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被遗忘的风景
作者:林 纾 陈立民
字体: 【大 中 小】
尽管我的写生多于创作,然而,我并不是图象的生产者。在我的理解中,有两种类型的艺术:展示性艺术和探索性艺术。我崇尚具象绘画,在我的画面里,探索性占了绝对的优势。虽然我重复着同一地点的写生和创作,但正是这种相同环境,不同情感,不同视点和角度的探索,使我流连忘返。我那些风景画里,色调多是凝重的,它们的凝重显示了庄严的沉默,而沉默又蕴涵了力量,它们推动着人们在画面中寻找和获取自己的感观;对于我而言,描画那些经历战争的伤痛之地,就如拥抱一个受创的孩子,抚慰着他也抚慰着我自己,这是精神性的诉求。
我说过,我的兴趣在于画画的本身,包括景点的找寻,材料的准备,所有的这些,都让我兴奋得像个参加野营的小孩,更不用说在画画当中的感受了。有时候,我也会玩弄画幅的尺寸。大尺寸的画幅是一种挑战,它更接近真实的空间,更易于形成我理想中的环境和表现情绪。油画是适合远观的,大画幅给观者压迫感和震撼感。我喜欢朴素简单的表达,不带雕琢的真实,用没有对比的冷色调来描绘,大自然的祥和便展现于其中。我的情感隐藏在这些色调、构图和风景中,是的,我说“隐藏”!让所有的变化、传达和启示存在于忧虑中吧,绘画者情感的隐藏是作品撩动观众思绪的意象,画面诉说的,是高远于画面自身的内容。艺术是精神体系的运作,如果它不具备精神性的话,那作品就只是一种装饰或消遣。我始终坚信: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凝聚,它是一座灯塔。
我观察的方式
今天,社会通过图像,将规范性的视觉强加于我们,使我们的观察力渐趋麻木。然而,视觉作为触觉的一种,是需要我们锻炼和学习的,尤其是艺术家,我们不能让泛滥的图像来强奸我们的意志。作为老师,我常问学生:“是什么让你们奋起反抗?”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暴力!”
我再问:“昨晚你们看了什么电视呢?那些千篇一律的广告,你们还有印象吗?是否,这些电视对于你们来说,也是一种暴力呢?视觉的暴力……”
这是一个令人寻思的问题:现代技术生产的图像,给了我们许多我们本来遥不可及的信息,一些不属于我们自己涉足的信息。我们感知着别人的感知,但作为艺术家,却是要自己去寻觅感受的,不如此的话,将丧失个人的精神性。“学习观察”是艺术家的态度,它关系到艺术家的真诚。当我进行创作时,总要求自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不依赖照片,不在作画前打草稿,直接与主题交流和互动。这样的现场创作,是我观察的方式,我确信,大自然授予我一切的信息。它没有暴力性,相反,我得到的是平静和从容。
对于图像泛滥,对于法国“官方”的艺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艺术思维的束缚和操纵。我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明白,善于独立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智慧。“真实”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各人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只有我们自己去真正理解和认识事物后,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真实”,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林纾,教师,现居广州,曾发表论文若干。
陈立民,在读研究生,现居法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