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中国气囊
作者:成建锋
字体: 【大 中 小】
“我们跟着你干!”有人带头一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张根发淡淡一笑。
第五章
1990年,张根发到美国考察,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见到气囊,找到研制它的金钥匙。
在朋友的陪伴下,张根发逐家逐户考察汽车市场,对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更坚定了他研究生产气囊、与美国企业一比高低的决心。
张根发带回来一架装有安全气囊的方向盘。正是这个方向盘为他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张根发对这个宝贝爱不释手,他的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个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在兴奋中,他将有关资料读了几十遍,认准的事他就要干到底。
这个安装在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看似简单,一研究起来便复杂了,参与制订美国联邦政府安全气囊法规的工程顾问认为:表面看起来一切都好,可是潜在着危险,试验程序必须达到行驶万亿公里都要100%的可靠性,这是阿波罗登月火箭发射的可靠性水平。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黄世霖教授说过:安全气囊从技术角度上讲,有“小火箭”之称。
论证会连续两天召开,张根发对工厂进行了改组,一切为研制久乐安全气囊而服务。
在厂办会上,张根发向大家展示了这只方向盘,看着大家为难的目光。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地球,我敢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生产出中国气囊,我的支点就是科研人才。”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一个工人小声地问。
“大家和我一起白手起家,风雨同舟,今天我可以保证,万一失败了我一人承担,不欠大家一分工资。不论迈出第一步多么艰难,我们久乐人都要义无反顾地一脚踏下去,要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中国人的志气路来!”
张根发倾其所有积蓄,并贷了款,全力以赴进行气囊研究与开发,为此他广收人才,频频奔波于国内有关大学和科研单位之间。经人介绍,他首先找到南京理工大学火工领域的两位专家,向他们虚心请教,并通过他们去找西安、兰州的几家军工企业和研究所,深入了解技术情况。他先后从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兵器部212所聘请专家学者,其中仅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就有15人。
张根发的真诚感动了他们,他的热情打动了他们,他提供的待遇尊重了他们。他们追随张根发走南闯北,开始气囊研究。这些科技精英是创造中国气囊的精英、功臣,张根发大力支持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生活上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随着研究的进展,张根发又北上北京、长春、太原请了一批高级科技人员到深圳。久乐公司科技人员的队伍增加到四十多人,他们中有六十多岁的博士生导师、教授级工程师,也有刚毕业的博士,硕士。每年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不少来自河北以外的省市,张根发亲自到省人事厅交涉,愿迁户口的尽量办理到石家庄市,久乐公司还在石家庄开发区兴建职工宿舍,建成后科技人员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宽敞住房。
善用力者,举百钧若一羽,善用人者,操万旅若一人。张根发尊重专家,听从他们的建议。他注重人才开发,也十分看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他把今天的教育看作是明天的希望。
1991年,张根发成立了深圳久乐技术研究开发公司,正式开始了中国汽车安全气囊的研制与开发。
人们对他的项目一直疑虑重重,认为是天方夜谭。但张根发敏锐地看到,久乐开发气囊有两大优势,一是背靠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有机会与国外大公司进行合作,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二是久乐有开发生产安全气囊核心技术的基础能力。
随着名气的增加,张根发在深圳的基地成了家乡人来深圳必须拜访的地方,对家乡来人他总是厚朴相待。家乡的领导希望他回乡办厂,为家乡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张根发有自己的创业原则,任何投资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该省的钱一分不能花。作为对家乡的回报,他同样做了认真的综合考察。
新乐市是1993年县改市的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城市,距省会石家庄市40公里,北依京津,京广铁路纵穿市区,朔黄铁路纵穿新乐市西北部,京深高速公路在市区东侧纵穿,石家庄国际机场距市区8公里,这是多么优越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这里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文之祖、三皇之首的羲皇故里伏羲台就在距市区不到五公里的大沙河畔。伏羲台的大庙人祖庙建筑恢宏,香火日盛。
传统文化对张根发影响很深,每当在研制汽车安全气囊中遇到困惑时,张根发就到伏羲台为人祖羲皇上一烛香,顶礼膜拜以后,心潮起伏豁然开朗。羲皇的开创精神,女蜗补天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他,这无穷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他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冲过激流险滩,翻越了崇山峻岭,他终于研制成功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安全气囊,填补了中国的一项技术空白。
1993年张根发在新乐成立了石家庄市久乐汽车维修有限公司,这是他塑造人生辉煌的又一个起点。
在新乐市的基地建设速度很快,人们开始留意矗立在南环路的这个厂子。在创业中发展,这需要不停地追逐技术创新,与世界高科技同步,并超越它去开发新的科技产品,滚动发展,积累成功。
1998年正是久乐汽车安全气囊研制的关键时候,是最后冲刺的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张根发所有的资金已全部投入到了气囊研制中,特别是碰撞试验耗资巨大,一辆轿车十几万,加上试验费和其他费用,一次试验就几十万元,上百次的整车碰撞试验需要数目庞大的经费。
搞科研开发,需要有大量资金作支持,而筹措资金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张根发使尽了浑身解数,把千方百计贷来的款用在刀刃上,即便如此他的善良不能让他坐视生活并不富裕的员工眼巴巴地盼望着的那点工资,因为不能及时发到手中而倍受煎熬。
员工的工资迟发了几天,他体会到大家的急切与难处,天冷了,人们开始准备过冬的物品,正是花钱的时候。
“决不能苦了员工。”张根发咬咬牙拿定了主意。
当厂办通知大家支工资时,人们欢呼雀跃。然而不久,细心的人发现,张根发上班、外出步行的时候多了,原来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他把心爱的汽车卖了。
张根发正坐在办公室里,连日来他东走西闯,南飞北奔,没有一刻的轻闲,为了汽车安全气囊研制成功,他拼了。他刚与银行部门通了电话,忽然听到门外有许多人的脚步声,声音停在了门外。
他疑惑地打开门,看见一双双熟悉的眼睛充满激情地注视着自己。
“张总,我们不领工资了,现在资金紧张,研制工作更需要它。”带头的车间主任老刘动情地说。
张根发掩饰着激动,微微一笑:“大家放心,这点困难不会难住我的。你们生活不易,工资必须要发,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再苦苦我一个人好了。”
“张总,我们……”
众人感动得眼圈发红,欲言又止。
“都安心上班去吧,努力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张根发亲切地拍着老刘的肩膀,劝大家离去。看到大家走远了,一种力量在心中沸腾起来,今天他读懂了众人的心。
第一套汽车安全气囊成品终于研制出来了,张根发激动得一夜没有合眼,但在进行碰撞实验时,气囊却没有准时打开,在场的人都露出失望之情。
在场的人都不言声,张根发却大声笑了:“搞科研没有便宜事,这是创造,失败总是难免的,每次失败都是向成功推进了一大步,大家要有信心,我不信我们就不能攻下这个难关!”
在场的科研人员都纷纷点头。
他和专家们通宵达旦地研究图纸,苦苦思索问题出在哪里。
第六章
十年磨一剑,历经十年艰辛研究,上万次模拟试验,数百次台车试验,几十次实车试验,2万公里各种路面抗干扰试验,凭借超人的胆识与毅力,张根发带领一班科技精英,在探索开发安全气囊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终于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填补了国家空白的汽车防撞安全气囊。
1997年7月17日,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地实施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国产汽车安全气囊第一撞”,向世界宣告中国汽车安全气囊的历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