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漾濞核桃记

作者:朱 零

字体: 【


  天上最美的蟠桃果
  比不上漾濞核桃果
  去年吃的核桃米
  香到今年六月里……
  这是一段流传在云南漾濞的顺口溜,俗话说山歌无脚会走路,民谣无翅会远飞,当漾濞的大泡核桃美名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的时候,漾濞的核桃产业也正在大踏步地发展和前进。
  漾濞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的西部,与大理市仅一山之隔,这座山就是著名的苍山,苍山的东坡,是被游人的鞋子踏得极为光滑的三塔、蝴蝶泉,还有前几年被污染得像一只没清洗干净的马桶似的洱海,但在苍山的西坡,我感到了神清气爽,感到了眼前一亮,这里满山遍野的桃核树,成片成片地铺满了大山的每一个角落。从高处看去,像绿毯子,毯子中间偶尔显出一两点的红,那是彝族的阿妹在精心照料一年的收成,这一两点的红极为耀眼,比起苍山东坡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干净极了,也安静极了,是的,这里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没有到愉悦的季节,等到这里也热闹起来的时候,那是劳动的喜悦,那是彝族山歌和小调此起彼伏的嘹亮,而不是一个导游举着个小旗,一拨游客叽哩呱啦摇头晃脑的喧闹和芜杂。位于苍山西坡的漾濞,像一位玲珑的小家碧玉,羞涩,情窦初开、像一枚青涩的核桃果,等着开花、成熟。
  我一直有探寻“漾濞”这两个字起源的愿望,最近一趟的漾濞之行,让我了却了这个心愿。
  滔滔漾濞江,由北向南,穿峡度野,触石吞崖,漾濞江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为滇西高原上的四条姊妹江,每逢七八月雨季,漾濞江上霹雳轰鸣,以摧枯拉朽之势,移山填海之姿,奔湍在莽莽的横断山脉之中。我曾与几位朋友在位于漾濞江边的一个小饭馆里吃饭,那轰鸣的怒涛使得我与桌对面朋友间的交流都变得困难,有时大声说话双方都听不清楚,只得辅以手势,漾濞江上滚滚的江水丝毫也不逊于怒江,如果是外地人,你告诉他身边的这条江就是怒江,他会毫不怀疑这头奔跑的猛兽就是传说中的怒江。
  漾濞江,其实是汇漾水濞水两条河流而成的。此二水为何叫“漾”和“濞”呢?或者说,“漾濞”二字有何含义呢?据《云南省市县名考释》记载:“乃因江河水文地貌特征取名,漾为形声字,含有水波荡漾,源远流长之意。‘文选’王粲登楼赋:‘川既漾而济深’。‘濞’字亦为形声字。《说文解字》:‘水暴至声’。又‘文选’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因二水行经横断山脉之间,东西两岸均悬崖峭壁,江流湍急,发出咆哮之声,故名。”
  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郾4%,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7.7%,是云南省的林业重点县和核桃主产区之一,漾濞栽种核桃的历史悠久,据《蛮书校注》记录:“蔓胡桃出南诏,大如扁螺,两隔,味如胡桃,或言蛮中藤子也。”“大如扁螺”,说明果大,“两隔”,说明可取半仁,核果比较泡,内隔不发达。这则史料说明,早在唐朝南诏国时期,大理一带已有个大、出仁容易的泡核桃出现。
  《滇海虞衡志·果志》记载:“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捏而破之。”由这段清朝时的文字可以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在清朝或清朝以前,漾濞江流域已培育出名闻遐迩的漾濞大泡核桃。
  现任漾濞县的县委书记茶忠旺是一位从外地交流过来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这位在漾濞县工作了不到三年的县委书记一谈起漾濞县的核桃历史,神采飞扬,如数家珍。他说,在漾濞县境内,树龄在几百年,至今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古核桃树比比皆是。其中,有一株生长在平坡乡高发村的古核桃,被当地群众称为“泡核桃树之王”。这棵树主干粗壮,在离地面一米的地方分为合抱粗的五杈,其杈横空而生,气势磅礴,树冠占地0?郾81亩。据说,该树已经历了好几个朝代,在盛果期,所产之果能榨150多斤香油。这个村里还有一棵树,树干早已空心,树势别具一格,主干斜插在地上,上部分两大枝,一枝扭曲如蛇行,另一枝张开如鹿角,树皮碎裂,上面长满了青苔,其空心的树干内,可藏进十多个小孩。传说该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目前,尽管这棵核桃已显龙钟老态,但它每年仍能给人们奉送几十斤壳薄、仁白、味香的泡核桃,茶书记得意地说,在太平乡构皮村的另一棵泡核桃古树,树冠覆盖地面达1?郾1亩,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四十年前该树一年可结果三万多个,约合四百多公斤。如今年岁已高,一年仍然结果一万多个,约合150公斤。真可谓是“万果核桃”。茶书记说,在漾濞县,这样的万果之树并不鲜见。漾濞核桃不但质量高、产量大、品种多,还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而享誉天下,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
  历史上,核桃一直是漾濞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过去在许多山区,人们衡量一个农户的富裕程度不是以金银多少来计算,而是以其一年能收多少核桃来说明,由此可知核桃之于漾濞的人民的重要性,在漾濞,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核桃树,有一首歌谣唱道:
  
  核桃树———摇钱树,
  万年桩———世代享
  敲不光———也享不完……
  
  漾濞彝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核桃的自然条件,多年来,漾濞县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念“山”字经,做核桃文章,核桃产业已逐步成为漾濞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漾濞种植核桃的历史悠久,但在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下,以前的漾濞老百姓种核桃只是自己吃,或背到小市场上换点盐及其它日用品,仅满足于在房前地角零星种几棵,体现不出资源优势。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漾濞县委、政府在农村政策中,就提出了“山区农村要多发展核桃等经济林果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针,在具体工作中提出了乡、村、社各级都要建立核桃种植示范样榜基地,用基地示范和政策扶持带动和推动千家万户大力发展核桃业。二十多年来,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和产量的迅速增加,一大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靠收购、加工、运销核桃发财致富,大大地活跃了城乡经济。
  根据《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等国家政策性发展规划的数据,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世纪及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速度预测,在未来30年间,我国对核桃的需求将以每年3—6万吨的速度递增,世界需求量将会以年均1%的速度递增,而我国从1980年到1999年的19年间,年均递增产量仅0?郾82万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是缓慢的,可见,国内核桃市场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漾濞县委、政府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深化对县情以及整个核桃市场的认识和调研,提出了“优先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粮、果、畜、烟并举,逐步开发电、矿、旅游资源”的战略思路和“以营林为基础,用材林和经济林并举,优先发展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的林业发展方针,并明确指出,漾濞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在核桃”。随着发展核桃产业政策的政策不断明确和完善,“发展核桃产业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成为漾濞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共识。
  为了鼓励广大群众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漾濞县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地方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农户、职工、国家和任何企业投资开发,对规模开发经营的农户、单位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贷款扶持等优惠,在土地使用权上,允许个人,集体承包,允许联营、土地入股,允许承包和转让,实行谁种谁有,对期限内不种植的荒山荒地作重新调整使用权,让有能力的人去经营。
  为切实加强对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导,把核桃产业纳入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县、乡、村都相应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和办公室。县、乡分别由分管林业的副县长和副乡(镇)长任组长,实行行政首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奖惩,并作为连续、长期的一项工作来抓,做到“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方向,几届政府一个令,一条路子走到底。”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千家万户大力发展核桃的良好氛围,在县林业局设立了服务站,负责核桃发展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服务,边指导培训,边总结经验,还组织技术力量,编印了《漾濞核桃》一书,编发核桃栽培实用技术资料3万多份,总结了良种选优、苗木培育、科学栽培、规范管理等实用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运用,特别是容器育苗定植技术成功推广后,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达到98%以上,深受群众的赞扬。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