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历史视角下的台湾“总统”选举

作者:肖秀文

字体: 【

“终身总统”。1948年4月,“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蒋介石、李宗仁被选为“总统”和“副总统”。当时解放战争正向纵深发展,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危机日益加重。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正式宣告下野,由李宗仁接任代“总统”,但是蒋介石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他在背后仍控制着政局。同年11月,李宗仁因不堪傀儡地位,从南宁飞往香港,接着从香港“赴美就医”。这样,当时一个“总统”宣布下野,另一个代“总统”则宣布在美“遥领国事”。这时退踞台湾的蒋介石,为准备复任“总统”加紧活动。1950年2月3日,逃台的“国大代表”联名请蒋介石“尽速复行视事”。2月12日,“监察院”通过提案,指责李宗仁代“总统”居美“遥领国事”乃“措施错误”,同时提出“国民大会”弹劾。接着,国民党非常委员会致电李宗仁,限其3日内返回台湾,否则以自动放弃代“总统”职务论,非常委员会敦请蒋介石复任“总统”。3天过后,李宗仁仍然没有返台,台湾当局“立法院”立即开会通过要求蒋介石复任的决议。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行视事”,继续行使“总统”职权。根据《宪法》规定,“总统”任期6年,蒋介石第一任“总统”任期将于1954年4月5日届满,应由“国民大会”改选“总统”。但是,跟随蒋介石退踞台湾的“国大代表”远不及法定人数,无从依法选举“总统”。于是,蒋介石一方面批准“行政院”的建议,宣布第一届“国大代表”可以继续行使职权,另一方面又敦促“立法院”公布《国民大会代表递补条例》,修正《国民大会组织法》第八条,将法定出席人数由原定的过半数改为三分之一以上,并决定由台湾地区补齐所有未来台的“国大代表”缺额。这样使“国民大会”得以顺利召开,蒋介石又“合法地”当上了第二任“总统”,陈威被选为“副总统”,李宗仁的“副总统”职被罢免。由此形成了“蒋陈体制”。1960年3月,台湾又面临6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按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次,所以这第三任“总统”再也不能由蒋介石当了。其实,所谓《宪法》规定不过是当年蒋介石标榜实行“民主政治”、“还政于民”不得不装饰的门面,它完全违背了蒋介石“个人独裁”、“终身总统”的意愿。所以蒋介石便以要亲自领导“反攻大陆”为由,动用他在“戡乱时”“总统”的特权,对《临时条款》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规定总统在“戡乱时期”,不受连任一次的限制,可连选连任,从而为蒋介石的“终身总统”提供了“法律依据”。于是,在当年3月21日的一届三次“国大”上蒋介石又以1482票的高票“合法”当上了第三任“总统”,陈诚当选为“副总统”。据此,蒋介石凭借“临时条款”一直可以“连选连任”地把“总统”担任下去,这就是蒋介石成为终身“总统”的全部奥秘。蒋介石三任“总统”,台湾引起舆论大哗。《自由中国》杂志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反对声,《拥护蒋介石总统继续领导而不赞同连任》、《岂容御用大法官滥用解职权》、《敬向国民代表同仁说几句话》、《蒋介石如何向历史交待》等文,揭发了国民党违法选举的种种黑幕,使蒋介石颜面大失。1966年3月,6年一度召开“国大”选举“总统”的“历史任务”又降临了。这完全是陈旧不堪的老戏重演,没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但既然是演戏,就得“逼真”,要“有声有色”。1966年2月,当召开“一届国大三次会议”要选举总统前夕,蒋发表了如下一段精彩的演说:“我本来希望国民党同志不要提名我为候选人,因为德才兼备、对国家有贡献的老同志很多。但是,最后大家仍然推我,我感到很恐慌。我今年已经80岁,再连任一次还不能反攻,怎能对得起国家?此次国民大会仍是反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我们必须把握时局发展的枢纽,俾完成历史使命。此外,我本来希望民、青两党亦能推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可是他们很客气。一党提名未始不是一种缺憾。”在此次“国大”上,蒋介石又当选为第四任“总统”,同时他推举技术型官僚出身的严家淦为“副总统”。外界认为严家淦能平步青云,被蒋介石看中升任“副总统”职位,靠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权力欲、领导欲,不必担心他会僭越专权;二是严不刻意突出自己,是个个性圆滑通达、不过分坚持己见、能妥协折中的政治人物。因此,蒋介石在提名严时说:“严家淦同志的长处正是我的短处;我的长处正是严家淦同志的短处。”但在1972年5月,蒋介石连任第五任“总统”后,他又给“立法院”送去一个咨文,称:“行政院院长严家淦,恳请辞职,已勉循所请,予以照准。兹拟以蒋经国继任行政院院长。……提请贵院同意,以便任命。”虽然严家淦仍是“副总统”,但有名无权,实权掌握在蒋氏父子手上。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88岁。“终身总统”蒋介石统治台湾的时代结束了。
  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位担任台湾“总统”的是严家淦。他不是“选举”产生的“总统”,而是以“副总统”身份正位“总统”的。他不是政治科班出身,大学阶段学的是理论化学,后来多年从事财经工作,曾任“台湾省政府财政厅厅长”之职,政治上没有野心,可以说是个“技术型”官员。正因为如此,他受到蒋介石青睐,出任第四任和第五任台湾“副总统”。他正位“总统”后,把自己定位为“过渡性的人物”,仍不揽权,他放弃“总统”的种种特权,很少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一切重要国事,均由“行政院会议”议决,由蒋经国“代劳”,从不加干涉,并明确表示不参加“总统”竞选。1977年12月,“国民大会”召开前夕,严家淦以国民党中常委的身份,向国民党中常会建议,敦请同意推举蒋经国出任第六任“总统”候选人。中常委一致通过。严氏下台,蒋氏上台,本是台湾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严家淦审时度势,充当“过渡总统”,“荐贤自代”,圆满地完成了蒋氏父子权力继承的重大工程。对于严家淦这位两个“总统”的“中间人”,台湾政界评述说:“严家淦是‘中华民国”行宪’以来第一位卸任‘总统’,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没有权力的‘国家元首’。但是,在政治舞台上,他是扮演得最成功的角色,成功得叫人忘记了他的存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法政学者咸认为他在位期间是政治体制最符合‘宪政精神’的时刻,他的虚位为国民党政府的‘回归宪政’树立了最佳的榜样。”
  蒋经国是第三位台湾“总统”,是第二位经过“选举”产生的台湾第六任和第七任“总统”。他从1978年3月上台,至1988年1月13日因病逝世,当政近10年。蒋经国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退台以后,他先后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青年救国会主任”、“行政院不管部会政务委员”、“国防会议副秘书长”、“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长”等党、政、军重要职务。1965年又升任“行政院副院长”,并兼任经合会和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掌握了财经大权。1975年4月严家淦正位“总统”后,蒋经国当上了国民党主席,独揽国民党大权。1978年3月,由于严家淦主动让贤,蒋经国顺利通过“国大”选举,当上了台湾第六任“总统”,谢东闵为“副总统”。1984年又通过选举,连任台湾第七任“总统”,李登辉为“副总统”。蒋经国在“总统”任职期间,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为台湾人民做了一些好事。陈鉴波在《中华民国春秋》一书中,称道蒋经国“为人谦冲,忠孝两全,平易近人,喜好接近民众,平日笃学好思,处事果断英明,深为海内外人士所赞扬”。
  李登辉是第四位台湾“总统”,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台湾第八任和第九任“总统”,他所担任的第九任“总统”是台湾第一次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的。李登辉出生台北,曾先后就读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和台湾大学,还两度入美国留学,先后就读美国爱荷华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主攻农业经济,是一位农业经济专家,曾任台湾“农村复兴委员会”组长。1972年5月,49岁的李登辉被蒋经国“内阁”任命为不管部会的“政务委员”,成为“行政院政务委员会”、各部会首长中最年轻的一位。1978年6月,蒋经国主持“行政院院会”议决,由李登辉出任“台北市市长”,接替“资深望重”的林洋港,在台湾政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1981年10月,“总统”蒋经国提议,李登辉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再次引起台湾政坛的震惊。1984年2月,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力排众议,在国民党第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候选人。同年5月20日,李登辉在一片诧异与好奇声中,就任第七任“副总统”,蒋经国病逝后,李登辉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1988年1月13日,以“副总统”身份正位“总统”,1990年当选第八任“总统”,李元簇为“副总统”。此后,他大力推行所渭“宪政改革”,推动“修宪”,并实现了台湾“总统”选举方式由“国民大会”间接选举向全体民众直接选举的转化,使1996年3月台湾第九届“总统”选举成为台湾第一次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最高权力执行者的选举。在这次“总统”选举中,国民党李登辉和连战组成的“李连配”同新党的“林郝配”(林洋港和郝柏村)、民进党的“彭谢配”(彭明敏和谢长廷)以及无党籍人士“陈王配”(陈覆安和王清峰)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后“李连配”获得54%的选票,李登辉由此当上了第九任台湾“总统”,成为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连战为“副总统”。李登辉任台湾“总统”期间”,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两国论”,以“民主”为名推行“台独”,谋求所谓台湾“国际人格”,迎合西方反华势力,并且制造国民党分裂,致使第十届“总统”选举中,国民党败选,民进党上台。卸任“总统”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为“台独”摇旗呐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
  陈水扁是第五位台湾“总统”,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台湾第十任“总统”,也是第一位非国民党籍的台湾“总统”。陈水扁出生于台南,家境贫寒,苦学有成,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商学系和法律系,曾任执业律师,1994年底在李登辉暗助下当选台北市长。1999年,陈水扁和吕秀莲被民进党推为“总统”候选人角逐2000年台湾第十任“总统”大选。由于李登辉主政12年间大力推行分裂路线,致使岛内“台独”势力恶性膨胀,国民党分裂,“连宋配”破局,宋楚瑜自行参选,使国民党庞大的竞选机器失灵,加之国民党本身的腐败以及美国暗中支持等,使本来毫无希望的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122497.77万票,39.3%得票率的微弱优势,击败了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张照雄(466.49万票、36.8%得票率),国民党籍候选人连战、萧万长(292.55万票、23.1%得票率)等,当选台湾新“总统”,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50多年的一党统治,标志着代表“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全面走上台湾的执政舞台。陈水扁当政后,仍顽固坚持“台独”主张,鼓吹“公投制宪”,反对中国统一,企图两岸分裂、分治现象“合法化、正当化”。
  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迫在眉睫,各派势力都紧锣密鼓,为竞选造势。民进党谋求连任,国民党、亲民党“连宋王马”(连战、宋楚瑜、王金乎、马英九)组成的“铁血联盟”也不甘示弱,志在必得。究竟鹿死谁手,人们拭目以。

[1]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