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大渡河十八位勇士之谜

作者:王燕光

字体: 【


  
  刘伯承奇怪地问:“土佬是谁?”
  聂荣臻笑着讲了李德才绰号的来历,补充说:“他是我们1军团最优秀的机枪射手,每次重要战斗都少不了他的。”
  刘伯承大笑起来,饶有兴致地说:“走,看看去,究竟啥子个土样?”
  一行人走下碉楼,来到河边的重机枪阵地上。
  这时,李德才带着重机枪排的4班长夏天海、5班长邱神坤,和杨得志特意指定掩护渡河的团部警卫排特等射手刘桂仔、袁行安、朱远海等人正在河边山坡上抢修工事。
  大渡河两岸都是陡峭的山崖,浑黄色的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倾泻,一个个巨大的浪头拍击着河岸,溅起冲天的浪花。借着晨光,李德才看到河对岸是高达几十公尺的峭壁,用石板砌成一条40多级的台阶直通渡口。山坡上有个小村子,敌人在那里修有4个碉堡,四周还挖了散兵壕,有大约1个营的敌人据守。
  李德才估计敌人如果发起反冲锋一定会走那条石阶小路,便仔细地目测了射击距离,为两挺重机枪装定好标尺,反反复复地瞄了好一阵子。事后证明,他的这一举动是极其重要的,为保证渡河战斗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重机枪排的其他战士看排长这样认真,也都体会到了战斗的艰巨,于是更加起劲地修着工事,把6挺宝贝重机关枪擦拭得锃亮。
  1营长孙继先认真检查了布置好的重机枪阵地,然后给李德才和机枪排的战士们讲渡河的重要性。这时刘伯承、杨得志来到阵地上。杨得志大声喊道:“老李!老李!”
  因为李德才那时已经32岁了,在红军基层连队中属于元老级,所以人们除了喊他的绰号,也都尊重地叫他老李。李德才正俯在他那挺心爱的马克辛重机枪上摆弄着,头也没抬,只是随口问道:“有么子事?团长。”
  聂荣臻看看满脸是汗的李德才,递上自己的手巾:“喘口气,总参谋长想看看你呢。”
  李德才这才发现聂荣臻和刘伯承等首长们来到身边,不好意思地抬起身,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礼。
  “好一个土佬。”刘伯承上下打量着黑黑壮壮的李德才,不由夸赞起来。
  杨得志趴下身子,顺着机枪向对岸瞄了瞄:“老李,压制敌人火力有把握吗?”
  “没问题!”李德才斩钉截铁地答道。
  刘伯承拍拍李德才的肩膀,面向周围的红军战士们大声说:“好好打,这可是关系咱们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
  他摆摆手,让大伙围坐在周围,讲到当年石达开带着20万人马脱离太平天国远征广西、四川,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冒雨来到了大渡河边。等大雨刚停,翼王派了1000名勇士乘木筏抢渡大渡河,可是对岸清军防守严密,密集的弹雨倾落在筏子上,勇士们不死便伤,无法靠岸。筏子被激流冲的在河心打转,撞在礁石上船体碎裂,将士们纷纷落水,石达开只得下令鸣金收军。
  说到这里,刘伯承不无担心地看看湍急的大渡河,沉重地继续说:最后清军知道太平军粮尽弹竭,就联合了当地武装进攻翼王行营。太平军虽然拼死抵抗至正午时分,但10万人只剩下了8000人。石达开率众沿大渡河南岸突围东走,又被老鸦漩的激流所阻挡,他的夫人和孩子一个个投入激流中自尽,将士们投河而死的也不下两千人。翼王自己也不幸被清军枪弹射中右腿,落入了清军手中,后来又押送成都处死。
  就在石达开死后第二年的,天京被湘军曾国荃所攻占,天王洪秀全先已服毒自尽,忠王李秀成和幼天王先后被俘遇害,太平天国覆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刘伯承说起往事,无限神伤。他猛地站起来,挥着手对大家说道:“同志们,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你们一定要坚决地渡过河去,消灭对岸的敌人!”
  李德才和战士们激昂地站直了身子,响亮地回答:“请首长们放心!”
  
  四
  
  很快,杨得志和孙继先在1营2连组织起由熊尚林担任队长的渡河奋勇队。
  参加渡河的全体队员都配备了1支驳壳枪和1支冲锋枪,每人还在肩头斜背了1把大刀,在熊尚林的带领下在河边做最后的准备。
  熊尚林是江西高安人,是和李德才一起由红3军7师改编加入红1团的,参加过中央苏区的5次反“围剿”斗争。翻开红1团的战斗历史,血战湘江、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都有他的身影。
  虽然熊尚林因为担任大渡河突击队队长被载入史册,然而,这样一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传奇人物,长眠在河北省崇礼县60年却鲜为人知。
  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尚林随红1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第1营参加首战平型关后,又随聂荣臻留在太行山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来,他由宋时轮带领的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参加了平西敌后斗争。1941年,熊尚林及部分战斗骨干奉命由平西开赴平北地区开辟以大海陀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虽说他和李德才一样,作战勇敢,战功卓著,但因为文化程度不高,一直到了1942年,仍在平北军分区第40团担任连长。不久,他调到崇礼联合县大队担任第1中队长,于当年农历端午节,他率部队从张家口大境门外转移到崇礼县西沟的范家西沟村草场沟附近时,不幸因故牺牲,当时遗骸葬在西沟。上世纪60年代初,当地政府把熊尚林烈士迁葬至河北省崇礼县烈士陵园。
  这样一位英雄,由于牺牲得太早,估计连后人也没有留下。笔者在写此文过程中,曾经通过电话采访了江西省高安市史志办公室,他们查阅了档案资料后很遗憾地说,这个人物在高安党史资料中并没有记载,他的家乡具体在什么地方也没人知道。
  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到了2002年,崇礼县的少先队员们来到修葺一新的烈士墓地,将一壶大渡河水和60颗色泽各异的鹅卵石安放在墓碑前,它们是由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大渡河十七勇士中队”从当年勇士登船岸口处专门采集的,用以表达后人对大渡河英雄60年的思念……
  由于熊尚林和李德才同是江西老表,又是红3军时期的老战友,平时关系很好。这时,熊尚林找到他,两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寻了块石头坐下来。
  一袋烟抽毕,熊尚林在石头上磕磕烟袋锅,开玩笑地说:“哎,老李,一会儿过河时你的机枪可得打准点啊,别让敌人把我们报销了。”
  李德才拍了拍胸脯:“放心吧,用我这挺机枪掩护你,只要敌人的子弹擦破你身上一层皮,我就永远不打机枪了。有老李在,你们就放心地渡河吧。”
  熊尚林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老李,你也放心。只要我不死在河里,让我抓住对岸的一块石头,顺着石缝我也能上去。过河再见!”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率领8名奋勇队员们登上了小木船。
  
  五
  
  天大亮以后,渡河战斗打响了。
  在十几个号兵激昂的冲锋号声中,熊尚林带着8位勇士乘木船向对岸划去。红军阵地上,几十挺轻重机枪在李德才的带领下一起吼叫开了,赵章成和他的迫击炮也准确地射向对岸敌人的碉堡。
  渡船劈流破浪,刚驶到急流区,敌人就集中火力向小船射击,敌人的炮弹也纷纷落在小船旁边,顿时掀起巨大水柱,几乎将船抛向空中。当勇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划到河中央时,突然,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一位船工,小船在水面上慢了下来,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这时,红军的一名司号员被河中木船的险情惊呆了,中央工作队队长肖华立即从司号员手中夺过军号,自己吹了起来。
  站在河岸重机枪阵地上的刘、聂首长更是焦急万分。刘伯承大声命令李德才死死封锁敌人的火力点,同时命令炮手轰击敌人的碉堡。李德才轮换着使用两挺重机枪,两个战士不停地为他供子弹。这时机关枪叫得更欢了,子弹像雨点般打在敌人碉堡射击孔周围,赵章成的迫击炮也准确地掀翻了敌人的两个碉堡,敌人的火力顿时弱了下来。河中央的勇士们也纷纷拿起了船桨和木板划船,木船又开始向对岸移动。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