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走进历史漾濞
作者:赵 畅
字体: 【大 中 小】
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抵漾濞街,居庐夹街临水,甚盛。有铁索桥在街北上流一里,而木架长桥较近。”今天,漾濞老城的小街依然保留着数百年前的样子和格局,民舍密集,夹街而建,老吊桥还在,马帮往来如昔,只不见了“甚盛”的喧闹和旧时繁荣。小街已成为漾濞县城留弃的一隅,其众多的历史痕迹,就像一位安静的老人,在时光流逝中渐渐隐退。
沿着青光幽幽的石板路走过小街,那些低矮的老屋看起来已经颓败,街道宽不足5米,路面虽在几年前换过石头,却依然保持从前作为官马大道的样子——中间铺垫着两尺宽的青石条,边上镶卵石。街边的房舍,几乎都是老式土木结构,瓦檐发黑,门面衰颓。
作为一个缓慢时代的留存,如今的漾濞小街行人稀少,街巷空寂,满目旧日时光的痕迹,让它停留在另一个年代里。奔流不息的江水声之中,小街所流霹和保存的更多是一种往日的时间碎片,一种边地生活简单而本质的气味,一种早已被城市速度丢弃的方式。它所表达的,是城市以外的另一种生存方式。或许,我们只需理解为另一个集镇,另一类人群,另一种时间和另一种速度。是啊,漾濞老街所显现的应该是一种真正的“另类”姿态,它平凡而寻常的物象中,储存着一个地方的记忆。依靠这些记忆,遥远的历史场景将得以复苏。
如果说,漾濞小街是一种历史遗存、文化遗泽的话,那么,漾濞类似的历史文化古迹实在是太多了。清真寺、普光寺、观音阁、玉皇阁、小神庙、望江亭、老君殿、石佛洞、古遗址、“唐标铁柱”、凤清书院……可谓林林总总,目不暇接。
就要离开漾濞了,当地的朋友送我的是漾濞的宝贝——核桃。漾濞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称。其盛产的核桃个大、皮薄,用手轻轻一捏即可把硬壳捏破,且桃油丰富,民间有“一个核桃一钱油,十个核桃一两油”之说。白胖胖的核桃仁放到嘴里一嚼便满口流香,嚼烂后仿佛含了一嘴浓浓的乳汁,于是油然吟诵起一首古诗《咏核桃》:“羌果荐冰瓯,芳鲜占客楼。自应怀绿油,何必定青州?嫩玉宁非乳,新苞一不油。秋风乾落近,腾贵在鸡头。”因为核桃,因为生生不息的核桃林,因为与核桃林有关的许许多多脸炙人口的诗篇,漾濞人建构起融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意义深远的生态文化、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市场经济大潮催生的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内涵丰富的核桃文化,并创办了“中国大理漾濞核桃文化节”,这岂不让人感慨万千?
突然想到了一句话:“但凡美丽的地方,不是诱惑于距离就是诱惑于传说。”我觉得,稍作改动,表意似乎更确切更明白:“但凡美丽的地方,之所以诱惑于距离、诱惑于传说,是因为诱惑于历史、诱惑于文化、诱惑于人文。”
譬如漾濞。
责任编辑 朱 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