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6期
站在远处看影楼
作者:刘树勇
字体: 【大 中 小】
些具有吸引力的指标。我们可以出钱制造印有自己形象的挂历、招贴;可以在自己的电视上播放自己生活的录相;可以在制作精良的音乐背景下卡拉OK一把,体会一下歌星的感觉,甚至会觉得自己与某某著名歌星差不了多少。同样,我们也会选择一家影楼,请形象设计师将自己打扮成自己最喜欢的形象,拍出一堆连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的明星照,体会到一种美好无比的自信与浪漫,或者是满足一种只有你自己才明白的自恋情结。
影楼通过揣度你的各种需要和营造出一系列的流行情调而成为一座小型的梦幻加工厂。它不断开发设计不同类型的形象,与整个社会时尚和流行传媒中设定的美学指标合谋达成一致并且互相促进。当你迷恋于西方的生活方式并从《泰坦尼克》这样的电影中看到他们的情感方式时,影楼会及时地为你装修出一种巴洛克时代或维多利亚时代的奢华情调,花园、草坪、拖地长裙,还要摆上两瓶XO。只要你花上几千块,你和你的新娘就会享受一下午的欧洲贵族的那种高雅不凡的感觉;当你吃麦当劳吃腻了,想做一回中国传统梦,影楼便会给你穿上长袍马褂绫罗绸缎,再扛几抬大轿来,演一出地主老财娶二房;当你迷恋电视广告上的“娇嫩肌肤”和各种通俗文学闺房文学读本中的朦胧诗意时,柔光器材加浪漫化妆可以轻易地将你带入一个恍若天堂的仙境之中……。影楼的工作就是“天堂制造”,它制造各种时髦的品牌和型号,它满足你的需要的同时,也制造和培养你的需要。它将你设计为甜美天真纯洁型、娇滴滴的惹人怜爱型、窈窕淑女型、聪敏少妇型、娴雅高贵型、不羁艺术家型、成功白领型……。就像广告里说的那样,“总有一款适合你!”它体贴备至,充分理解你在现世生活中的不自信和苦恼以及梦想,它帮助你达到你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达到的,它带你在精神上远离尘世,在一片浪漫温馨的气氛中臻于梦中的境地。影楼像女性一样温柔无比,而不像权威那样强制和令人无奈。影楼让你感觉良好,让你认同和不由自主,让你觉得那就是你自己的选择和行动!你梦想,你交钱,你达到。你会觉得今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在这座影楼里成了窈窕淑女或者是白雪公主终于与白马王子结合在了一起,你不会去想这座影楼里已经批量化地生产复制出了成千上万个窈窕淑女和白雪公主,你不会去想你只是个赝品,你更不会去想你的这一选择也不过是商业战略操纵的结果,你只会觉得你达到了你想达到的那种令人心荡神移的境界。
那种境界不再是一种特权,不再是一种不可企及的生活指标,“你能,我也能!”用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早年说的一句预言来说就是:“未来的每个人都能成为十五分钟的世界明星。”在这一个下午,在这个美丽的如童话般的瞬间,在你的感觉里你的确成了光彩照人的明星。
你能不说这是商业发达的一大胜利?这是平民的精神胜利。这种胜利的感觉比强权时代生活的无奈与黯淡无光要好得多。
在经济活动的一片嚣嚷之中已经发生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它对一元中心主义的消解作用甚至要超过刀与枪的冲突,它使铁板一块的强权与禁锢出现裂隙,从而改善了我们的生存状况,特别是精神状况。影楼的出现与发展,正从一个点上真实地表达了我们的精神状况进入消费时代之后发生的这一巨大变化。因此,当我们日后要在一部历史中回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历程时,影楼摄影就会成为一个我们无法绕过去的存在,我们会选择一些影楼摄影作品作为这个时代的和人的精神状况的象征,因为这些照片是一个时代的中国人生活状态的真实的表象。
从摄影自身的角度我们可能会对这一状态相当不适应,我们会理解和承认影楼在社会与文化意义上的价值,但我们仍然会认为那些甜兮兮的影楼照片是一堆垃圾!这是因为,我们关于摄影艺术的理解和观念是二十世纪以前的那些经典美学给予我们的。在那种美学中,摄影是要诚实地面对对象并再现对象的;它甚至是道德箴言式的,它要表达出一种普泛的人性关怀;它还必须是精神性的和远离商业功利的创造性活动,它要表达主体的某种情感或者思想。即使我们遵循现代主义时期的摄影美学,从维护摄影语言的纯粹化和探索摄影表达的更大可能性角度出发,影楼摄影也无法与我们理解的摄影艺术联系在一起。这其实很正常。影楼作为一种有关摄影的运作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新的摄影经验。它表达的是一种在过去的道德标准与摄影美学标准看来是低俗的、浮浅的、哗众取宠的和十分表面化的生活趣味;是一种没有信仰的、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自恋而脆弱的自我中心主义式的生存状况。而从摄影者主体的状态来说,他仅仅是一个操作者,他的摄影不具有创造性,他只是在批量复制和生产一些类型化图像。它和我们所理解的摄影艺术差距太远了。那么,除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认定其价值之外,如何在摄影内部来确认影楼摄影作为摄影本身的价值及意义呢?
其实,在今天我们已经不能用过去那种经典的摄影美学在摄影内部来对一幅照片的价值进行判断了,因为所有的标准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消费文化与高雅艺术的结合在二十世纪初的以杜尚为代表人物的达达主义艺术运动中便已经开始。这一运动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打破了高雅与低俗的界限,反对将艺术看作是与世隔绝的、神圣的、纯粹的和自足的存在。它大量利用低俗的现成品作为艺术品的材料,不承认艺术具有原创性,并且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波普艺术的兴起,更是继承了达达的传统,将这种新的“俗美”学发展到极致。沃霍尔、劳生柏这样的波普艺术家像我们的影楼摄影师模仿明星照那样,大量重复使用大众所熟悉的媒体形象和文化符号,将一些原本认为俗不可耐的物品当作艺术来消化使用。同时它又以绝对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来处理艺术品,通过一系列的画廊操作体系,像推销其它商品那样不断地推销艺术品和艺术家。波普艺术彻底颠覆了现代主义时期讲求语言纯粹化的艺术美学,以其对通俗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全面认同和直接结合,改变了艺术的品味和标准,并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人们对于艺术的全新理解。到七十年代末,消费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影响巨大的潮流,并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一些著名艺术家纷纷参与制造消费物品,并直接在商场行业中经营这种类似于影楼摄影作品的具有特殊品味的“艺术产品”。理查·考夫门首开风气之先,直接经营一家名为“艺术和工业”的商店,推销艺术家设计生产的一些介于艺术、工艺和实用物品之间的商品。一时之间在世界范围内从者如流。另有一些艺术家则与此相反,他们通过一种极具智慧的操作将一些现成消费物品直接转化为具有观念指向的艺术品。如新观念主义(Neo一Conceptua—lism)艺术家汉·斯坦巴克(Haim Steinbach)和杰夫·昆斯(Jeff Koons)将大量价格低廉的日用商品通过装置转换其本身的意义,一改其消费价值为艺术价值,使其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