神圣,一种浑厚的旋律一种生气勃勃的激情或爆发,或凝聚,或一泻千里,或峰回路转,或伸展抒情,他说他是受钢铁火红颜色的感染。
  计兆琪的歌曲,既有民族风格浓郁的“中国节日”,“力量”等,又有舒展大气的美声歌曲“第二度辉煌”、“你属于中国”、“我是火,我是歌”,也有适合于通俗歌手演唱的歌,有重唱,合唱,领唱,有男女小合唱,大型歌舞,组歌,电视音乐,甚至京剧,可谓形式、品种、风格多样。是40多首歌曲的获奖者。
  他是上海市第一批命名的工人艺术家,是宝钢第一批文化艺术名人,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说起这些荣誉,他说,我要反复说的是,我是宝钢人,我成长在这块土地上。我感恩于这块土地。宝钢的所有庆典活动中,都有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他既是组织者,又是创作者。宝钢承办的“安全生产”大型会议上,所有在场的都要唱的歌是计兆珙创作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此时此刻的计兆琪,是不是已沉浸在了成功的喜悦中了呢?他丝毫不敢松懈,“在宝钢的这么多年里;我得到了所有领导与职工的支持和厚爱,他们为我创造条件,给我舞台,替我解决困难,有时甚至与我一起走创作之路,没有宝钢给我的支持,我是走不到今天的。”他由衷地说:我是幸运的,我有着钢铁一样坚实的生活基础,有钢水一般奔泻的创作激情,让我产生不竭的创作灵感和冲动,用歌曲见证宝钢从初始创建到不断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以我心,记载了一座钢城的变迁发展。我是幸运的,我得到了众多前辈音乐家的指点,得到了东方电视台著名撰稿人陈念祖的合作,我与他共同完成了上百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歌曲。
  我是幸运的,我得到了宝钢领导、上海市总工会领导、中国文联等领导的关爱和鼓舞,使我在创作的路上信心百倍,我还得到了宝钢文艺工作者的帮助。我们积极配合志同道合完成了许多大型演出。
  幸运中的计兆琪,又开始新的思索,如何在新潮与历史中选择独特的具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他在转换.用艺术的眼光,创作力度、高度来苛求要求自己专业化,再专业化。他知道,如果将自己的艺术生涯停留在业余水平,很难展开翅膀飞得更高更远,他要让更多的观众欣赏美、理解美、感染美。
  采访中,他依旧是十几年前的动作;用手势表达着他要叙述的内容,干脆利索,毫无拖泥带水。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常常会突然中断他的语言,用眼角瞄一下办公桌上的东西,我看到了,那是一张张写了很多旋律的纸,他中断了谈话,对我说。宝钢进入了500强,我一定能拿出一部好的作品。我小心地说,能把你的旋律给我唱两句吗?他兴奋得站了起来,“多年的渴望,如今变成辉煌”。那优美大气的旋律一下把我感染了,他全身心地投入着,歌唱着,似乎在感受着时代带给他的春风。他丝毫不保留他的热情,我由衷地说:你的歌曲有着极浓的感染力。他非常认真地说搞创作,你首先得把自己燃烧起来,激动起来,感动起来,如果连你自己也无法受到感动,怎么去感染听众。我外行地问,你是不是一有激情和感动就很快能写出作品?他愣了一下,迅速从抽屉里拿出一首歌对我说,你看,你看,这首,“吉祥中国红”,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到现在还没有定稿,创作有时是艰辛的,是要付出很多的,但不是每首歌都成功的,要反复修改,反复提炼,反复提高,这样才能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他激动得双手挥舞着,我似乎觉得那是计兆琪的一对翅膀,他在飞翔,往更高更远的目标飞翔。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