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大渡河十八位勇士之谜

作者:王燕光

字体: 【


  
  好不容易船靠了岸,熊尚林带领战士们跳下船,蹚着齐腰深的河水冲上岸。这时只见村子里拥出200多名敌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军官们的督战下顺着山坡上小路冲下来,企图将红军战士重新再挤进河里。情况一下子变得危急起来。
  一直在重机枪阵地边观战的刘伯承和聂荣臻,冲着李德才和赵章成着急地喊出了声:“打,打,快打呀!”
  由于刚才一阵急射,炮兵阵地上只剩下3发炮弹。
  赵章成是河南洛阳人,比李德才小1岁,过去在国民党西北军部队时信佛,每次战斗都要念上一段经文,祈求佛祖宽恕自己杀生。1931年他参加红军后和李德才一起在红3军,担任9师炮兵连长,但他求佛的老毛病还没全改过来。只见他在迫击炮旁双手合十,嘴里还不住地在那里嘟囔着什么。
  见他这样,杨得志有些急了,厉声喝道:“老赵,你在搞什么名堂?”
  在团长的催促下,“嗵!嗵!”赵章成发射出的迫击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在敌人群里开了花,敌人马上四散开来,为重机枪提供了极好的射击机会。
  李德才把军帽摔在地上,脸色更黑了,“妈的,你们来吧!”他紧紧地把住机枪手柄,打出的点射像教程规范一般。子弹雨点样泼向河对岸的敌群中,敌人东倒西歪,像谷个子般一个个倒了下去。
  聚集在河边观战的红军战士们高兴得鼓起了掌,有人大声地喊了起来:“土佬,打得好!”“土佬、打得好!”
  连刘伯承也被这热烈的战斗气氛感染了,他放下望远镜,用力地挥着手,亲昵地骂道:“好,好,这两个龟儿子硬是打得好!”
  肖华挺起胸膛,手中的铜号吹得更响亮了,其他各连的司号员也都吹响了激越的冲锋号。
  在号声和战友们的鼓舞下,熊尚林和勇士们飞一样冲上山坡,一阵手榴弹,一阵冲锋枪,很快消灭了残余的敌人,占领了敌人渡口的阵地。
  紧接着,在勇士们的掩护下,李德才带着重机枪和营长孙继先乘第二船也过了河。敌人仍然不甘心失败,向渡口阵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扑。第一批渡过去的勇士们占领了敌人的碉堡,在第二船到达的李德才重机枪掩护下,战士们挥舞着大刀冲向敌群,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把渡口牢牢地掌握在了红军的手中。
  李德才登岸以后,迅速带领战士们占领了制高点,居高临下向敌人猛射,敌人向富林方向溃逃。这时,后续部队也上来了,红军趁势穷追不放,一口气扫除了沿河20公里的敌人,直到占领了美罗场侧翼的野猪岗山顶,才停止了追击。
  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以红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六
  
  在渡河战斗中到底是18勇士还是17勇士这个问题上,见诸书报刊的有不少的说法。
  通常的说法是17勇士乘一条船强渡过河,夺取了大渡河战斗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说李德才是18勇士之一呢?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于这个问题,早在解放战争年代,东北教育社通联组曾就强渡大渡河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的问题致函询问中央秘书室,中央秘书室又将此函转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处,新闻处调查后的答复是:“据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团长、亲身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的杨得志将军谈:当时强渡大渡河的确是17个英雄,内中16个是1营各连选调的班长、排长、战士……连长熊尚林为队长,共17人。同时在强渡大渡河时,有很多人在隔河打掩护也确实打得很好,尤其是赵章成同志的迫击炮和李德才同志的重机枪,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后来传说有18勇士,也许是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也算进去了。”
  另外,因为渡河时船太小,突击队的确是分两批过的河。杨得志上将曾在《星火燎原》一书中回忆:“过了一会渡船又回到了南岸,孙继先同志率领机枪射手上了船,向北岸驶去,继后我随之过河。”
  后来担任过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孙继先中将也在《强渡大渡河》一文中讲道:“船又靠岸了,我带着2班和两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共8个战士跳进船里。”
  李德才保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档案馆的自传中也写道:“大渡河战斗我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跳入水中,乘第二只船过河。”
   由此可见,在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称李德才为18勇士也是事实。
  另外,渡河战斗结束后,由于李德才和赵章成在战斗中的特殊贡献,1军团领导专门授予了他俩和杨得志、孙继先同17勇士每人一身灰军装和一双胶皮鞋作为奖励。这对于长征途中每天要行军打仗的红军战士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要珍贵的最高奖赏。
  第二天,毛泽东、朱德和一军团长林彪都来到了大渡河边,先遣司令刘伯承见中央负责人都平安到达安顺场,心里也很高兴,他要杨得志从村子里搞来几缸米酒,在江边请大家畅饮。他们有好些天不见面了,一路上各自都有些奇闻趣事,于是,乘着酒兴,兴致勃勃地听刘伯承讲述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经过。
  当听到李德才和赵章成的事迹时,毛泽东他们被逗得哈哈大笑。张闻天不解地问:“‘土佬’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放下手中的酒碗,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起了李德才绰号的由来,几个人笑得更厉害了,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林彪,脸上也露出了少有的一丝笑容。统帅们欢快的情绪影响了周围的红军战士们,把当前严重的敌情冲淡了不少。
  1935年5月2日一军团的《战士报》以“向牲部(长征中红1团的代号)全体指战员致敬礼”为题,表扬了红1团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事迹。
  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美国记者斯诺也专门写了一节“大渡河英雄”,高度评价了强渡大渡河的重要意义:“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很可能遭到歼灭。”
  当毛泽东和中央领导接见李德才和17勇士时,朱德总司令热情地赞扬:“你们用自己的勇敢换取了战斗的胜利,避免了更多的伤亡,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你们的英勇行为永远不死。”
  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李德才和大渡河的勇士们都因战功卓著,被朱毛授予了“免死牌”,以后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可以无罪免死。为了证实真伪,笔者最近向李德才的夫人求证,她讲述了朱老总的这段话。
  李德才和大渡河勇士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改变红军命运的历史功绩,永远成为了人民军队战史上辉煌的一页。
  为纪念红军大渡河战斗,当地人民政府于1983年5月,在安顺场大渡河畔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邓小平题写碑名。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元帅,后来为大渡河纪念馆题词:“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击上,泸定决分晓。”
  责任编辑 杨小波
  

[1]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