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魅力金太仓
作者:朱凤鸣
字体: 【大 中 小】
有位老师,过去因家属的社保问题到市里遇到过“三难”,他看到报纸上登出的某局长可在一周内解决问题的承诺,就半信半疑地拨通了该局长的电话。没想到,局长第二天就派两名中层干部来学校找他了解情况,妥善处理问题,令这位老师心服口服。
机关作风的改变,首先看主要领导,但中层干部也很重要。后来有群众反映,有些部门的个别中层办事人员凭着手中的权力仍有“吃、卡、要”现象。于是,全市机关又着力解决“中梗阻”问题,坚决惩治不正之风,提高办事效率。
针对太仓机关部门办公地点较分散,从乡镇出来办事、批项目比较麻烦的问题,2002年10月成立了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将有执法审批权的34个部门,每个部门派出2名同志,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为基层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并开展“诚信在窗口、满意在岗位”等文明窗口、文明行业评比活动。基层同志高兴地说,现在到市区办事,不但大大节约了时间,而且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
和为贵,谐为宝。调解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浮桥镇处于太仓港开发区的腹地,随着港区大开发大建设步伐的加快,这里农户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特别繁重,由于镇领导作风深入,办事公正,善于做调解工作,及时解决矛盾,历年来共拆迁4000多农户,未发生一例纠纷。
据太仓市信访部门反映,近几年,由于全市各级领导改进工作作风,重视信访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很多矛盾化解在基层,基层对市级机关的满意度普遍上升,群众上访明显减少。
文明新风拂城乡
一个城市出租车、公交车司机的素质,往往是这个城市市民文明程度的缩影。
几年前,有位外商路过太仓,因为太仓出租车司机满意周到的服务,使他改变了原来的投资意向,决定在太仓投资。无独有偶,2007年10月4日,家住城厢镇桃园社区的退休教师朱阿姨告诉新闻媒体,要记者表扬公交车司机周向东细心周到的服务。
太仓人的文明行为,来自于太仓人温婉娴雅的天性,更来自于多年来各级开展的各种文明活动的教育引导。
太仓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展了“新风户”、“文明示范户”、“学雷锋、树新风”、“结对共建”等多种精神文明活动,并作为创建品牌在全省推广。近几年,市文明委、市委宣传部先后编印下发了《市民文明知识读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手册》,重点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突出抓好文明言行、行为规范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了遵纪守法意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太仓市的领导马上意识到,农民的文明程度,包括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针对农村尚存在的文化设施比较落后、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打牌赌博现象较为普遍、村容村貌仍有脏乱差等问题,全市以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扎实开展“百村乡风文明岗”等“百村万户文明建设工程”活动,取得了可喜的实效。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太仓,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在全市精神文明活动推动下,群众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江南丝竹发源于太仓,已有500多年历史。太仓对江南丝竹进行改编创新,推向了较高的水平。市里修建了江南丝竹馆,成立了江南丝竹乐团。璜泾荣文学校民乐团的小朋友,达到了较高的民乐演奏水平,多次在全国、全省得大奖,并多次应邀出国演出。
太仓还是全国武术之乡、全国桥牌之乡,太极拳、桥牌不但普及面广,而且在全国比赛中屡获大奖。这些年,太仓还举办了城厢农民文化节、沙溪舞蹈艺术节、璜泾民乐节、双凤龙狮艺术节、陆渡首届农民艺术节,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如今你来到太仓,在晨曦初露的清早,或夕阳西下的傍晚,在城区优美的小游园内,或乡间幽静的庭院中,都能看到城乡居民打拳做操的身影。
太仓市文化部门打出“郑和航海起锚地、江南丝竹发源地、娄东画派发祥地、牛郎织女降生地”四大文化品牌,扩大了太仓在海内外的影响。建农家书屋是“文化百村行”系列活动之一,目前全市半数以上的村都有了农家书屋,并将实现村村都建有农家书屋的目标。还组织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
最能体现全市文艺水平的当然是太仓市文联系统各个协会的会员。市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基层,积极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组织支持9个协会的900多名会员,不断推出精品力作。近5年来有3000多件作品在地市以上发表、参展、演出,有300多件作品在地市以上获奖,有100多件作品在海外发表,有多人次的歌舞、书画作品到国外展演、交流,50多名作者出版了70部专著。这些精神文明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市中名列前茅。
文明新风的吹拂,使太仓城乡百姓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乡风文明的推广,使太仓农民的观念更新了,基层民主管理得到了加强,村民自治有了全面的提升。太仓市连续三次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称号。
保障,让百姓心里踏实
在碧水悠悠的石头塘畔,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沙溪镇太星村。2005年,太星村被评为“中国(东部)小康建设十佳村”,2006年在中国新农村建设之星推选活动中荣获“新农村建设明星村”称号。2005年11月和2007年8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两次到太星村考察调研,参观农民新居。他充满赞许地说,太星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贯彻得很好,这与村里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带头人是分不开的。
太星村党委书记柳国豪在村办企业改制时,毅然放弃他按政策规定可享受的320万元干股,在他的带动下,太星村的干部全部放弃自己的干股,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当让广大村民入股,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并首创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06年,太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462元。全村311名老社员都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农保参保率达到lOO%。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太星村已经构建了一个十分和谐的小社会。
太仓市政府及时推广发展了太星村的经验,让广大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和谐城乡建设,从2002年起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太仓农民意愿并有参保能力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农村中从女55周岁、男60周岁起享受农保养老金每月85元,目前已调整到每月105元。每个农民每年交20元钱,就可享受大病医疗保险。
如果说,以上出台的政策还只是让农民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