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马歇尔的“败走麦城”

作者:张家康

字体: 【


  政协会议后,周恩来再次和马歇尔会谈,向他转达毛泽东的谢意,感谢他为促进停止内战所做的努力,认为他的态度和方法是公正的,希望他再促使东北停战,表示中共愿意在这个基础上和美国合作。周恩来还对马歇尔说,我们在理论上主张实现社会主义,但是目前不打算将它付诸实现,所以要学习美国的民主和科学,要使中国能进行农业改革、工业化、使企业自由、发展个性,从而建成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当马歇尔询问,传闻说毛泽东先生想去莫斯科访问时,周恩来立即回答:“毛泽东同志也曾听到过这一传闻,他说,即使我要去国外休假,我宁愿去美国,因为在那里我可以学到许多对中国有用的东西。”
  
  在延安,毛泽东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对马歇尔调停后的中国局势,表示满意,他说:政治协商会议成绩圆满,令人兴奋。但来日大难,仍当努力,深信各种障碍都可加以扫除。总的方面,中国走上民主舞台的步骤,已经部署完成,其间马歇尔特使促成中国停止内战,推进团结、和平与民主,其功殊不可没。
  1946年3月4日,马歇尔三人小组由太原飞抵延安。当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走出机舱时,延安机场聚集的万人欢迎队伍,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挥舞彩旗高呼着欢迎的口号,此情此景,马歇尔看后尤为高兴和振奋。毛泽东走上前,紧紧地握着马歇尔的手说:“欢迎马歇尔将军来延安!”马歇尔端详着毛泽东,一套布质制服,乌黑飘逸的散发,戴着一顶灰旧的解放帽,看起来秀气随和。他读过有关毛泽东很多资料,略为知晓这位“农民大王”的简历,秋收起义、井冈山、长征、延安,他一直将毛泽东当做传奇英雄,对毛泽东有着深刻的印象。他突然想到了蒋介石,这是一个倨傲、固执、自私的人,他对蒋介石没有什么好印象,认为他缺乏合作精神。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他任美国国务卿时,总是不那么心甘情愿地给蒋介石提供援助,以致有人批评他说:“将军,是您帮助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
  晚上,毛泽东为马歇尔等举行欢迎宴会,毛泽东致欢迎词说:“我代表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军事三人小组的马歇尔将军、张治中部长、周恩来同志,向军事调停处执行部的全体同仁致敬!祝杜鲁门总统,马歇尔将军及美国人民健康!现在我提议为和平使者马歇尔将军,为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事业的伟大成就,干杯!”接着,中共中央礼堂又举办欢迎歌咏晚会,朱德又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他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马歇尔将军帮助中国人民实现了停战,起草了军队整编的计划,从而迈出了走向和平民主的第一步。
  马歇尔对延安之行十分满意,特别对毛泽东所称之“和平使者”尤为感奋。他在致答谢词时说:“我这次有机会到延安,会见和认识中共的各位领袖,深感荣幸。对你们的诚恳和友谊招待,特表衷心的感谢!”
  马歇尔就要离开延安了,他还真有点依依惜别的留恋之情。他在延安不仅认识了毛泽东,而且还认识了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林伯渠等人,中共诸公开诚布公的谈话,认真、务实的态度,使他一改往日的政治成见,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蒋介石要剿灭他们所领导的军队,并非如其所吹嘘的那样,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是难以逆料、毫无胜算的赌博。登机前,他再次向毛泽东表示感谢,说:“我们的会晤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毛泽东答道:“我也愿意重申我们对您帮助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事业的努力的衷心感谢。”
  
  八上庐山
  
  “和平使者”的辛劳奔波,似乎有了回报和成果,华北、中原各地的冲突逐渐缓和、平息。然而,东北问题却是另一番情景,国民党一直以“接收”主权的名义,觊觎东北解放区,跃跃欲试向东北解放区武装进攻,东北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马歇尔为此忧心忡忡,他向杜鲁门总统报告说:“对我来说,这是很清楚的:过去几个月在中国取得的成就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日控制恶化的东北形势。”
  当苏军按照协议,开始从东北城市和铁路撤军时,国民党军便乘隙进驻沈阳,接着又攻占抚顺、辽阳、铁岭、鞍山、营口等地。3月22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精锐部队,向中长路上的重镇四平发起进攻。这期间,马歇尔正在美国述职,四平街的隆隆炮声,使远在大洋彼岸的他极为震惊,不得不提前返回中国。马歇尔当面批评蒋介石单方面破坏停战,蒋介石对此极为不满,认为马歇尔有“畏共心理”,不该对共产党采取“怀柔与妥协之方针”。
  苏军从东北全部撤出后,国民党军便占领四平,接着又占领长春。蒋介石野心勃勃,欲乘势进攻哈尔滨,以将整个东北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时,周恩来多次与马歇尔会谈,批评美国的两面政策,一面表示要帮助中国实现和平、民主,一面仍以租借法案帮助国民党。周恩来还提醒马歇尔,国民党以接收东北主权的名义,占领大城市和交通线,以恢复交通的名义,占领华北铁路。如果中共不同意,就把中共除外,召开“国大”,通过“宪法”,表示中国已实现民主,以便取得外国援助,肃清中共。周恩来强调:“蒋若全面打来,我必全面抵抗。”
  东北的形势已是千钧一发,马歇尔立即向杜鲁门报告。在杜鲁门的支持下,马歇尔一再向蒋介石施加压力,于是,6月6日,蒋介石不得不放弃进攻哈尔滨,发布第二次停战令。马歇尔反对蒋介石进攻哈尔滨,除却肩负调停使命外,难道就没有什么别的政治原因?时任苏联驻华大使馆秘书列多夫斯基,根据俄罗斯解秘档案,在其于近年完成的专著《斯大林与中国》中,是这样分析的:
  ……总之,斯大林确有理由将他的军队派回满洲,尤其是如果蒋介石决定将他的军队开往北满的话,因为苏联的经济、政治和防御利益在那里最为集中。马歇尔了解这个情势,认识到苏军介入满洲,美国政府将面临一个进退维谷的局面:要么给蒋介石提供直接军事援助,从而冒美苏军事上正面相撞的风险,要么容忍苏军亲临满洲,使美国本身的威信受到沉重打击。马歇尔不同于其他美国将军,他是军界的一个大人物,又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治活动家,老练而毫无冒险倾向。他认为冒太大的风险去向斯大林挑战是不明智的。
  可是,蒋介石并没严格遵守停战令,而是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企图压迫共产党屈服,在压服无效的情况下,便悍然撕下和谈的面罩,挑起全面内战。6月26日,国民党军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7月12日,国民党军50万人在安徽来安至江苏南通的800里战线上,对苏皖解放区展开进攻。7月11日和15日,中国民主同盟骨干分子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李、闻血案震惊了华盛顿,杜鲁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措词严峻”、“甚至唐突”的信,指出:
  最近昆明发生暗害中国著名自由主义者事件,不容忽视,这些残暴的谋杀事件不论其责任谁属,其结果已使美国注视中国局势,且日益认为中国当局只图以军队或秘密警察等暴力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而不采取民主手段。
  马歇尔有此“圣旨”,更是穷追不舍,非要从蒋介石处讨个说法不可。7月2日,蒋介石悄然登上庐山,以躲避马歇尔锋芒毕露的追诘。7月18日,马歇尔飞庐山,当面质问李、闻被暗杀案,令蒋介石极为难堪。自此日起至9月10日,马歇尔不辞辛劳,飞来飞去,八上庐山,都是向蒋介石进言停战。蒋介石则采用惯用伎俩,哄、吓、诈、骗,将马歇尔折腾得吃力不讨好,里外难做人。8月2日,国民党军用飞机轰炸延安,第二天,周恩来即与马歇尔会谈,指出: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