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学术论文-武侠小说-宗教-历史-经济-军事-人物传记-侦探小说-古典文学-哲学-网上书店


圆觉说金刚经

我们曾谈到正信、正念产生正知,产生正觉。有正觉的人一定有正念,一定有正信,一定有正知。不是“离一切相,一切离也离”就没有相了,不是!是万法万相皆有皆不住。要不然你的生活怎么过?“啥也不执著,啥也不要,那你女儿来了,你还把她手拉着,怎么生那么多欢喜心呢?你不是说不执著吗?”不是这样的理!这是一个生命存在的自然反应,反应完就走了。这个事应完了,就消失了,不停留,这就是不执著,是有事应事而不执著于事。不是没有念,也有欢喜也有愁,但是不执著欢喜,不执著愁,不被它影响障碍。执著于愁,愁更愁;执著于欢喜和悲愁,那么就会有痛苦。所以离一切相,离什么相?实相并不是“实相的内容”,实相即是非相。它这个实相的内容就包涵着无我执,没有我执即是实相,没有我相就没有四相,其他三相就消失了。这样才能离一切相,一切离也离。

  我相,并不是说“我叫某某某,你们不要惹我”——只有这样才是我相,不是!一切思想言行当中,能加一个“我”字的都是我相。比方说有的老师讲课时,刻意避免说“我”,以为这样就不著我相了,但会称自己为“某老师”,难道这么称呼了就不是“我”了吗?就算是放下有我的观念了吗?本来很自然的表达,就简单的一个字,他非用三个字从形式上去替换,这时脑子里面反应的内容反而更复杂了,这不就是更大的妄想吗?只要你一念著我,就都是我相,展现出来的就是我见。但是有所谓的我相并不可怕,只要不执著便可,即让其自然地流过去,一执著便是著了我相、住在我相上了。 

  第十四品中离相寂灭,离相即寂。我们讲离一切相,说了这么多的话,那么千古以来所有的大智慧者、大善知识每每与人讲解的过程,都说的是什么内容呢?这些内容和平常人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区别呢?离一切相也包含这个内容。因为每一个人平时不可能没有语言交流的,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哪一“根”不与大自然、与社会发生关系,进行联系,而是随时与自然及社会各种事物发生反应的。所以有了反应,不执著,便是离相。那么在反应的过程当中,你所说的、所做的是怎样的呢?如果真是一个大善知识,真是一个根本智慧得以体现的人,他的行为过程,他的教育法,他的生活经历,其过程与内容,皆是充满着对真理世界、对实相般若的见证。他的这个见证过程包涵什么内容?他说的话,他的行为语言,皆表达出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皆表达出这个内容,不仅仅是语言,还有行为。

  例如那个布袋和尚,你问他什么叫佛法,他把袋子放下了,什么话都没有,有一个什么语言?“行动”语言,行动行为表达出了语言内容。他的语言是什么内容?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袋子,放下包袱,放下你心里边的活动——思想意识活动。他没有用一句语言来描述,可是涵盖着诸多的语言。这个行为的过程,就是种善根,是个“种”,把这个善根种下去。他表达的语言方式——行为语言是不是真实的?与离相寂灭,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现诸相非相。即现如来”,这些所表达的内容具不具有统一性和同一性呢?具有;与六度万行当中的内容符不符合呢?符合。

  六度万行,哪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你问他,他把袋子放下,是不是布施?那么他的行为语言那么精练,他是不是在持戒?他是合道的语言,他是如语者——有戒律,不守戒律,不离戒律,而又不违背戒律,这是不是持戒的内容?是的。你对他竖起大拇指,他也是那样的;你对他提出批评、你骂他,他也是那样的;你不骂他,你没听懂,他也还是这样的,他这个修行是不是忍辱波罗蜜?是不是无生法忍呢?他也是忍辱行。他对于佛学的认识,达到了这个境界,算不算是精进?他这个精进有止境没有?没有止境的,始终如一地回答大家。你是什么意识层面提出的问题,他给你回答就在那个层面上。你怎么理解,就算是怎么理解;你怎么见证,就算是怎么见证。他这个回答问题的方式是始终如一的。他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算不算定呢?是禅定啊。同时表达的方式还是智慧的。他是真语者、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过去每一个公案,它都符合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和眷属般若,而且六度万行涵盖其中。离一切相,不著便是离,不住便是离,不结合便是离,不发生关系便是离,发生完关系以后就了啦,一了百了便是离。能够于一切相中,一切法中,一切受持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离相的境界,那即是“离也离”! 

  所以对第十四品进行回顾,就告诉大家:回顾的过程,就是教你如何受持的过程。离相寂灭,就是先教你学习如何去做,你要在学的过程之中去做;现在明确地告诉你怎样去做,你也要学会这样去做。在做的过程当中,你要符合的标准是什么?你要符合真语的标准,实语、如语、不诳语和不异语的标准,标准都给你拿出来了。修行佛法,不是没有标准,不住相还需要相。就是说不住相不等于不需要相、不需要概念了,不能是这样的。

  佛祖世尊讲了很多的标准,有哪些标准呢?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回答的标准是: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那么在行的过程中,怎么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标准。对待一切的概念怎么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现诸相非相。即现如来”,这又是个标准。那么对一切法呢?实无有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不要住在法中而生其心,不住法相。

  那么到了现在,又给你拿出什么标准来呢?离一切诸相。离一切诸相,首先得离一切智慧相,什么相?你说有一个实相,那就没有实相可言了;你说有一个境界般若相,境界般若没有相可言,文字般若、方便般若也是同样的。如果你的智慧给人家的智慧开发带来了方便,与人与己皆是方便,那就是方便般若。与人与己方便的时候,即展现出眷属般若。方便与眷属,都是无我的境界。金刚般若的五方面,要求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不执著于我相,不执著于我见,不执著于我,所以在境界般若中、文字般若中、方便般若中和眷属般若中都体现出了六度万行。只要无我,即是诸佛。不管是谁,你只要离相,离一切相,离一切诸相,一切离也离,这样你就是个觉悟者。




  
  ------------------
  部编版语文网 网络在线书库搜集整理
支持本书作者,请购买正式出版物

回目录 回首页

www.520yuwen.com 部编版语文网