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魅力金太仓
作者:朱凤鸣
字体: 【大 中 小】
受初级的社会保险,那么2006年出台的《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员转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享受政策优抚的意见》和“土地换保障”等办法,就是让农保和城保逐步接轨,是提高农民社保水平,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探索。如今,太仓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每月达到385元,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险享有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结报的同等待遇
城厢镇一村民刘某,自己得了尿毒症,家里还有三个重病人,原感到生活无望,买好了两瓶安眠药准备自杀,后来由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及时落实,使他和全家渡过了难关,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太仓市还积极探索推进培训就业促保障的联动机制。2005年以来,全市已累计举办被征地农民培训班128期,培训23846人。市政府主导的扶持性就业通道,采取多种形式,优先录用被征地农民。2006年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达6689人。
目前,全市城乡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城镇失业率多年控制在3%以内,被征地农民进城保的纳入率为89.2%,基本形成了一个人人享有的全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太仓市城镇职工年平均收入达190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7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5%和12.8%,超过了苏州市的平均水平,较多超过了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阳光下爱的传递
太仓市经济发达,市民富裕,可是由于天灾人祸、因病因残等原因,“天堂”里也有贫困人家。几年来,太仓市在扶贫帮困方面下了大力气。
对农村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在180元以下的特困户,保证补足达到农村人年均1200元、城镇居民人年均24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而对3年内不能脱贫的农村特困户,给予资金扶持,在年人均1200元基础上增加300元。2007年1月1日起太仓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已调整到农村人月均200元,城镇居民人月均320元。
对全市人均年收入1200元以上不足1800元的低收入户,采取市级机关、镇和低收入农户挂钩扶贫的办法,保证年人均增收600元,分两年扶持脱贫。
除对全市所有特困学生实行减免学费,重点帮困助学外,还于2001年在陆渡中学办起了苏州市各县市中第一个免费教育班,免去学生的一切学习费用和食宿费用,还提供每两周一次的回家车费。该校至今每年都招收一个免费教育班。
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还采取各种各样的扶贫方式,向贫困家庭伸出援助之手。从2002年5月起,全市范围内除离退休人员以外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册的干部、职工,每人每月拿出工资额的1%作为扶贫基金捐款。
市残工委将全市693名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标准为低保标准的120%,使千余户残疾人家庭得到扶持,80%以上的残疾人家庭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残疾人就业体系初步形成,近几年市镇两级累计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5年来帮助760多名残疾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太仓市被江苏省残工委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市。
几年前,市机关幼儿园7岁的大班学生小吕鸣,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小吕鸣患病的消息在《太仓日报》报道后,牵动了社会各界的心,市机关幼儿园组织了两次募捐活动,一些不愿留下姓名的过路人也加入募捐行列,短短几天就募捐到5万多元,一片爱心令人感动。
当然,要真正做到缩小城乡差别,缩小贫富差距,消除贫穷现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太仓积极努力的步伐正在加快。
太仓人不排外,不自傲,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随着太仓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太仓打工的外地人已达35万人。真心关爱新太仓人,使他们融入共同建设太仓美好家园的大环境中,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孩子受到同样的教育,这是多年来太仓各级领导和部门非常重视、关注的一项工作。
2007年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团市委等多家单位联合组织的“共建和谐太仓·首届新太仓人文体艺术节”,既体现了对新太仓人的关怀,又为新太仓人提供了展示文艺才华的平台。
2007年8月22日晚,由太仓市慈善总会主办,太仓市文明办等单位协办的“星空下的慈爱”——助百名贫困学生圆梦活动文艺晚会在市中心广场举行。太仓文艺团体表演了多个充满爱心的歌舞节目,十多个企业和单位进行了现场募捐,共募捐善款91万多元。在募捐者中,有不少是收入不高的普通群众,年龄最小的募捐者只有4岁。星空下,美轮美奂的露天舞台前,十多个三四岁到六七岁的儿童席地而坐,市委书记浦荣皋、市长谢鸣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新老太仓人一起观看演出,如同一个浓缩的大家庭,演绎着慈爱和谐的融融之情。
平安和谐的魅力
不久前,一名小偷潜入沙溪镇米中村一户村民家行窃,正好被巡逻的老年护村队员沈阿妹老太发现,小偷见事已败露连忙向村外逃窜。沈老太一边追赶一边吹响随身携带的哨子,其他老年护村队员闻讯后迅速封锁了出村的道口,小偷慌不择路地钻进村头一问废弃屋内藏了起来。几分钟后,110民警赶到并将小偷抓获。这是太仓市开展群众护村工作的一个缩影。
随着太仓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治安也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特别是与上海接壤的浏河镇,农村人室偷盗现象以及盗窃农用水泵、电动机等案件时有发生。于是,浏河镇97名农村妇女小组长和积极分子在市公安局与妇联的共同组织下,成为首批“护村嫂”护卫队员,义务维持镇村治安交通秩序。
太仓把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紧密结合起来,一手抓社会不安定因素整治,一手抓农民遵纪守法教育。市委、市政府与7个镇的党政一把手连续多年签订了年度综治责任书,在农村开展创建安全镇(区)、安全村(社区)、安全单位等活动。如今,太仓市120个村组建了“护村嫂”队伍。2006年全市入室盗窃和农机具盗窃案件分别下降了9.7%和28.3%。沙溪镇米中村的老年护村队的事迹,被评为了苏州市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
2005年5月,太仓市领导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奖牌,还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这是国家和江苏省对“平安太仓”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太仓百姓参与平安建设的褒奖。
多年来,太仓十分注重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大力实施“绿色家园”、“绿色通道”、“绿色基地”建设,城市绿化率41.3%,人均占有绿地13.1平方米。
太仓把修桥筑路、改水改厕、清理河道概括为农村环境面貌的“三清”。广大农民自觉投入“三清”,为美化家园添砖加瓦。近几年,太仓还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扩建旅游景点,建设了三家五星级宾馆。还加快交通建设步伐,如今沿江、苏昆太、沪嘉延伸三条高速公路穿越太仓,204国道、339省道复线、通港、新港、沪浮璜等高等级公路在市内四通八达。
近几年,太仓在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还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最近又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
安定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设施,富庶舒适的人居条件,昔日的金太仓已成今日魅力四射的金太仓,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的热土。从1993年第一家落户太仓新区的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到2007年10月24日福科贝(苏州)紧固件有限公司在新区开业,太仓新区的德资企业总数已达96家,包括落户港区和各镇的德资企业,全市超百家,太仓已成为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县市。
当然,纷至沓来的投资企业远不止新区。港区加快投资环境建设,办公人员、设施前移,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前来落户。陆渡镇吸引的台资企业,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基地;双凤镇的温州企业来了一批又一批;璜泾镇加弹企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化纤加弹名镇。
面对取得的成绩和周边县市快速发展的态势,太仓的领导是理智的。他们多次组成党政代表团外出参观取经,学习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苏州园区经验,探索太仓今后的和谐发展之路。
2007年10月,太仓又迎来了稻浪翻金、棉田跃银、桂果飘香的丰收季节,又恰逢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10月17日,2007中国太仓金秋经贸月开幕式暨海峡两岸港口经济与物流产业论坛在太仓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400多位嘉宾以经贸为纽带,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共创太仓美好的明天。目前,太仓市党政领导正带领全市人民,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发挥优势,再接再励,认真落实苏南工作会议精神,率先向建设现代化的“东方新欧洲”目标迈进,让和谐发展的金太仓更具魅力。
[责任编辑 朱 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