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注意舆论开放与现实变化的平衡




 文章作者:段拥军 


  思想舆论界如果以现在这样的方式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观念交锋日趋普遍化,各种各样的问题均进入讨论的范围,这使得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多少有些理论上的准备,也使得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水平多少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日益开放、日益讲真话实话的网上言论、报刊言论,将会积极影响人们认识思考政治文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引起社会意识形态的缓慢变化,引起各级官员、知识分子以及各行业的人士(学生、私营业主、工人、农民、理论爱好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既然郎咸平、刘国光、巩献田的思想及其观念能够对人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那么,与之不同的观念、思想(如皇甫平、俞可平的思想及观念)的发表,同样也会对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观念单兵独进,脱离实践问题大

  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舆论开放程度与现实发展的脱节问题、平衡问题。左倾言论的繁荣与改革现实的脱节乃至背道而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后果是人们业已深刻感觉到的,现在方向正确的所谓“右倾”言论的发展繁荣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比如,现代的科学的价值观念得到人们的普遍拥护,有力的改变了人们看待现实事物的态度与标准,而现实本身却依然在陈旧的社会关系体制下运行,如此,旧体制的权威性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当新的合理的体制尚没有建立或者还没有想到建立,正在运行的体制又遭到人们的非议和抵制,这将会带来一些列的问题。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增量改革,采取的是新旧体制并存的策略。对于旧体制的核心部分,对于敏感的体制与观念问题,邓小平同志采取的是不非议、不批判,但鼓励新的体制大胆建立的政策,即所谓“允许看,坚决试”。通过坚决有效的新制度建设,使人们在实践上、行动上站在改革一边。随着新体制的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新的体制不断渗透并占据原来属于旧体制的领地,旧的体制在新的体制初步建立并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解体并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一个实践先行,观念改变在后的改革策略。这个策略在改革之初是十分有效的,但也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今天,改革进入到纵深发展阶段,意识形态的突破对于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观念过于超前或单兵独进,实践落后于观念距离过远,它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正像思想观念落后于改革实践过远会带来众多问题一样。现实的体制问题始终不触及,言论开放凸显了现实体制的弊端,或者说,开放的言论使现实的弊端更细致更全面的暴露在人们面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又使得人们对现状和现实的体制愈来愈不能忍受。改革的思想和要求愈来愈强烈,而现实又没有能及时回应这种要求,不合理体制改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的普遍预期,落后于大众的愿望要求与认识水平,这将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个时候,如果现实的问题因为不合理的体制继续大量出现,人们就会把现实问题、弊端的产生归咎于舆论的开放,归咎于自由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正所谓“睡不着觉怨枕头不好”。1959年,社会上尤其是党内对时政及其政策非议和不满很多,这其实是因为大跃进政策和人民公社、大食堂体制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致使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所至。不同的言论和党内的不同声音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只有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的改变,使实际的政策方针与客观现实协调起来,这样才有可能统一全党的思想,统一高层的观念,统一人民群众的认识。而当时的领导同志,却采取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政治高压手段,把带头提意见、代表基层干部群众表达不同政策主张的彭德怀等一大批高层领导人撤职查办,通过思想和组织手段将人们的不满情绪和思想压制住,这是典型的将现实问题归咎于坏人煽动和错误观念影响的例子。

启动政改实践有利于引导舆论观念健康发展

  当人们政治的参与热情尚未被激发,政治改革的意识尚未萌动之时,正像当年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尚人们没有被意识那样,此时,如果决策层初步启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待到人们政治改革热情高涨,全社会均高度关注政治改革的时候,实际的政改实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人们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与教训,这时候政治改革就能够稳步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反之,如果政改实践始终不启动,等到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需要改革,人们的政改期望值愈来愈高的时候,那时才在时势的推动下被动的进行政改,这一方面会因为时间紧、需要完成的任务多,而使改革手忙脚乱;另一方面,因为旧的体制不死不活的运行状态拖的越长,它造成的后果、带来的危害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等到旧的行政体制已经变得没有执行能力或执行效率很低的的时候,再来启动政治体制改革,这时改革的成效和获得成功的可能就很难预期。

  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最好也要有一个各地方自主改革或“允许看,坚决试”的阶段。让那些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有创新观念,又有较高群众威信的干部管理的地区,率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让不同模式、不同启动方式、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基层自主进行,相互比较。中央及时总结经验,理论界适时进行评价探讨,有了好的模式与方案,在一定范围一定地区推广。这样做,既能使社会舆论由抽象政改争论演变为联系实际的政策分析,面对实际问题的讨论研究;还能将空洞无物、负面作用很大的政改大口号、意识形态高调,或者说政治改革清谈,变为有经验内容、有具体所指、可以实际操作的社会改革工程学研究,减少清谈误国的可能。

  变言论开放的被动无序过程为积极主动的规划发展过程。比如,先在网上建立权威的有影响的社会改革讨论平台,或者建立较权威的理论与政治文化研究的官方网站,允许和鼓励各方面的人士进行深入严肃规范的政策方案的讨论。与此同时,对哲学、历史(党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类的学术类刊物实行言论的开放,将议题及讨论内容放开,允许人们进行国家政治历史等诸多问题的严肃探讨。经过一个适应性的发展阶段,再逐步开放电视电影、大众报刊等形式的政治文化讨论与表达,以及时事调查报告之类形式的舆论报道。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网上言论现在实际上已经基本开放了,建立权威网站和理论研究平台的目的在提高网上言论的质量,引导网上言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锻炼各级政府改革部门、宣传部门与理论研究部门与广大网民互动交流的能力,使理性的健康的言论在互联网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学术类刊物阅读者的范围相对有限,讨论问题的方式是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开放这类刊物的言论,一是专家级言论先开放(其形式类似于一定级别发行的《大参考》);二是,学术类讨论先开放。待到学界政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了相当程度的共识,然后才在电视、电影、大众刊物上实施相关领域言论的开放。通过这样一个有序的言论逐步放开过程或者说试水过程,逐步开放言论。试水效果好,扩大开放的领域范围,效果不好,限制在学术争鸣的领域,不允许大众类报刊跟风炒作。三是研究部门先行开放,还有利于提高大学以及政府理论研究部门的思想认识水平,使我们社会的理论研究工作不至于总是处于稚嫩的水平,改革实践需要理论时,总也拿不出可用的东西来。



 

 

  TianYaBook.Com (2003-2007)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