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扁担——农具系列之六(小说)
作者:李 锐
字体: 【大 中 小】
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
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看夕阳,落下去,又回来,
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
其实,眼前没有夕阳,也没有村庄,只有遮天蔽日的大楼,川流不息的汽车,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像蚂蚁一样的人群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认识金堂,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知道,这个坐在地上手里拿着石头的半截人到底为什么高兴得唱起来。
在经过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准备和练习之后,金堂觉得自己可以上路了。在一个夏天的早上,金堂毫不犹豫地扔掉了自己所有的木匠家具和铺盖卷,只把最需要的东西绑在自己身上,毫无留恋一撑一挪地“走”出了那个废弃的工棚,金堂在楼群的缝隙中看看太阳,然后,毅然转身向西,开始了自己回家的旅程。就像那首老歌里唱的: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
金堂只担心一件事,金堂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真的活着挪到家。按照金堂的计划,自己必须在夏秋两季之内到家。如果到了冬天,大雪封山,那就只有冻死在半路上了。
金堂挪出北京,沿着公路一路向南:高碑店,保定,望都,定州,石家庄。从石家庄又一路向西:井径,获鹿。从获鹿挪上太行山:娘子关,阳泉,寿阳,榆次。从榆次再向南:太谷,平遥,介休,霍州,洪洞,临汾。从临汾再向西,过汾河,挪上吕梁山。一上吕梁山,金堂就觉得自己快要挪到家了。刚一上吕梁山,就有个开嘣嘣车的好心人,拉上金堂爬了二十里的大坡。
一路上金堂被无数的人可怜过,同情过,嘲笑过,辱骂过。一路上金堂在公共汽车站的阳棚下边,在公共厕所,候车大厅,树底下,山洞里,甚至就在大马路边上,都住过、睡过。他在城市里被成群的乞丐们抢劫过三次,跟流浪的野狗抢过同一块馒头,在太行山上被一对善心的老人留在家住过两夜。他被一个好心的警察免费送上了火车,可只坐了两站,就又被面冷心狠的列车员轰下车来。一路上,风吹,日晒,雨淋,饥寒交迫,人情冷暖,都被金堂反反复复、一寸一寸地尝过,一寸一寸地挪过。在经过这一切,尝过这一切之后,金堂慢慢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他只想得到一种东西,只要求得到一种东西,那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天天难受的人。
日复一日挪动在漫漫旅途上,挪动在长得永远没有头的公路边上,金堂只担心一件事,每当有汽车呼啸着从背后开过来的时候,金堂都有一点害怕,担心它们会不会再把自己碾到轮子底下。那样,自己就真的回不了家了。可每当汽车们卷着尘土呼啸而过之后,金堂就会笑话自己,你狗日的还是就想着一件事呀你。金堂无数次地在心里设想过,见了家里的亲人们自己到底应该说什么。总不能告诉他们,自己现在不是一个天天难受的人吧?可不是难受的人,自己这个半截人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难题太难,金堂自己也答不上来。
在金堂的上衣兜里,有一支捡来的圆珠笔,和一个也是捡来的小电话簿,电话簿撕得只剩下两页纸,在这两页纸上金堂画了总共二十一个“五”字,每五天,画一个“五”,第二十一个“五”字还剩下两笔没有画完。
现在,金堂终于挪到那个缓坡的顶头,把那节长长的山路留在了自己的身后。有汗水顺着肮脏的鬓角流下来,被汗水浸透的身体开始散发出难闻的气息。
终于。
金堂终于拐过山嘴,终于坐在自己熟悉的路边上。金堂一眼就看见了五人坪村口的老神树。天已经快要黑了,山谷里没有风,老神树柔和的影子在最后的天光下静静地站立着。在老神树温柔的身子后面,飘荡着几缕熟悉的炊烟。有狗叫声远远地传过来。眼泪猛然像一阵暴雨喷涌而下。浓烈的汗酸味儿,没弄干净的屎尿味儿,浑身上下渍满了毛孔的污垢和尘土味儿,从褴褛的衣服和蓬头的长发里,呛人地弥漫出来。从夏天到秋天,被自己盼望了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事情,现在却如此安静,如此无声无息地突现在眼前,金堂扔下手里支撑身体用的两块卵石,号啕大哭:
“死吧……死吧……现在就死!现在死了,你狗日的心里就平展啦……死吧!死吧!死吧!你狗日的倒是死呀你——!”
满是死茧的手掌重重地拍起了路面上的灰尘,尖利的石子扎在手上,可他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疼痛。随着哭喊声俯仰的身体,手掌越来越重地在山路上拍打出闷重的响声,终于,有鲜血从掌心里迸溅出来。可是,鲜血、汗水和疼痛,都止不住金堂快乐、悲伤、幸福、绝望的号啕。这一辈子,金堂还从来没有这么痛快地号啕过。随着俯仰的身体,那截绑在大腿下面的扁担,也在路面的石头上碰出骨碌骨碌的响声。
………
西元2005年1月20日傍晚
草毕,22日清晨改定于太原家中
附:“农具系列”发表目录:
农具系列之一:《鹵镰》《残摩》——《收获》
2004年5期
农具系列之二:《青石鹶》《连鹷》——《上海
文学》2005年1期
农具系列之三:《樵斧》《锄》——《上海文
学》2004年12期
农具系列之四:《耕牛》《牧笛》——《小说月
报》(原创版)2005年2期
农具系列之五:《桔槔》——《山花》2005年
4期
农具系列之六:《扁担》——《天涯》2005年
2期
李锐,作家,现居太原。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旧址》、《银城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