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钢韵之大美
作者:高彦杰
字体: 【大 中 小】
初次见到他是1992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说话频率极快,处理工作简洁规范,思维活跃,挥舞的双手带着强烈的韵律。是的,他是踏着时代的节奏在迎接每天的阳光,他是宝钢人,他是音乐人,他所工作的舞台是宝钢,他生活的沃土是宝钢,他成熟的音乐底蕴与这块火热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
用音乐记载历史
一次次穿过缭绕的紫烟,匆匆交错里有深情的无言,几番执著,几番爱恋,走到一起是无悔的情缘,走过的日子经受千锤百炼,身边的世界还在千变万幻,脚印深深浅浅,眼光近近远远,无悔情缘化作潮涌的壮观。
这是计兆琪创作的心路历程,他迷恋写歌,他说,他要用音乐来记载宝钢发展的历史,这块火热的土地让他有着无限激情与创作的灵感,是宝钢人创造的钢铁奇迹,激励、鼓舞着他一次次地拿起笔,他让自己溶进这块土地,又用音符把这感动一次次跳跃,升华。
他的痴迷让音乐界的前辈们吃惊,多年来他先后出了5个专辑,创作300余首歌曲及器乐曲等,其中40多首在全国及省、市以上各类征歌中获奖。 2004年1月,《无悔情缘》计兆琪创作的歌曲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他业余创作的心血结晶,是三十余载心声化旋律的成果,每首作品,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都有难以忘怀的往事,都饱含着一个感怀。
翻开计兆琪的歌曲集,我们会跟着那极富感染力的音符一起走进昨天。
1991年,一批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来到宝钢,计兆琪以主人的身份带他们走进宝钢,走进这既熟悉又陌生,既普通又神秘的厂区,不闻轰鸣,不见尘埃,甚至看不到车辆行人,绵延十几平方公里的宝钢,犹如停泊在港湾的巨舰悄无声息,当他们走进厂区,走过高炉、冷轧厂、热轧厂时,那一泻千里的红色瀑布在参观者眼前呼啸而过,一瞬间就卷成钢板,那份神奇,那份成就,仅在工人手中的键盘上魔幻般地一按下完成的。他们对这块犹如公园的工厂,又能生产出与世界钢铁相媲美的产品惊讶不已。在与他们座谈时,计兆琪兴奋地说,你们是科班的音乐人,我是业余创作,论技法,论理论,我囊中羞涩,但我是宝钢人,我有火热的生活,我有创作的源泉,我与宝钢一起激动,一起震撼,一起喷发,我得天独厚,我比你们幸运。是的,计兆琪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是这块厚重的土地给予他的。
1986年宝钢投产后,计兆琪创作了组歌“宝钢颂”、“我们是骄傲的宝钢人”、“我们是宝钢年轻的一代”、“是什么有这般神奇”等十多首歌曲,其中,“钢城晚会圆舞曲”获得第三届全国大钢厂优秀歌手大奖赛创作二等奖。
1993年,宝钢二期投产,这是计兆琪创作宝钢题材的高产年,他创作的“遥远的梦境”获1995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工人歌曲新作征歌评选银奖,“第二度辉煌”获文化部社会文艺政府奖,“群星奖”金奖,工人歌曲新作征歌评选金奖,“你属于中国”获上海市十月歌会优秀创作奖。把他这段时期创作的歌曲排列一下,我们有种如诗如画,如史如景的感觉,“第十五个脚印”、“风雨第一桩”、“火炬点亮炉膛”、“霞光下的宝钢”、“再写光荣”、“这就是宝钢”等等。酣畅淋沥,一气呵成。
今天这样的从容,今天这样的风流,今天这样的丰硕,今天这样的辉煌,今天这样的气魄,造就了宝钢,也造就了宝钢作曲家计兆琪。每每提到宝钢,他都有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他说,我要讴歌这样的钢铁巨子,我要高唱这样的钢城,我要用歌声记载宝钢的历史,让更多的人知道宝钢。
写到这里,我与读者会同时有种感觉,他是在凭激情、凭生活、凭情感投入创作的,那么他的作品质量如何呢?也就是专家如何看待计兆琪的作品呢?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这样评价计兆琪:计兆琪并没受过系统而正规的音乐教育,但他用自己持之以恒的勤奋与努力,练就了较好地把握歌曲结构、形象的本领,积蓄了流畅地写出各种旋律的功力。
计兆琪歌曲中,有种叫责任的音符在反复不断地出现,那是因为生命的主题被大:正业的气势所浸染、夸张,并注入了音符,从“长江人海的地方”到“崛起的辉煌”等作品中能明显地感受到。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傍徨、退缩,看不到孤独和凄凉,一种浑厚的、自信的高昂的旋律,始终如一地在跳跃,在奔腾,在一泻千里的呐喊。
宝钢建设十五周年的日子,计兆琪着手创作“第二度辉煌”。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与宝钢一同经历艰辛,沐浴成长,当他拿到歌词后,几个晚上睡不好觉,用什么样的旋律定位,用什么样的形式为她讴歌,为她赞美,创作稿写了一稿又一稿,有时为了一个旋律,他会把整首歌推翻,重新开始。他是在他温暖的家搞创作的,妻:子女儿给予他的理解是五条件的,全心全意的,每当他站在窗前,眺望远处的夜景时,家人知道他正投入到创作状态中,他身后的电视机会被悄悄关上,妻子会把自己关进另一间屋,让环境保持着一种宁静,营造出一种氛围。计兆琪经常感慨地说,真要感谢妻子女儿给予我的这份奉献和付出,没有她们,我,他随手拿起桌上的《无悔情缘》歌曲集,对我笑笑地说,是想象不出有今天的成果。他在家里,在钢琴旁,忘我地投入创作,满脑子出现的画面依旧是宝钢,是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宝钢。渐渐地,他找到了感觉,他为这首歌定了个基调,一抬头,夜已很深了,屋里静悄悄,茶几上有些点心,有一杯能透彻见底的白开水。他晃了晃沉重的大脑,自言自语地说,该休息了,明天还有工作,他强迫自己躺在床上,他强迫自己进入睡眠状态,大脑仍活跃在创作的思路上,他知道,这个夜晚无眠,索性爬起来,重新回到稿纸前。不同的是,他不能用钢琴了,夜更深了,离黎明只有咫尺了,当“第二度辉煌”的初稿与黎明一同躺在他的桌上时,他感到了一种轻松和愉快。
一个艺术家从内心建立起对宝钢的责任和倾注的心血在这里犹如一朵朵的生命之花,绽放着,美丽着。“第二度辉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宝钢领导高兴地说,我们自己的艺术家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与我们贴得近,让人感动,这是我们需要的艺术家。
宝钢的钢铁会“唱歌”
蓝色的礼盒打开了,一只精巧的水晶八音盒呈现在主人眼前,金银两色的八音琴犹如一台微型的三角钢琴静卧其间。德国钢铁大王蒂森·克虏伯公司的总裁将它从宝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欧阳英鹏手中接过来,托在掌中时笑了,是那份高雅精致打动了他。欧阳书记轻轻地旋动八音盒的发条,一段激越昂扬的乐曲奔涌而出,气势恢弘,主人惊讶地问,这是什么曲子?这是“宝钢之歌”,是我们宝钢工人作曲家计兆琪先生谱的曲。“旋律真美!”总裁由衷地赞叹道。
计兆琪创作的作品,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总裁的书桌,宝钢不仅能向世界提供一流的钢铁产品,还向世界提供了让人愉悦,让人赞叹的精神产品,这是宝钢人的追求。
计兆琪常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我创作的成果如何能在社会上有影响,让更多的人知道钢铁,知道宝钢人,知道宝钢的钢铁会唱歌。有目标,便会有追求,渴望。1999年,他的作品“祖国永远在我的心窝”获第四届创作歌曲“健牌”大奖;“力量”获2001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举办的“阳光大地”优秀歌曲评比三等奖;“中国节目”获2003年1月第十届上海市十月歌会金奖。
计兆琪创作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踏实。他兴奋地回忆,1982年,他创作的“你要是深情地热爱她”这首歌成功地被电台选用。当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每周一歌教唱这首歌时,计兆琪非常激动,并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他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更加执着了。“我们是祖国的小树”1990年再次被电台录用,每周一歌教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