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岩石上崛起的化工明珠
作者:张 松
字体: 【大 中 小】
改革后,工人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
李冬初补充说:“以前是‘要我干’,现在是‘我要干”’。
望着眼花缭乱的机械设备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我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是啊,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先掌握新技术实施新工艺,研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谁就占据竞争优势。
我想贺正龙肯定深谙此理。
湘维是创建30多年的老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规格等方面都没有优势。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贺正龙上任后就组织投资发展部门对企业现有技术水平与同行业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分析,认真评估,最后形成共识:湘维的优势在于“主导产品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管理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劣势则在于“企业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电力、能源价格较高,主导产品规模较小,品种规格不多。”有了清醒的认识,他大胆提出了“用好基础、发挥优势、坚持高起点、新技术、上规模、上档次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战略。
有了明确而共同的目标,湘维人便有了努力的方向。
湘维主导产品聚乙烯醇(缩写为PVA)生产线最初年产量设计能力为1万吨,经过“七五”、“八五”期间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实际产量达到1.6万吨。
贺正龙长期从事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深刻的认识。湘维在1995年之前走的是以内涵为主发展企业的道路,通过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使企业稳步向前发展,但由于生产规模的限制,技术创新不够,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他认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同时,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后劲。1995年后,PVA行业开始了一轮激烈的市场竞争,贺正龙正好此时走上公司高层管理岗位。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湘维在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如果以现有的生产规模和单一的品种参与市场竞争,将会大大地削弱市场竞争力,湘维必须加快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才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贺正龙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公司决策层大胆提出上“年产5000吨多品种聚乙烯醇生产线改造”技改工程的项目,并积极促使湘维领导集体做出了这个事关湘维前途命运的决策。
“聚乙烯醇还有蛮大的潜力可挖哪。”精通生产技术、洞悉市场行情、更有一颗“兴业报国”之心的贺正龙,早已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来到总经理办公室,用浓重的湘潭话主动请缨了。“你有多大把握?”时任总经理皱了皱眉头。用疑惑的目光直视坐在对面的贺正龙。
“我敢立军令状!”这是一个有大气魄、大思维、大手腕的企业领导。
“好!”总经理在贺正龙肩膀上重重一拍。
1997年,湘维开始实施“年产5000吨多品种聚乙烯醇生产线改造”的技改工程。经过多次到省经贸委和国家经贸委力争,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经贸委“双加”第二期重点项目。
该工程难度大,技术复杂,设计要求高,必须精确到位,全盘筹划,弄不好会劳民伤财,作为既是该项目的指挥者又是实施者的贺正龙,暗下决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为确保该工程准确无误,他盯住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采用十多项“四新”技术成果,使该项目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同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和管理才能,把工程组织得有条不紊。从可行性研究到工程设计,从设备制作购买到设备安装,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一切按计划准备就绪后,他一声令下:“投料试车开始!”
乙炔投下去了。
醋酸投下去了。
望着那雪白的聚乙烯醇产品如浪花般翻涌,贺正龙大声宣布:“投料试车成功!”
经两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湘维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技改项目,全面达到“突出质量、加快进度、节省投资、确保安全”的总要求。该项目计划工期为两年半,实际只用了两年;计划投资为1.49亿元,实际投资1.34亿元,节约费用1500万元。
贺正龙开心地笑了。第一次组织技改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能不高兴吗?
时任总经欣慰地笑了。他早就发现贺正龙是个干将。
三千湘维人欢快地笑了。他们从贺正龙身上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这项技改工程竣工后,将原来的PVA年产量由1.5万吨提高到了3万吨。调整了公司主导产品的品种结构,企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极大地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为湘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在推进科技进步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1998年2月,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技改工程竣工完善后,该线设计生产能力虽然扩大了1.5万吨,但与同行企业仍有差距。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紧接着,尝到了甜头的贺正龙又实施PVA第二次扩改。
2001年9月,新上任董事长、总经理的贺正龙得心应手,大刀阔斧改革,大胆创新技改。没多久,8000吨PVA改造工程启动了。与此项目相配套,还上了锅炉改造项目,增加蒸汽产量,同时实行热电联产,利用温差发电。
8000吨PVA扩改工程催生“湖南蓝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个项目落户在辰溪县火马冲。湘维新上的PVA生产线及其催生的蓝伯公司投产后,预计一年可增加产值3亿元,利润2000-3000万元。
2002年,贺正龙轻车熟路,投资1亿元实施聚乙烯醇二期改造项目,使聚乙烯醇年产量由3万吨提高到了4.5万吨。聚乙烯醇多品种技改项目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产品的多品种化,满足了市场不同顾客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大范围技改消耗大量的资金。2003年,湘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企业账上仅有资金1000余万元,而企业正常运转资金至少得保证4000余万元。
公司已无米下锅。贺正龙不等不靠。勇敢面对。他把“险”情公布于众,集纳职工群众智慧,化险为夷,共渡难关。公司高管、中层干部和有关部门人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了解群情,最后梳理出16大问题,向全厂职工群众公开,并在公司召开的七届六次职代会上开展大讨论。职代会上,贺正龙成竹在胸地说:“我们只要搞好热电联产和水泥扩产两大技改工程,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
灯亮着,他说得那么真切、明朗,似乎把大伙的心也说得亮堂堂的。
会后,公司形成了《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关于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湘维”发展史上的“遵义会议”。因为,“湘维”的命运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逐步走上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这一年,贺正龙组织实施了热电联产和水泥扩产两大技改工程。热电联产项目实现了对锅蒸汽的二次利用,利用温差发电,每年仅多发电一项创效益500余万元。锅炉改出湿渣为干渣,干渣直接运往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