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岩石上崛起的化工明珠

作者:张 松

字体: 【

作为水泥生产原料。按年产3万吨干渣计,此一项又可创效近300万元;水泥扩产项目使水泥全年熟料生产能力由6.5万吨提高到13万吨,实现了对公司12万吨电石渣和全部锅炉炉渣的综合利用,同时可每年提供近80万立方米的澄清碱性水,供作脱硫除尘用水,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了以废治废的效果。两大工程的建成投产。实现了公司环境综合治理,显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技改过程中,贺正龙组织科技人员对关键指标进行攻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从工艺流程、设备管理、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使公司主导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多年来一直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如有机厂导向筛板塔的应用,循环水冷却塔的改造等系列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的实施,使每吨PVA耗水量由192立方米降到127立方米,每年可节约用水293万吨,每吨PVA耗蒸汽量由29.3吨降到25.5吨,每年少耗蒸汽17万吨,相当于每年少耗标煤1.7万吨。
  可天有不测风云,刚刚摆脱困境的湘维公司还来不及喘口气,又面临着新的挑战。2003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银行改革等影响,全国性煤电、油运空前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生产成本急剧升高,企业资金形势非常严峻,亏损的阴霾笼罩着湘维城,销售人员纷纷告急……
  怎么办?三千双急切的眼睛盯着自己的当家人。贺正龙责任太大了,压力太大了。但他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犹如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审时度势,沉着应战:“市场行情我们无法改变,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也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什么?我们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用我们的管理,用我们的创新工作,用我们的加倍努力,去化解市场变化带给我们的压力……”他在中层领导会议上信心十足,湘潭口音响彻整个房间。
  “说得轻巧!”“自不量力!”“市场如战场,他贺正龙有三头六臂不成?”台下议论纷纷……此时的贺正龙,两耳不闻台下事,一心只为湘维谋。他只能让事实说话。
  彻夜,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却酝酿出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妙招。没几天,公司推出了“模拟市场运作”和“租赁经营”两大举措。将公司各二级单位模拟成法人单位,实行“大采购经营、小市场运作”的管理方式,把市场压力层层向下传递,形成大市场中有小市场,小市场中有竞争,人人是顾客,满意在身边的生产经营氛围。积极推广无纺布厂租赁经营试点的成功经验。对所辖3个厂、3个分公司、3个经营部、3个后勤单位一律实行租赁经营,并建立起一整套制度,规范操作,既做到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又有效地保护承租者和投资的积极性。
  两大举措一推行,公司上下立刻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社会资本被激活了,湘维人的创造力被激发了,湘维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极大转变。无纺布厂在租赁前,年亏损380万元,租赁后赢利;水泥厂租赁改造前亏损最多时达680万元,改造租赁后上交300万元。水泥厂租赁经营吸引来了外来战略投资者,有力地推进了水泥厂的发展。2004年,公司打了一个彻底的翻身仗,实现了全年销售收入6.5亿元,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实现利润2018万元,上交税收3634万元。
  6亿元!刷新历史纪录的6亿元!湘维人为之欢欣鼓舞。因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而是对贺正龙为首的湘维人在艰难中奋力搏击的充分肯定!事后有人翘起大拇指惊呼,贺总这一招简直神了!
  
  攻克国内外技术难题
  
  创建于七十年代的湘维,环境保护起点低,环境污染较严重。1998年湘维被列入省直接监督污染物达标排放企业和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企业之一后,贺正龙常常为湘维这个高能耗、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担忧,深感环境治理责任重大。他感慨地说:“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国有企业应该有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因这不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周边群众和员工家属身心的健康。”
  为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00年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要求,贺正龙下决心治理环境。他把企业发展规划和环境治理达标结合起来,提出了10个污染治理项目。这10个项目被列入湘维“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治理计划”。公司成立环境治理达标领导小组,并选择精兵强将成立专门办公室和项目组,将10个污染治理项目层层落实。为防止治理走过场,他对治理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考核制;调整经济责任制中的环保考核指标的考核力度,对污染物排放的生产单位,按照污染物最终达标排放、分级达标的要求确定考核项目及考核指标,并考核环保设施运转率;对承担环保治理项目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进度和效果的考核。
  贺正龙是化工专家,对湘维化工生产各道工序及工艺流程和对治理工业污染物的技术十分熟悉。他常对中层领导说:“环境治理必须高起点、高质量,不能再走历史的老路子,要把国内外环境治理的最新技术应用到湘维环境治理项目中来。”一位中层领导主动告诉我,贺总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亲自参与lO大环境治理项目治理方案的制订和评审,组织技术人员解决了不少难点技术问题。如电热厂冲渣除尘水循环利用及达标排放项目,从1999年开始,前后经过7个月的调研考察和三次评审,才选择采用沉淀加微滤的处理工艺。大型密闭电石炉尾气烟尘治理(环保)及热能利用(节能),当时是国内外两大技术难题。这两大技术难题,难就难在安全问题。因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空气一接触就要爆炸,加上8000℃的高温一般材料无法承受。国外采用的是陶瓷过滤,一台设备造价高达上千万元。如何研制造价低,且安全、简单、适用的除尘设备呢?他经过充分调研,反复分析对比,进行比电阻测试和模拟试验后,制定出成熟的技术方案,率先在全国电石行业使用高压静电除尘器。经过运行,粉尘的排放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这个项目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由中国电石行业协会在此召开现场研讨会向全国推广。
  为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公司投资700多万元,对原年处理能力210万吨的污水处理场进行技术改造。在实施污水处理场扩改项目过程中,通过详细考察和多方比较,在原污水处理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级水解酸化和改进后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使原来的一级生化处理变为三级生化处理,增设带式脱泥和离心脱泥设备,成功地解决了污水的可生化性能,耐冲击负荷能力和排泥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等技术难题,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出水水质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为减少水泥、电石、锅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大气的污染,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在水泥、电石两厂采用电除尘技术,在热电厂安装脱硫除尘装置;投资2800多万元进行锅炉改造;投资6000多万元,对水泥厂进行扩产,治理电石渣和煤渣。

[1] [2] [4] [5] [6]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