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晋察冀抗日根据回忆片段

作者:陈正祥

字体: 【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一次又一次遭受失败,于是就不断变换花样,形势越来越残酷。听干部们说,敌人采取的战术叫什么“铁壁合围”、“梳篦清剿”、“辗转剔抉”和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我们那一带,几次成为日军的合击中心,但没有打过大仗。我军主力转移到外线去了,只有后方机关和掩护部队、老百姓,在包围圈里与敌人周旋。
  1941年秋,一天早饭后不久,四面八方的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群众不知敌人从哪里来了,也不知该跑向何处去,就先藏在一个小河沟中。一会儿,枪炮声停了,只见周围各个山上都有日军,有的哇啦哇啦叫喊,有的手拿小旗指划,而后从山上下来。我爬上小山头,看到日军三四步一人,并排从西往东搜索。这是处在山前的一带小川地,由大小不等的梯田和沟沟坎坎组成。日军将每一处沟沟坎坎都要搜到,柴火垛都翻遍或用刺刀乱捅一阵,真好似篦梳梳头。
  第二天是1941年农历八月十一日,日军又在这一带村庄搜索,我们几个藏在一块玉米地里,日伪军在地周围来回窜动,伪军不停地喊:“快出来吧,早看见你们了。”沟对面一块谷子地里,掩护着几名伤病员,日军到那块地里搜了一大半,不知为何返回了,而我军伤病员就藏匿在日军未搜查的一小半地里,真是幸免于难。就在这天,一位年轻姑娘隐藏在地里,被日军发现带走;日军骑着马,姑娘见机跳下一个地阶,接着又跳下一个;日军扭转马头欲追时,姑娘早已逃入大沟。这一天,我的3个叔父和村中不少人被敌人抓去,有的途中逃脱,有的被送到东北做劳工,有的被残害致死。
  天黑下来后,我们摸黑爬上那一带最高的大山上。第二天又遇日军搜山。见日军向山上爬,我们就顺山头往西跑。刚过两个山头,敌人就追上来了,我们赶紧往山下跑。日军爬上我们刚离开的山头,向我们打枪。我们拼命跳下山根的地阶,才进入安全地带。后来听说,没有逃下山的人,有的被日军残杀了,其中有我一个本家爷爷,叫陈海子。
  
  村中不少人隐藏在山后,日军搜到山这边来,人们躲到山的那边去;日军搜到山那边,人们又转到山这边,与敌人转山头;“玩捉迷藏”。当然是非常危险的,也是无奈之下的“捉迷藏”,还要多次“玩”、经常“玩”。在“玩”的当中,有的乡亲被捉被杀害了。但多数情况下,日军“玩”不过边区人民,一次次地扑空、挨打,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日军最毒辣的一手,是夜半包围村子或山沟,搜捕人民群众。开始时,对敌人的这一手缺乏警惕,有的村遭受重大损失。距我们村20余里的野场村,坚壁着我军的枪支弹药、军衣等物资。日军“扫荡”时,我军后方机关已转移,群众隐蔽在山沟里,汉奸带领日军包围了山沟,将老人、妇女和孩子逼到一块地里,逼要军用物资。有觉悟的人民宁死不屈,100多人被杀害。贾各庄、西庄被日军包围,很多群众惨遭毒手,一口小水井里就捞出了十几具死难者的尸体。我们村我家住的这片儿不到20户,就被日军杀害了10余人。
  
  困难的经济生活
  
  日军的频繁“扫荡”和严密的经济封锁,造成边区经济十分困难,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粮食不够吃,就吃糠,吃树叶、树皮。咸盐贵得买不起,经常吃不放盐的糠糊糊和树叶。没有火柴,就用“火镰”打火——一种早已被现代文明取代的取火方式:先从锅底上刮一些烟灰,放入一小块旧棉花中,旧棉花外包一把易燃的柴草。然后一手拿一块火石,放好火纸,一手拿火镰,在火石上撞击,发出火星,将火纸引着,再将引着火的火纸放入锅底烟灰中,用嘴轻轻地吹,发出火,引着柴。有一段时间,根据地家家户户都用这种方法取火。我们那一带本来产棉,在过去,自己纺线织布,穿衣已不是难事。可是,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期间,无暇顾及这些,旧有的衣被,被敌人烧的烧,抢的抢,边区人民衣不遮体。
  日军对我根据地频繁而野蛮的“扫荡”,使春种、夏锄、秋收都没有保障。秋收时虽然实行了快割、快打、快藏的“三快”,但是,庄稼小熟不能割;再快,从割到运到打到藏,总要有一定时间。日军每年秋收时节都要对根据地“扫荡”,有的庄稼在地里就被糟蹋净尽了;有时庄稼刚运入场,还未来的及打,或者刚打完还没来得及藏,就被敌人一把火烧为灰烬。这是人灾,是日军给根据地人民造成的大灾。还有天灾,连续几年大旱,所收无几。抗日政府有过一些救济,我记得我家曾领过几斤红薯干,这当然是好东西了;还领过几斤榨过油的棉籽饼子和香油渣子。在平时这些东西是不能吃的,但在这时就是好吃的东西了。根据地军政也很困难,听说每人也只有几两杂粮可食,无力更多地救济群众。
  几乎所有的树叶以及其他能吃的东西,我和全村人都吃过。开春后,先吃杨树须、核桃树须、柿子花、榆钱儿,还有一些野菜;树叶长出来了,吃树叶。榆树叶、杏树叶、柳树叶,是好吃的;槐树叶、小叶杨树叶,也不太难吃。慢慢地,这些树叶吃光了,只好采大杨树叶、臭椿树叶,这些树叶真不好吃。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人饥不择食啊!
  从春到秋,不见一粒粮食,就吃树叶与野菜,营养严重缺乏,总感到饿,即使是一大碗一大碗地吃,肚子撑得鼓鼓的,也只觉得憋胀,不觉得饱。肠胃、肚皮越来越薄,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树叶才能填满肚子,肚子上好像扣着一口大锅,腆腆着,头、四肢和全身,都皮包骨头,就突出一个肚子。可是,总有饿的感觉,没有饱的感觉,还伴有全身无力,头晕眼花的感觉。这种饥饿的感受,生长在今天的青年人,是体会不到的,但愿它永远不会再有。
  在那年月,最贵的是粮食,最贱的是劳动力。起早贪黑一天割一担柴,换不回一斤小米。集市上几乎没有卖粮的,即使是有一点儿,也贵得吓人,一般人是买不起的。劳动力却无人问,有一段时间,不要工钱,只管饭,还没有雇主。
  吃糠咽菜,没有一点儿油水,没有任何调味,连咸盐也没有,在平时是难以下咽的。但在那时,就是这样的吃食也不多。我吃没有咸盐的“饭”,吃了3年多。
  斗争如此残酷,生活如此艰难,根据地人民都挺过来了,熬过来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勇敢地担负起抗日根据地多项繁重的任务,包括粮食供给,支援八路军,支援前线,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是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张绍平、刘红锋整理)
  

[1]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