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3期
关于看
作者:西 渡
字体: 【大 中 小】
作了实践上的浅薄。
对于他人的恐惧,也是一种动物性恐惧的遗留。
6.女权主义犯了和萨特相同的错误。她们把所有的看都当作一种侵犯,她们看不到或不愿承认有一种目光是鼓励的、会意的,寻找着爱,彼此提升,而不是互相贬损的。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用这样一种目光彼此凝视,那么世界就真的成了一座活地狱了。
渴望被欣赏也是温柔的人性的一部分。被看并不一定就被伤害。当被一种亲切的目光所注视、鼓励和欣赏时,我们是否会得到一种被欣赏的愉悦和快乐呢?因此,服装的难题就在解决藏与露的关系上。对于女性而言,既要吸引欣赏者的目光,又要不至于被这目光所伤害。恰到好处地解决这一矛盾,就依赖设计师的才华和手腕了。但女权主义者一定会把这斥为取媚于男性,是对男性权力的屈服。但是,男性为什么不能被女性所看呢?而且彼此的看,为什么不能是平等的呢?
在女权主义的公式里,是否也有一种动物性恐惧的遗留呢?
7.这样一种温柔的、人性的目光,涉及到整个艺术史的起源。为了将动物性的看与这样一种不带功利性的看区分出来,人们开始创造艺术,将艺术的对象从实用的对象中分离出来。因此人们在看一件艺术品时,就能完全摆脱种种实际的考虑,而专注地将它视为一个欣赏的对象。艺术发展起来了,人们欣赏的目光也变得更敏锐、更温柔,我们的心灵也变得更丰富、更高尚、更纯洁。而当我们转而用这样一副得到了提升的目光去看自然时,就会有更多的东西变成欣赏的对象。在古希腊,人们欣赏人体的美妙,到了文艺复兴,人们在发现人的同时,也发现了自然,自然开始作为背景出现在以人为主体的绘画里,再后来,自然就成了独立的欣赏对象,风景和静物成为一幅画的主体。自然在我们眼里愈完美,我们的人性也愈完全,因为只有在摆脱了实利的,充分人性化的目光里,自然才成其为完美的。
因此,一部艺术史,也正是一部孕育人性的历史。
8.在这样一种彼此的对视里,人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完整的;不是征服,而是鼓励;不是挑战,而是抚慰;不是贬斥,而是提携。我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我相信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总会有这样一副目光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彼此照亮、彼此敞开。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的生命改变了,经过了山穷水尽的苦恼、折磨、灰心、绝望,我们忽然迎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境界:风正一帆悬,广阔的、温存的河流托举着我们,向着一个温柔的、高深而远的境界上升。
这样一种完美的相视就凝定在蒙娜丽莎的目光里。雕塑家熊秉明先生写过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看蒙娜丽莎看》。他是这样写到欣赏达·芬奇这幅名作的感受的:
“她也在‘看’,在凝眸谛视、在探测。侧了头,从眼角上射过来的目光,比我们的更专注、更锋锐、更持久、更具密度、更蕴深意。”
“她看向你,她注视你,她的注视要诱导出你的注视。那眼光像迷路后,在暮色苍茫里,远远地射出一粒火光,耀熠着,在召唤你,引诱你走向她去。”
“在蒙娜丽莎目光的焦点上,她不给我们欣赏者以安适、宁静,她要从我们的眼窍里摄出谛视和好奇、诱惑出爱的炽热,和爱之上的追问的大欲求,要把我们有限的存在扯长,变成无穷极的恋者、追求者、奔驰者,像落在太空里的人造卫星,在星际、在星云之际,永远飞行……”
这篇文章感动了一个同样对美有着敏感之心的人,他是对我影响甚深的一位师长。他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这文章,希望我们也像文章的作者一样去发现、探测、感受美的存在。他在中学教了几十年语文,却深感于语文教育的失败,大声疾呼改变现状,把语文的教育变成人的教育,使美育和人育成为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他确是实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这位中学语文教师叫王尚文,现在他是大学教授,但仍然在为改变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撰文著述,痛切陈言……
9.我们凝视画中的蒙娜丽莎,带着我们全部的人生经验、智慧和热情。她既能使我们恍惚、微笑、镇定,也能使我们迷茫、羞惭、退缩,也或能使我们信心百倍、勇气陡增。
我们看一幅画,决不把它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品,在一瞥中判定它有用、无用、好与坏,而总是把我们自身的热情投注在它身上,赋予它生命,使它活动起来,与我们产生微妙的交流。在一幅画前的表现,最能反映我们心灵的状况,是空无一物,还是丰富、充盈,沛然赋有万物。
当我们把这目光投射在自然身上,自然也向我们喁喁而语,轻轻道出它那深不可测的秘密;当我们把它投向凶顽的动物,它们也会变得驯顺,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生命的高贵和伟大;而当我们以这样的目光彼此凝视,我们就有了心灵的相契、相照,就能体验生命的和谐的快乐。
10.在这样一种慈蔼温柔的目光的看顾下,我们成长着,自婴儿而少年,自少年而青年,自青年而成人。它保护我们,鼓励我们,催促我们的成长。在我们胆怯时,给我们勇气;在我们退缩时,给我们决断;在我们迷失时,给我们指引。
而我们的目光也在发育、成熟,变得深思、富有智慧。我们在看,看使我们成长,我们也被看,被看也使我们成长。怀疑、猜忌、仇恨在这样的目光中是不存在的,这样的眼中容不得沙子,它就是这样要我们全然的投入,无偏无私、不留余地、弃绝功利。本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有感于国民的衰蔽、荏弱,而在其教育中特推美育一门,正是看到了美育对于国民素质影响之巨。但是蔡元培先生的倡导,应者寥寥,而今终成绝响了。而国民终于继续衰蔽、荏弱下去。
11.这就是我对于看的经验。它们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只是一些感受、经验的记录,一些偶然的想法。促成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是我对于向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光辉的美的艺术家的感激之情。除了小学图画课上的练习,我从未画过画,但是我从绘画艺术中却得到了很多的东西。从小至今,我从未停止过对绘画的欣赏,除了诗歌,这是我一个最大的爱好。诗歌对我而言主要是一种内省的经验,是通过内视获得的。而一些关于绘画的文章则是我在向外看时得到的经验。诗歌和绘画在我的成长中一起扮演了两个重要的角色。
西渡,诗人,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随笔集《守望与倾听》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